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福晋想出了这个法子,要王府里上上下下,但凡会做灯谜的,都写下来,粘在花园的木架上,由着众人赏玩。若有好的,重重有赏。于是王府众人不管主子奴才,都来凑这个热闹。
伺候张格格的丫头最高兴,先前她还看不上格格天天拿着本诗集,日日读,夜夜读,那东西不当吃不当穿的,不过就是有钱人家的消遣。谁知如今竟有这个运道?
她赶紧取来了不少纸笔,满脸兴奋地张罗着:“格格!我的好格格!如今您的机会来了!只要灯谜做得好,福晋可是重重有赏!若是真能入了福晋的眼,咱们以后就有靠了!”
张格格心里也非常激动,但是这又不符合她向来清高才女的形象,因此面上只淡淡的,心里却乐开了花。
她接过丫头的笔时还拿着腔调:“唉,这王府藏龙卧虎,也未必就我能出挑。可莫要胡说。”
那小丫头最是知道她向来口是心非的,笑嘻嘻地捧场:“谁不知道我们张格格最有才气?一年能出一本诗集,这可不是那些糊涂虫能比的。我的好格格,您快认真做两个好的,让她们都羡慕您!”
这边正说着,张格格也就不拿乔了,直接上手就写了四五首,她早就在心里做好了!
高格格听到这消息,气得不行,她满语和汉话才刚说得这么利索,怎么又要做灯谜?她不会做,又不甘心见他人出头,因此又跑过来找张格格了。
二人同住这么多年,也有些情分,所以她央着张格格替她写一个,她拿朝鲜那边特有的润肤膏和她换。
张格格受了她好一会的奉承,才“勉为其难”地同意了。
不光她们激动,几个孩子也非常激动。
他们先前只在宫里玩过猜灯谜,外面的市集上是有,但年年元宵节都要入宫。好在今年皇上下旨,不用入宫参加年宴,他们这才能在府里安生过个节。
弘旻弘晨今年过了年就三周岁了,到了入学启蒙的年纪,由胤禛带着到前院去住了。
胤禛又专门给这两个小兄弟选了挨着的屋子。
和他们的两个哥哥一样,两小只接受良好,他们快快乐乐地上学,和兄弟们玩,每过三四日就回正院和额娘撒娇,日子充实得很。
此刻他们都围在长宁身边叽叽喳喳的,像在幼儿园。
“额娘!外面的灯好大!好漂亮!”弘晨拉着长宁的手,就想带着她出门看。
弘旻拉上了长宁的另一只手:“额娘!额娘!外面冷!穿衣服!”
长宁笑着摸了摸两个儿子的小脸蛋:“真乖,弘旻弘晨知道外面冷要穿衣服对不对?那你们要不要穿?”
他们俩一齐点头,然后齐刷刷去找奶娘穿衣服了。
弘昭在一边看得直乐:“额娘,弟弟们好烦啊!像小鸭子,天天跟在我和哥哥屁股后面。”
长宁用手指点了点弘昭的额头:“还说呢!上回是不是你在弘旻背后画了个大乌龟?”
弘昭吐了吐舌头,赶紧跑开:“我是大孩子了!不能和小屁孩一块玩!”
长宁白了他一眼:“还小屁孩,你不也是小屁孩?”
要么说七八岁,讨狗嫌呢。
弘昭现在就处于这个年纪,有一种天大地大,老子最大的中二感,长宁现在时不时地就得看着他,生怕他最后跟十四一样。
她可没有德妃那么大的心胸,对熊孩子和颜悦色的。
弘晏已经出落得身姿挺拔,颇有君子的滋味,已经是少年了,看得长宁心里一阵欣慰。
今儿个元宵节,长宁又把弘晖和宜尔哈都叫了过来,一块玩乐。
见到弘晖的时候,见他身子瘦削,也不免担心:“弘晖,你这些天都没好好用膳吗?”
弘晖露出一个清俊的笑容:“纯额娘不必挂心,只是冬日畏寒,多穿了些衣裳,显得人瘦。”
“炖给你滋补的药膳还是要天天吃。”长宁也没多说什么,对于弘晖,她能做的,也只有照顾他的身体了,起居之事自然有人料理,他的身心健康也有胤禛看着。
她自己的孩子已经够多了,根本没有太多的心神顾及到每一个。
宜尔哈已经十四了,胤禛打算来年就跟皇上请旨,在她及笄的时候定下婚事。
胤禛到正院的时候,发现人特别齐,除了早早睡觉的三胞胎,就连弘阳都穿了大红衣裳,显得格外精神,在长宁怀里拍手直笑。
见到他来,孩子们都扑上去喊阿玛,弘阳也十分响亮地喊了声“阿玛!”
听得胤禛那叫一个心花怒放。
“咱们瞧瞧那些灯谜吧,我刚过来瞧见了,还真不少。”胤禛抱起弘阳,带着众人都往花园去了。
那边也有个屋子,作赏玩歇脚之处,这会煨了炭盆,里面温暖如春。
一路过来,众人都瞧见花园里头到处都装点得新奇美丽,不知道是什么摆件,还有专门匠人雕刻出来的精致冰雕,形态各异,配上流光溢彩的宫灯,真是仙境一般。
做好之后,长宁就吩咐人将那木架抬过来,看看还有哪些灯谜没猜的,领着头带孩子们猜。
有几个确实写得不错的,长宁都吩咐赵福海记下名字留赏,还有几个字歪歪扭扭的,长宁看着就皱眉:“这是弘晨写的?就你的字最烂。”
弘晨笑嘻嘻地扯她的袖子:“我写得很认真!才不烂!”
“你呀你呀,进了学得认真点了。”
胤禛不比长宁那么慈和,直接就罚弘晨明日写十篇大字。
就这个破字,他都不忍心看,无法理解,难不成弘晨是用脚写的?
弘晨的脸顿时垮了下来,但是也不敢违逆阿玛的意思。
自从上学了,阿玛就不是那个能给他骑大马的阿玛了。
弘旻在一边捂嘴偷笑,他们两个相爱相杀,互相幸灾乐祸,但是真有问题还愿意替对方出手。
他们猜了一个又一个灯谜,长宁翻开一个,只见上面写着“先苦后乐人一生”。
这倒有意思,应该是个“茶”字吧。
翻过来一看,落款是张氏。
原来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