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华夏名将突然降临 > 第488章 蒙古高原上的各方势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88章 蒙古高原上的各方势力

何夔也劝说道:“虽然汉室衰弱,但是我们没有朝廷的命令公然进攻沛国谯县,亦会落人口实。

何况兖州刺史曹孟德为国家讨平汝南贼寇,乃是顺应天命,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出兵谯县呢?”

何夔出身陈郡何氏,曾祖何熙在汉和帝年间历任御史中丞、司隶校尉、大司农,并且代理车骑将军一职。

何夔叔父何衡,官至尚书,因为党锢之祸,直言所谏,而被下狱,成为士族之中的英雄人物。

何夔的堂姑乃袁术堂兄山阳太守袁遗的母亲,与袁术亦有亲戚关系。

几重身份下来,袁术非常敬重对方,故而对于何夔的劝谏非常重视。

“叔龙(何夔)既然认为我们不应该出兵谯县,那应当攻打哪里?”袁术原本的怒火渐渐平定下来后,沉声问道。

“我与寇、耿二位将军意见一致,我们现在应该守住南阳、汝南,然后发展农业,降低税赋,减少百姓的负担。

上天佐助的是顺应天意的人,百姓帮助的是取信于民的人,失去正道的君主,亲戚都要背叛他,穷兵黩武的诸侯,会被天下人唾弃。

现在南阳、汝南的百姓对于公路您的评价并不太好,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挽回民心。”何夔肃然的说道。

华歆随后也趁热打铁的劝谏道:“袁公讨伐董卓得到天下士人与百姓的认可,但是现在治下的百姓,过得并不安定,我们不能让本地的百姓怨声载道,从而影响袁公的名声。”

“罢了,就依诸位之意,按兵不动,发展内政,暂时就让曹阿瞒这小子得意一阵子,此仇我袁公路将来必报!”袁术双目微微一闭,双拳紧握,似有不甘之色。

袁术的脑海中浮现出曹操嘲弄的笑声,那抹笑意比雷雨之中,划过天际的闪电更加刺目。

…………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十月初四。

大汉王朝北方的蒙古高原上,残余的东胡部落差点被灭,危急之时,投靠他们的铁木真带领麾下的“四骏”与“四獒”组织起东胡败军,击退来犯的敌人,挽救了风雨飘摇的东胡部落。

自此开始,铁木真等人取得了东胡族人的完全信任,加上他们卓越的才能,开始在东胡部落担任重要的职位。

蒙古高原东起大兴安岭地区,西至阿尔泰山,北临俄国境内横穿贝加尔湖的雅布洛诺夫山脉,南界为阴山山脉。

包括今天的蒙古全境,内蒙古部分地区,以及俄国南部地区。

如今大汉王朝北方的蒙古高原上,族群数量不少。

鲜卑、乌桓、北匈奴、丁零、坚昆、东胡、扶余、康居、乌孙、呼揭、高句丽等势力皆有族群在此繁衍生息。

有些族群又并非只有一个部落,像曾经统一又分裂的鲜卑,就有段部、拓跋、宇文、慕容、轲比能部等比较强势的部落,且互相攻伐。

除了拓跋部落迁徙到了河西走廊,轲比能部属于中部鲜卑,内附大汉外,其余三部鲜卑都位于蒙古高原东南,也就是大汉辽西、辽东的北部。

乌桓则是除了少部分族人依然生活在乌桓山外,大部分人也进入到了汉朝的东北地区。

匈奴自南北分裂后,北匈奴的日子真是一日不如一日,先是被新崛起的鲜卑打得多次大败,北匈奴内部开始爆发严重内乱。

名将窦宪看准时机,统率大军进攻北匈奴,一直打到燕然山,全歼了北单于主力,史称:“勒石燕然”。

这一战,彻底打垮了北匈奴,使其脱离了蒙古高原,往西远遁至阿尔泰山。

两年后,东汉名将耿夔再次出击阿尔泰山,大败北匈奴军。

此后,北匈奴大部分西迁至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国,少部分继续向北到了蒙古高原的中北部,不再与大汉王朝的边境接壤。

不过,留在蒙古高原上的北匈奴残余部落已经非常弱小,只能苟延残喘而已。

原本历史中的三国后期,这部分北匈奴残余势力被再次崛起的鲜卑部落吞并。

丁零部落是最早生活在贝加尔湖的敕勒人,冒顿单于一统草原后,号令北境,莫敢不从,丁零部落也只能含泪臣服。

随着匈奴持续不断的掳掠和残酷压迫,不堪其辱的丁零部落联合其他一些部落开始共同反抗匈奴人。

并且在汉宣帝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冬,丁零部落联合乌桓、鲜卑、乌孙等部落向匈奴发起猛攻,彻底打垮了对方。

大汉王朝彻底打垮北匈奴后,迫使对方大部分族人西迁,残余的北匈奴已经无法对丁零部落造成威胁。

丁零开始南迁,从贝加尔湖附近南迁进入了蒙古高原的中北部,并派遣使者与商人开始频繁与大汉王朝交往。

原本历史中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丁零人开始进入华夏北方与中原,参加了游牧民族与汉人的战争,最终融入到汉人的大家庭之中。

甚至丁零人翟辽,还在河北建立了翟魏政权。

坚昆部落生活在蒙古高原西北部,位于叶尼塞河上游,此地的草场非常广袤,故而一度成为匈奴人饲养战马的地方。

冒顿单于统一草原时,曾经征服了无数部落,坚昆部落亦在其列。

汉将李陵投降匈奴后,匈奴单于任其为右贤王,管辖坚昆等部落。

因为李陵长期在坚昆地区担任右贤王,所以其子孙后代均融入到了坚昆人之中。

之后的王昭君后人亦在坚昆部落生活多年,融入到了坚昆人之中。

不过,坚昆部落实力一直比较弱势,加上他们祖祖辈辈生活于叶尼塞河上游,非常适合饲养战马,故而成为北方游牧民族长期争夺的地方。

匈奴强大时,他们成为匈奴人的附庸,在这里为匈奴人饲养战马。

匈奴分崩离析后,鲜卑开始崛起,他们又成为鲜卑人的附庸。

不仅如此,鲜卑走向没落后,他们又相继被柔然、突厥统治。

如今的坚昆部落在北匈奴大部分西迁,鲜卑统一后,又分裂为西部鲜卑、中部鲜卑、东部鲜卑后,暂时脱离了其他统治者的魔爪,难得的过上了自主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