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卧槽,那我们发了呀!”

船上的都是老手,对码头各种渔获的价格不说了如指掌,也是掌握了个大概。

按照现在的行情,野生杂参一斤七八十肯定是要的,这就十好大几万了。

绿刺花刺本来就贵,今天捡的个头还大,价格肯定得破两三百,又是个十几万。

再就是梅花参,那玩意价格几个重量一个价,最大的那几根,一根搞不好就得六位数了。

这么算下来,不说多,五十万肯定是稳稳地。

五十万啊,分到他们的头上,每人至少都能有个好几千呢,抵得上往常出海半年的收入了。

一想到这点,渔夫们的眼睛更红了,一个个嗷嗷叫着,恨不得扎进水里再捞一阵。

别说船员了,就连王海这个经验丰富见多识广的船老大,都听到这个数字后,都不由得一阵心颤。

要知道他当船老大出了大半辈子的海,攒下来的全部身家除了家里的一栋两层小砖楼和这艘二手铁壳船外,也就十几万块块钱的存款,加起来还不定能值50万呢。

当然,还要扣掉出海的成本、渔夫的分红和工钱。

但就算是那样,剩个四十几万都是轻轻松松的。

“吧嗒吧嗒~”

王海猛吸了两口烟,这才像是在心里下定了什么决心似的,开口道:

“我打算和神龙号一样,把船上这次的渔获上交3成给楚洋,你们觉得怎么样?”

他这话一出,立马有人不乐意了,面红耳赤地下意识开口反驳道:

“凭什么啊。”

三成至少都值个十几万了。

老于扭头看向开口的那个小伙子,皱着眉道:

“凭什么?就凭这些海参都是人家带我们拣的。”

“那我们还给他当向导了呢,否则他都不一定敢来这块。”那人继续反驳道。

老于还想再说什么,但王海挥手制止了他。

“就这样吧,我已经下定决心了,你们同意的就算了,不同意的等这次回去后,扣掉的那份我帮你补上,大家好聚好散。”

“把头,你没必要……”

老于连忙开口道。

王海是船把头,按照规矩,船上的收获本来就应该由他来统一安排。

再说老于也觉得上交3成可以接受,毕竟没有楚洋带路,他们一根毛都找不到。

这次的收获这么大,要是一点表示都没有,人家下次还凭什么带你?

更别说还有神龙号在旁边做比较,人家给了你不给,就更显眼了。

至于向导,南海这一带的老渔民不说百万,几十万也有了,只要有钱,人家还会怕找不到?

“听我的,就这么办。”

王海冲他摇摇头头。

老于都明白的道理,他还会不明白吗。

其实船员们也不见得想不通,只是金钱迷人眼,不是每一个人都有那么长远目光滴。

王海说完,又看向其他几个船员。

“你们怎么说?”

眼神扫过,几个被他注视到的水手,纠结了一下,还是纷纷点了点头。

“船头,我听你的。”

就连最开始反对的那人,也不敢再反对,不过语气还是有点冲。

“你是把头你说了算咯。”

王海瞥了他一眼,没多说什么,不过心里已经想好,等回港之后,就和他说再见了。

道不同,不相为谋。

尤其是在海上讨生活,谁也不想把后背交给一个心怀怨怼的人。

这样王海当着船员们的面,通过电台联系上了鲲鹏号。

“利润?不用,真不用,咱们不是来之前就说好的吗,你给我当向导……”

“……那好吧,不过不要三成,你拿个1成半就行……”

一番拉扯,终于是让楚洋答应收下一成半的上供。

挂掉听筒,王海又瞥了一眼刚才那名船员。

后者老脸一红,目光转向别处。

其他几个犹犹豫豫的船员也干咳着,走到了边上,各忙各的。

只有老于笑着称赞道:“楚洋这年轻人,大气啊,要不说人家能发财呢。”

刚才自己这都点为点分红吵起来了,结果钱不钱的,人家压根不在乎。

他们人又不傻,楚洋是真不想要还是假客气,能听不出来吗。

就在琼琼海渔上气氛有些尴尬时,鲲鹏号上已经灯火熄灭。

今天实在是有点累,别说船员了,就连半摸鱼的楚洋都够呛,基本上脖子挨着枕头就睡着了。

次日,楚洋难得赖床,一觉睡醒,外面天都已经大亮,一看时间8点过了。

走出门,船员们正三三两两坐着靠着,聊天打屁。

“军叔和雷叔呢?”

楚洋没看到两人,问道。

“他们下水了,说是看看附近有没有什么其他的好货。”张洪涛回答。

“精力真好!”

楚洋走到船头,拉了张椅子坐下,拆开盒芙蓉王掏出一支,然后把剩下的扔给张洪涛,让他给渔夫们散一散。

“船长,我们今天往哪边走。”何进木凑上来,掏出打火机给他点烟,顺便问道。

“先休养吧,下午在这旁边看一看,我感觉这块应该还有收货,顺便等下接货船。”

楚洋等的接货船,是接海鲜货品的船。

当然养一条船是很贵的,出海一趟油费来回都好几千上万了,一般的小渔民肯定用不起,也没必要。

只有那些大渔船,出远海一去少则一两个月,多则三五个月半年都有,捞上来的渔获不可能一直放着,这样就需要有专门的货船来转运到岸上去卖钱。

也有很多大的海鲜贩子,会买船专门去海上接货,低买高卖赚取差价。

楚洋之前出海,时间最长也就是半个月,基本鱼舱满了就返航,所以一直也没联系过接货船。

这次是海参太多了,出来没两天就把活水舱给塞满,总不能直接返航,就让王小虎,联系岸上的接货船来运货。

过了一会,一艘小皮划艇向鲲鹏号驶来,船上坐着两个穿着“蛙人”,正是孙庆军和孙庆雷。

“大军,收获怎么样?”

渔夫们伸手将他两人拉上甲板,七嘴八舌地问道。

“还行,西北方位有一片礁石盘,螺不少,还有龙虾。”

孙庆军说着,把皮划艇上的网兜也给吊了上来,里面有半兜的大海螺,还有两只小臂长的花龙虾,算不错了。

“可以,那我们也过去,先抓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