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全家穿越古代再创业 > 第197章 商量下雨对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九月份下雨,两年三熟的情况下,若是轮种的第一年,春种的农作物已经都收割完了,倒是不必担心收割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南岭府冬小麦的种植时间在农历九月下旬至十月上旬为宜。

既然九月份会一直下雨,那就在十月上旬播种冬小麦。虽然冬小麦种植的时候,时间会比较紧张,但做好排涝,应该还好,恶劣的影响应该没那么大。

但两年三熟的情况下,若是轮种的第二年,对农作物的影响就极大了。轮种第二年的农作物,收割期在农历十月份。

九月份正是农作物结果的时候,还没有到收割的时候。长时间的降雨,必然会出现洪涝情况,而且一直阴天,缺少光照也会影响农作物的长势,减产成了必然。

这种情况下,排涝就很重要了。若想要把减产的情况减轻一些,就得做好排涝。

苏老太太和苏圆圆祖孙二人就着目前的情况,分析着形势。

有了苏圆圆在身边一起说话商量,苏老太太那颗不安的心,渐渐地安定了下来。

苏老太太心想:正如孙女所说,这自然条件我们控制不了,想多了也没有用。一家人一起面对,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尽力而为。

晚上,吃过晚饭,苏安东、周惠兰、苏志昊、苏圆圆几人被苏老太太叫来了自己的屋子。

苏老太太把自己预测到的天气情况同苏安东说了。

苏安东一听苏老太太说的话后,眉毛顿时就皱了起来。

苏安东询问道:“娘,这雨有多大?这南岭府可是有河的,您估计着会不会发洪水啊?”

苏老太太一听这个问话,坐直了身子道:“虽然九月会一直断断续续的下雨,基本没有晴天,但还好,降雨量比较大也就五天左右,总体的降水量倒是不至于发生大的洪水。但是也要做好防洪措施,若是不做好防洪措施,堤坝不合格,那肯定得发生洪水啊!”

苏老太太的意思就是发不发生洪水,还得看防洪措施有没有做好,若是防洪措施做好了,自然不会发洪水。但若是防洪措施没有做好,那肯定是得发洪水的啊!你都不挡着、不拦着的,那水位上来了,肯定得流向别处啊!

苏老太太的意思,苏安东自然是听懂了。

苏安东点了点头,便开始思考起来,盘算起了南岭府的情况。周蕙兰几人看着思考的苏安东,也不去打扰他,而是几人聚在了一起,开始商量起家里应对洪涝的对策。

南岭府的防洪措施做的还是不错的,这还得得益于新换的知府大人。知府大人上任以后还是做了不少实事的,

堤坝就修建的很好,高度和宽度都很不错,今天还重新翻修过。苏安东去看过,还是符合标准的。

河道清淤工作,今年春天也是统一都清理过的。河道清淤是对河道等水体进行淤泥的清理和排除工作,是保障水体畅通和防止洪涝灾害的重要措施。春季和秋季是较为适宜的清淤季节。

苏安东在心里盘算了一番,很是庆幸现在皇上派来的这个知府是个干实事的知府。有了这些防洪措施,南岭府应对这场雨好了很多,不至于手忙脚乱,应该可以应付的来。

但苏安东想着,即使有这些措施,他也得留个后手。

虽说苏老太太说降水量不至于发生大的洪水,只是断断续续的会下一个月的雨,以现在的防洪措施应当是应付的来的。

但这天气情况可是说不好,有些变化也是寻常事,若是降雨量增加怎么办,还是要提前想一些应对的措施。

苏安东心里有了成算,打算好好想想,计划着这几日便去找杨景宁。

想通了一些事情,苏安东看着屋内聚在一起商量的几人,开口询问道:“怎么样?商量的怎么样了?”

周惠兰开口道:“商量的差不多了。主要是你们得做好防洪措施啊!千万不要发生洪水!只要不发洪水,那一切就都好说。这万一要是没控制好,发了洪水,那可就是场大灾难了。不仅会淹了田地房屋,百姓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损失,这灾后还会产生大量的流民,还怕灾后得疫病,可以说是困难重重。所以说,还是一定要做好防洪啊!”

苏安东道:“现任知府来了以后,防洪措施一直做的很好。堤坝的修建、河道清淤工作都做的很好。如果按咱娘所说的,不发生大的洪水,现在的措施应该是能应对的了的。但为了预防万一,应对更大的降雨量,我已经打算好怎么做了。你们放心,我会在九月之前做好应对的措施。现在南岭府的官员都是办事的官员,等下起雨来,他们也一定会打起精神应对的。”

听了苏安东的话,其他的几人放心了不少。只要不发洪水,其他的事情相对来说还是好应对的。

苏圆圆好奇的询问道:“爹,你打算怎么做?”

苏安东对家人并没有什么好隐瞒的,直接把自己的打算跟家里人说了,道:“我打算挖渠引水。这样即使降水量增大,也可以泄洪,避免洪灾的发生。”

挖渠引水是为了减轻河流的压力,挖掘渠道把部分洪水引流到低洼地带或废弃的湖泊中。虽然挖渠的过程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能够有效地分散洪水,降低洪灾的程度。

苏圆圆一听挖渠引水,便猜到了自家老爹的打算,询问道:“爹,你是不是打算让杨景宁帮你挖渠。”

这挖渠引水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短时间内要想挖渠成功,需要太多的人工了。这个时候很多农家都要忙着收地了,让百姓服劳役怕会影响收割,而且百姓服劳役恐怕也凑不了那么多的人。那去哪里找这么多的壮劳力,放眼整个南岭府,恐怕只有杨景宁手下有这么多人了。

苏安东夸奖女儿道:“还是我女儿聪明啊!我一说,你便猜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