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弦月狼烟情何以堪 > 第209章 遇阻变革难达预期 西夏边境蠢蠢欲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09章 遇阻变革难达预期 西夏边境蠢蠢欲动

神宗皇帝问王安石:“不知爱卿所有改革的措施,以何为先?”

王安石回答说:“变风俗,立法度,为方今之所急也。凡欲美风俗,在长君子,消小人,以礼义廉耻固国本。”

又过了一年,神宗皇帝任命王安石为宰相,主持政事,全面推行改革,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兔役、市易、保马、方田等一系列新法陆续颁布施行。

与此同时,由于新法推进的仓促性和局限性,大地主、大官僚利益的勾连及干扰,基层官员理解和政策执行等问题,新法推行后产生的矛盾不断暴露出来。

每日的朝会上,大臣们都在激烈的争执之中,许多人喜欢用保守派和改革派,好人或坏人来区分历史人物,其实历史人物并非是非黑即白,而是立体多面的。

这一天,吕御史中丞首先发难,上奏弹劾王安石:“置诸率辅,更张法制,天下必遭其祸。”

范谏官批评王安石:“以富国强兵之术,启迪上心,欲求近功,忘其旧学!”

李谏官上奏曰:“尚法令则称商鞅,言财利则背孟轲,鄙老成为因循,弃公论为流俗!”。

司马光上奏曰:“今陛下以王安石为政,尽变更祖崇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灭之,弃者取之。”

神宗皇帝明显站在王安石一边,批评反对者:“人臣但能言道德,而不以功名之实,于事无补!新法变革势在必行,朕宣旨将吕御史中丞、范谏官、李谏官贬谪外地,司马光安排去洛阳专心编纂《资治通鉴》一书!”

“谢主隆恩!”司马光只得辞官去编纂《资治通鉴》了。

后来,随着朝廷中皇亲国戚,肱股老臣反对新法的人数增加,神宗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神宗是孝子,特别受不了来自太皇太后、皇太后的压力。

一天晚上,神宗去向太皇太后请安,那知道皇太后早在此等候,皇太后拿出一幅郑侠创作的《流民图》来给太皇太后和神宗看,图上描绘旱灾农田颗粒无收,饥民们流离失所,对着苍天,一路困苦嗟叹。

神宗不安地问道:“真有流民像图中这样?朕收到地方久旱的奏报,已安排大臣去慰问,拨款、免税了!”

皇太后生气地说:“王安石乱天下,旱由安石所致,贬谪安石,天必下雨!”

太皇太后也赞成皇太后的想法,劝说道:“当年,仁宗先帝就对王安石的改革存有疑虑!”

第二天上午,神宗找来王安石,叹着气说:“新法推行,成效尚不明显,士大夫中也多有不悦,百姓也多有不便,不如先缓缓?”

王安石热血沸腾地说:“我知道陛下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我感慨,这天下的事就像煮汤,下了一把火,接着又泼一勺水,哪还有烧开的时候呢?”说完,王安石就以自己身体有恙为理由,辞去了宰相职务,直接回金陵养老去了。

过了一年,宋神宗感到变革离不开王安石的筹划,复拜王安石为宰相,但朝廷中反对势力依旧强大,新法支持者内部亦有分歧,王安石又恰逢儿子壮年因病逝世,悲痛欲绝,又辞去了相位。

但是,宋神宗坚持变法以求富国强军的梦想一直没变,他只好亲自主持变法,在他所有的改革中,对朝廷职官制度的改革最为有效,史称“元丰改制”。通过改制削弱了宰相的权力,裁撤了部分重叠冗散的机构和冗官,减少了行政开支,赋予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实权,统管中央行政,官员的品级、俸禄及升迁都按新颁布的标准执行。但总体而言,宋神宗的所有改革措施并没有到达预期结果,特别是强军的梦想基本是纸上谈兵,这一方面是大宋“扬文抑武”的祖训,另一方面是大宋的经济富庶,老百姓有很多的就业挣钱机会。

话说西夏少主李凉祚,自从他同没藏讹的儿媳梁氏联手杀死了专权独裁的舅舅、摄政王没藏讹大将军之后,又杀光了没藏讹的全族,夺回了发号施令的权力,从一个前台木偶小国王变为了实力派,他还是表面向大宋称臣为藩国,在国内依旧称帝制。

这一天朝会,李凉祚接连颁布了几道圣旨,他命令道:“从即日起,我西夏国全面恢复使用汉礼、汉仪和大宋官制。”

两旁文武官员齐声和道:“皇上英明!”

李凉祚又对使臣说:“朕任命你为宣徽南院使!你立刻去趟大宋东京,向仁宗皇帝朝贺,代表我献上骏马、骆驼各50匹,并求《九经》、《唐史》、《册府元龟》等书籍。”

“喏,谢主隆恩!”

过了一个月,使臣回来汇报说:“这是大宋皇帝赐给您的《九经》,大宋接受了骆驼贡品,但没有接受我们的马匹,仁宗对我们使用宣徽南院使的官衔好像不太满意。”

“仁宗怎么说呀?”

“他说宣徽南院使称呼不适合西夏使用,要您遵守册封诏书上的规定。”

“好,朕知道了!”

又过了数年,西夏少主李谅祚羽翼渐渐丰满,恰逢宋仁宗驾崩,宋英宗登基,李谅祚想试探一下大宋新皇帝的虚实,派出了一名蛮横的使臣叫吴宗的亲信率队前来贺喜宋英宗登基。

吴宗率使团来到大宋边境城市延州,按照大宋的接待制度,地方上需要派出官员作为“引伴”将其送至首都东京,延州知府就安排延州官员高宜一路陪同。

当吴宗率着使团行进至东京大顺门时,他突然对随行的大宋官员高宜说:“高大人,等一下,我们下马换上朝服,佩戴官饰!”

“好的!”

吴宗从行囊中拿出衣服及配饰,所有人换上了同大宋基本相同的西夏官服,每个人还同时佩戴了同大宋官员完全一致的金鱼袋。这鱼袋是宋朝官员独有的标志,分为金鱼袋和银鱼袋,是用金线和银线绣饰而成,四品以上官员才可以穿紫色朝服配戴金鱼袋,四品以下官员则配戴金鱼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