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长安多丽人 > 第322章 账目与兵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鸿胪寺正堂内,刘绰话音落下,满堂寂静。

吐蕃副相的脸先是僵住,随后像被火烤的羊皮般一点点皱了起来。

他手指无意识地捻着胡须,眼中精光闪烁,突然嗤笑一声。

“三七分?县主莫不是在说笑?商路全在我们掌控之中,没有我们的准许,你们连一粒沙子都别想运过去!”

刘绰不慌不忙地端起茶盏,轻轻吹开浮沫:“杀头生意有人做,亏本买卖无鬼干。此等品级的琉璃,豁出命去走私的人数不胜数!若不是想让沿路唐民能得些好处,我是一成都不想给你们的。别忘了,接连两场大战,你们都是战败国。和谈也是你们主动提的。”

“所以,不是我们求着你们重开榷场,是你们求着我们停战止戈。”她将茶杯往前一推,“蔡邦喜饶换的是榷场——”又将底托往前一推,“称臣纳贡,止的才是刀兵。一码归一码!”

元寺卿立时心领神会,扯开了架势道:“县主所言甚是。两国既要和谈,我大唐天子胸怀宽广,愿不计前嫌与你们重开贸易,归还蔡邦喜饶。陛下年事已高,无需你们进贡王女。但称臣纳贡还是少不了的!”

吐蕃副相脸色变得铁青,怒目圆睁,猛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你们大唐莫要欺人太甚!称臣纳贡绝无可能!”

他身后的随从们也都握紧了拳头,气氛陡然紧张起来。

刘绰却依旧神色镇定。

“若论疆土,河西、陇右本就是我大唐故地。这两道究竟能生产多少瓷器、丝绸、茶叶,副相心知肚明。若榷场重开,大唐腹地的货物将源源不断借道而过,你们能得到的利益,绝非你口中所言微乎其微。张将军已回到凤翔,回鹘王子阿史那罗真也已到了长安。我把话放在这里,今日咱们谈不拢,明日我就跟回鹘人订立盟约。有暴利的琉璃开路,又有咸安公主坐镇,路虽绕得远了些,买卖却更稳妥。只可惜,两道唐民不能从中获利了。是战是和,你们看着办!”

舒王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直视着吐蕃副相,缓缓道:“如今吐蕃国力受损,若继续与大唐为敌,只怕后果不堪设想。称臣纳贡不过是个名分,换来的却是两国百姓的安宁和长久的贸易往来,这其中的利弊,贵使不会算不清楚。”

吐蕃副相的眼神闪烁不定,心中天人交战。

诚如刘绰所言,其余商品的走私或许还能控制,但琉璃实在太过暴利,整个大唐只有映月琉璃坊能制。

边境线那么长,根本防不胜防,只要有一两件能到安西军手中,他们就能支撑许久····

与其这样,倒不如将琉璃生意过了明路,既能白捡三成利润,还能知晓货物流向。

左右,没有新的兵员补充,安西军那些老顽固成不了什么气候!如今便已提不动刀,再过几年就要死绝了!

何况,琉璃运了出来,卖给西域各国贵族时是什么价还不是他们说了算?

过了好一会儿,他重重地坐下,故作为难地长叹一口气道:“事关重大,容我等回去商议一番,再给你们答复。”

刘绰和元寺卿相视一笑,知道这事儿有了转机。

剩下的无非是榷场地点,琉璃出货量等等细节要扯皮了。

和谈备受关注,一结束,元寺卿便带了这卷宗进了大明宫。

而作为一个旗帜鲜明的“太子党”,回县主府前,刘绰自然先要到东宫去回禀细节。

寝殿内,广陵王和几个东宫谋士服侍在侧。

太子虽口不能言,但脑子还算清醒。

每听完一处,就让儿子在纸上写下几个字,难免耽误得久了些。

哪知正说着和亲一事呢,突然闯进一名身着素色衣裙的少女。

她眼眶通红,一见到太子,便扑通一声跪下:“父王我不要嫁去吐蕃!”

又转向刘绰哭求,“先生救我!”

刘绰连忙扶起她:“郡主这是何故?”

李淳也道:“咸宁,你怎么来了?”

李自虚哽咽道:“听闻先生来了,我便想着过来问问父王的病情。刚才你们说的话,我都听到了。那些吐蕃人讨要皇孙女给他们的赞普和亲......先生,我不想嫁去吐蕃!”

刘绰拉着李自虚的手坐下,温声道:“郡主别急,没人要你去和亲。”

李淳也被气笑了,“是啊,谁要你去和亲了?”

李自虚泪水涟涟:“德阳姐姐和云安姐姐都已许了人家,只剩下我......王兄莫不是欺我年幼,什么都不懂?吐蕃苦寒,那赞普又年长我许多,我......”

刘绰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郡主放心,如今是咱们大唐占着优势,不必靠和亲换取和平。”

李自虚抬起泪眼:“真的?”

李淳笑着道:“刘先生说的,你还不信?真是个急性子!好了,你先回去,一切交给大兄。”

送走李自虚后,李诵又在儿子的帮助下直指琉璃贸易的要害。

账目和兵员。

李淳道:“若不派人监督账目,出了长安,卖什么价自然都是吐蕃人说了算。如你所言,走私到河西道就已是长安的两倍价格,到了西域还会再翻上几倍。如此以来,利润的大头还是吐蕃人拿了。”

刘绰笑答:“两处榷场的位置,最好一个靠近唐蕃边境,一个靠近安西都护府。如此安排,吐蕃人最好接受。下次和谈时,臣会要求在这两处榷场,各开设一间专卖琉璃的商铺。一间以长安市价出货给吐蕃人,另一间只接待西域客商,价格根据行情来定。每次出货,长安总店都会派人跟着押运,吐蕃人要保证货物平安运到分店,才能得到那三成利润。后面的倒买倒卖,随他们去。总之,不会让西域各国以为坐地起价的是我们唐人。”

李淳兴奋道:“大善!”

见太子也轻轻点了点头,刘绰接着道:“不过几个店铺伙计,吐蕃人不会放在眼里。但这两间分店却可以成为我们搜集消息的据点。”

“他们一定会派斥候日夜盯着的!两边都有账本,西域客商离去时,定也有人盯防···”一旁的王叔文提醒道,“如何才能想办法将补给送到安西军手中?”

李淳也道:“县主可有何良策?”

“让利!”刘绰道。

“让利?”李淳和几个谋士同时问道。

“让利给那些西域客商么?”

刘绰笑着摇头,“是赤松珠。河西道的吐蕃守军以苏毗部为主,臣打算将其中两成利让给他!有他帮忙,总能将补给送出去!这是长久买卖,再不济,待生意稳当了,还可以找几个信誉好的西域客商夹带!”

“妙哉!赤松珠因为出身苏毗部,无法承继赞普之位。自是更愿意率部众独立出去,缺的正是银钱。县主好手段!如此还能离间吐蕃各部!”

“到时,他们赚得越多,内政反倒更乱了!”

“待他日赤松珠起兵,咱们安西军正可趁机反攻!到时东西夹击···”

一众谋士展望未来时,太子用手敲了几下枕边的案几。

李淳忙道:“如今的安西军都已垂垂老矣!若无兵员补充,所谓东西夹击之策还是空谈!”

“雇佣军!”刘绰笑得狡黠。

“雇佣军?”

“有钱能使鬼推磨。西域各国本就对我大唐极为向往。只要军饷充足,雇佣一批西域勇士补充进安西军便是。待大事定,给他们唐民身份,有功者还可携家带口入籍长安。殿下觉得如何?”

“妙哉!妙哉!”李淳忍不住抚掌大笑。

太子也扯动僵硬的面皮笑了起来。

王叔文拱手向太子道喜:“殿下,如此一来,用不了几年,河湟故地就能收回了!”

满室都是溢于言表的兴奋。

刘绰赶忙人工降温道:“哪有这么简单。下次和谈怕是还有得吵呢!”

父子二人对视一眼,李淳大笑起身,“县主不必忧心,我这就入宫向圣人回禀。到时,让鸿胪寺的人跟他们扯皮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