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在辽东的后续工作还有许多,例如清点旗籍就是首当其冲,不过这个任务是应该由文官来办的,军队那群大老爷们糙汉一个,让他们清点首级还凑合,干不了这种细活儿。
此外,女真旗人与蒙军旗.汉军旗又该如何分别处置,这都是需要研究的事情。
众所周知,后金这个奴隶制政权能发展壮大,是离不开内地商人相助的,这其中又以晋商为最,崇祯年间由于后金集团的威胁越来越大,大明曾一度断绝互市,实行经济制裁,这把野猪皮急的团团转,因为他手里的辽参卖不出去了。
到了黄台吉上位时,在后金集团控制下的辽东已经面临经济和农业生产崩溃,粮食.布匹.马匹都飙到了天价,八旗贵族又大肆屯粮,致使整个辽东都发生严重的饥荒,八两银子一斗米,一百两银子一头牛,三百两银子一匹马。
在这种背景下贼盗横行.互相残杀,饿死者无数甚至吃人肉的现象都屡见不鲜,就连黄台吉自个也很窘迫,他的府库中各类物资极度匮乏,棉布不足一千匹,后金政权岌岌可危。
倘若当初上位的是代善或者其他哪个贝勒,恐怕都不用大明打,后金自个就得陷于内乱灭绝的状态,而这个黄台吉实为一代雄主,硬是在这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找到一丝生机。
那时,大明虽然断绝了与后金的贸易,但却与蒙古几大部落互市,主要是为了获取优质战马,而黄台吉通过拉拢贿赂蒙古人,继而从他们手里获得源源不断的紧俏物资,有时候后金鞑子干脆套上蒙古人的马甲直接去进货。
在这三角贸易中,蒙古人相当于中间商的角色,尽管要被这些家伙狠狠抽一笔,但黄台吉却认为很划算,因为他穷的就只剩下银子了,而银子这东西如果不花出去连大便都不如。
而在此期间,大明朝廷严厉禁止的硝石.铁铜以及粮食等战略物资也通过晋商走私到辽东,甚至规模越来越大,到了后来连朱由检自个都发现不对劲了,直接处死了私自与鞑子互市的宣府巡抚,但根本无甚卵用。
后金仍能源源不断的获取物资,当时明廷的大臣对此事产生了激烈的争论,宣府总兵杨国柱认为应当加强限制与蒙古人的互市,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物资流落到后金手里,而宣府镇守太监魏国征则认为应当放开互市,不但可以获取优质马匹,还能赚大把大把的银子。
就连宣大总督卢象升也鼓励与蒙古的土默特部贸易。
朱由检很为难啊,他很清楚蒙古的喀喇沁部和土默特部与后金勾结在一起,物资卖给蒙古人就等于卖给女真鞑子,可另一方面大明确实需要银子和战马,尤其是宣大二府的边军,常年都发不下饷,大头兵饿久了是迟早要作乱的,因此朱由检在自知是割肉饲虎的情况下也只能默许宣大的走私贸易。
毕竟这个时候,大明内部的起义军日渐壮大,相应的税收日渐减少,没有银子的话又哪来的钱练兵发饷,镇压贼寇呢。
因此,晋商这个终端走私商其实扮演的是个黑手套的角色,这群人之所以敢跟后金勾结,资敌各类物资谋取暴利,出售边防情报,便是因为这个利益团体实在太庞大,甚至于说,这些人背后站着的就是那些朝中大佬,包括勋贵.太监.高官皇亲国戚等等。
崇祯皇帝即便想彻底与后金断绝贸易,但却也解决不了这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就像他明明知道天下大乱是土地兼并引起的,但却依然无能为力,因为朱家就是天底下最大的地主。
这些东西徐晋原本略知一二,又亲自审讯了沈阳城里的几个大商后才让此事的脉络逐渐清晰起来,对于资敌叛国的奸商大夏是丝毫不会同情的,没收违法所得只是第一步,如果不出意外将来还会跟女真人一块种土豆。
当然,辽东旗人的财产也将会被全部充公,包括伪清国库中的三百多万两金银,这些钱大多是从关内抢来的,一部分则是卖参卖皮子赚的,伪清是个地方政权,又要花大量的银子从走私商手里买紧俏物资,故而开销也是极大。
这点存银甚至都远远比不上成都蜀王的身家,更是与年收益上千万两的郑志龙有天壤之别,不过大夏不嫌少,总之这些银子都会被大夏财政署接收。
除此之外,清帝黄台吉本人还有好几个庄园,平日沈阳皇宫里的开销主要由这些皇庄供养,越王徐晋从统计出的报告中得知,这些皇庄每年大约能产生猪一千四百一十头,大鹅七百三十五只.鸡两千九百四十只,鸡蛋约一万五千个。
除此之外还有零零碎碎的东西,比如粗麻绳年产一百五十根,席子一百四十七块,扫把七百多把等等,由于有历年账单存在,故而军吏统计的非常详细。
各皇庄还要不定时提供一些时蔬瓜果,例如去年某月,城南皇庄就为皇宫提供了“大葱一盆,胡萝卜两斗”。
“看来,黄台吉的生活水准基本就是内地老财的水平,也许还远不及大明的藩王...”
徐晋笑了笑,摸着下巴陷入沉思,下面的人这么快将黄台吉的财产统计清楚并提交上来,其实也是为了讨好自己,就像这些皇庄,徐晋一句话就可以留作己用,大夏内部是不会有任何人反对的,甚至会觉得这很正常。
不过徐晋对这些东西并没有兴趣,以他的身份想要庄园土地轻而易举,提笔直接在地图上画圈圈就行,但这又有什么意义呢,既然决定要打倒落后的地主阶级,迈向新的社会进程,那他这个越王就不能带头搞土地兼并。
这些八旗贵族的庄园,包括旗人兼并的耕地,将来都会被分配给本地贫苦的汉民,以及驻军的官田和安顿移民所用。
另一边,辽东的局势变化之快超出了所有人的预估,这里的情况很快通过商人及探子传至大明后立刻搅动风云,情报到了宣大那边之后,使边镇诸将震撼万分,此讯又火速传递至江南,一时整个民间都轰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