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翁居士的故事写到这里就结束了,施乃良翻完最后一页,他揉了揉发红的眼眶,这时屋外已传来几声鸡鸣。
“世事无常,直教人唏嘘不已。”
杨家老大和老二,应该是早就被西军给杀了,兵荒马乱的时节,杨大嫂一个弱女子怕是也没有什么好下场,至于那个洪五爷,应该是西军的小头目,当时应该是随张献忠一同攻打赣州去了,之后兴许又参加袭击浙江,怕是没活下来。
施乃良暗自思量,即便此人又从浙江撤回江西,大概也死在之前的临江战役之中了吧,那一仗中,西军被大夏歼灭的人马已然破万,伤者无算。
想了想后,施乃良决定等天亮了便将这册子再还给原主,他认为杨拾玉以百姓视角记录的这些信息很有意义,希望此人也可以如实记录峡江县在夏军统治后的变化,百年之后,或许这本私史会让后人隔着时空,也能体会到昔年的艰辛。
夏军控制江西的大部府县之后,军事上的动作依旧没有停止,正朝南昌地区进军,而民政方面也没有落下,致力于恢复当地的生产活动,使饱受战乱的百姓能安定下来。
江西的许多府县,例如临江.赣州由于拉锯战等原因,民生极其凋零,一些城里早就十室九空,乡村稍好,但总人口也降了将近一半,大片大片的良田已然荒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夏的官员决定从人口较为稠密的地区,迁一批丁口过来,同时,严厉打击本地的劣绅豪强,另外江西这边的宗族势力也很猖獗,抱团抗政.滥用私刑之风屡禁不止。
宗族势力对于单独的个体而言是有一些好处的,例如共同出钱来扶贫济孤,哪怕家中贫穷,但只要子孙聪慧,宗族也会资助读书。
当然,做个宗族的一份子,个体也很难违抗集体的意志,在某些事情上必须遵从主流,很容易被人群裹挟。
不过站在国家.也就是大夏的立场上,是不希望治下出现这种势力的,济贫抚孤.资助学子,这些事本就应该是官府干的,那些大宗族抱团违抗政令,绝对会让每一个当权者都感到头疼。
大夏在这方面倒也不是个雏,以前闽粤地区的宗族势力也很猖獗,在长年的斗争中也获取了一定的宝贵经验,例如,强制性的让这些聚集在一起的氏族分家,以家庭为单位的进行拆分瓦解。
对水源.鱼塘.山田等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尽可能使大家都能满意,严禁私斗.尤其是大规模的械斗,一经发现绝不姑息,这些事直接与官员的政绩考核挂钩,鼓励百姓有矛盾上衙门解决,并派长期专人在各村镇进行法制宣传。
当然,最重要是完善律法,让每一个单独的个体都不需要抱团,便可自保。
西南及闽南地区,宗族矛盾和民族矛盾源远流长,在这些地方任职的夏官都要面对这两大难题,不过这也是最能考验官员能力的,能将这些难题解决掉的人,仕途都将不可限量。
除了这方面之外,大夏在江西各府县的衙门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那就是给灾民.流民发谷种.借耕牛,使农业生产尽快恢复正常,另外,对于没有粮食果腹的贫民,龙兴粮行将会贷给他们一笔无息粮,分期两年还上即可。
除此之外,稽税局对豪族大户的税务彻查工作也在同时进行,会从这些人手里没收一大批耕田,这些地也会被分给无地百姓。
大夏是不会把一类群体逼入绝境的,总是能留一些余地,对着那部分思想开明的“先进”士绅,致力于发展工商业的中小地主们,也能从龙兴银行获取一批专项低息贷款,用来采购设备.建设厂房.招募工人。
这笔款子的用途是有银行的人全程盯着的,按期交付且不能挪作它用,一经发现不但会被银行立即收回资格,而且还要缴纳违约金。
越王徐晋最早成立银行的目的主要有二,一方面是吸纳民间的闲散资金,缓解庞大的军费压力,另一方面便是为了扶持夏国的工商业,龙兴银行的商业贷款便是这个原因,帮助了许多人,在一些迫切需要战后重建的地区,商业贷款的利息也会适当降低。
大夏的许多政策,在江西老百姓看来都很新颖,有些词甚至都很陌生,不过老百姓并不傻,相反他们很聪明,政策是好是坏,对自己有没有好处,人家一看便知。
之前张献忠在南昌建立大西国之后,其实也仿照明制,于辖内各地委派了诸如知府.知县之类的官员,不过这些官儿的素质很低,再加上政绩考核工作和监督制度不完善,把治内搞的乌烟瘴气。
大西的官吏几乎只想着捞钱,与当地的宗族势力狼狈为奸,基本上就是谁有钱.谁就有理。
本地百姓私底下曾吐槽,还不如大明管的那会呢,大西王大西王,叫杀人王还差不多!
直到大夏的官儿来了之后,大伙算是恍然隔世,原来,人还可以这么活,原来,那位越王竟像传闻中一样爱民如子。
浙江衢州府。
浙直总督张镜心近日陆续拜访了一些当地豪族,目的是筹措军资,由于这里之前遭遇献贼袭击,士绅被屠杀了许多,故而他忙活了大半个月,也就筹了五六千两银子。
除了饷银之外粮草也是个问题,张镜心只好派人从金华.绍兴等地征粮,所幸弄来的第一批粮食够大军维持两个月,正在为粮饷头疼不已之时,后方却突然传来消息,原来是圣上驾临应天府了。
“陛下来南直隶做什么...”
张镜心尚百思不得其解,但没过几日一道圣旨便被王承恩带来,崇祯让他好生扼守浙江,不使夏.献二贼一兵一卒过界,另外,朱由检还肯定了他击退张献忠的功绩,之后竟直接册封此人为南京兵部尚书。
“谢陛下隆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