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官场从秘书开始 > 第1193章 西州第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陈老道双手抱拳,朝前面伸直,长长的打躬作揖,说道:“世有好官张书记,愿聘陈某作幕僚。老朽诚惶又诚恐,才疏学浅怕误事。”

张俊正色说道:“陈老先生是忠臣义士之后,学识渊博,深明大义,曾经多次指点我迷津,我诚心邀请老先生出山相助,还请老先生不要推辞。古有三顾茅庐之义,我也愿效古仁人之风,三请陈老先生出山。”

陈老道整肃脸色,说道:“张书记如此器重于我,我要是再推辞不受,那就真的是不识好歹了!古人言,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陈某不才,愿追随张书记麾下,展平生所学,效犬马之劳,甘供驱驰,建言献策,助张书记平步青云,直踏凌霄!”

“好!”张俊大喜过望,一把握住陈老道枯瘦的手臂,笑吟吟的道,“我得先生相助,有如刘备遇诸葛,如鱼得水啊!”

吴强和袁华,都是张俊的人,他们和陈老道打过交道,对这个神秘兮兮的老道士,有些了解,但又讳莫如深。

不过他们无比信任张俊!

在他们看来,张俊就是神一般的存在,张俊说的话就是对的,张俊认可的人当然也是好的。

虽然陈老道看起来有些神神叨叨,但谈吐行为,无不显出修养学识。

吴强和袁华,对这个陈老道,还是有些好感的。

张俊邀请陈老道当自己的助手,并不为过。

事实上,这种事情很普遍。

现代官员身边,也多的是参谋、参事、谋士、专家、学者、老师等人相助。

这也是网罗社会人才,为己所用的一种手段。

张俊请陈老道上了自己的车,同时吩咐吴强回城。

“陈老先生,还没有请教你怎么称呼?”

“张书记,老朽俗名陈南松。”

“陈南松?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李太白的这首诗句,我恰好读过,老先生的名字,莫非出自此处?”

“是的,我的名字是我父亲取的,正是出自李白的这首《南轩松》诗作。张书记真是博古通今,是个雅达之士。”

“陈老,”张俊很自然的将后面先生二字省略,说道,“对于当今洛山县的政局,不知道你有什么看法?”

车上都是自己人,张俊也就无所顾忌,直接问了起来。

陈南松问道:“我想请问,张书记志在哪里?”

张俊一愣,反问道:“有什么说法吗?”

陈南松摇头晃脑的说道:“如果张书记志在洛山,那你已然是一县之主,一切尽在掌握,只需要按部就班的推进现在的工作,就能坐稳这把交椅。”

张俊沉吟不语。

陈南松笑道:“如果张书记志在西州,就要趁机图谋,以洛山县委书记之尊,尽快进入西州市委常委之列!完成仕途官场最重要的一步棋!”

张俊微感讶异,陈南松的话,和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可谓是不谋而合。

于是,张俊问道:“陈老,洛山县在西州市排名并不靠前,我怎么可能入常呢?”

陈南松颇有深意的说道:“所以需要我们做更多的努力。西州北城区的高架桥出现了塌方事故,北城区有一批官员,会因此受到处罚。而北城区委书记,历来是入常的。当然了,这次事矿,还不足以让北城区委书记下课,但如果再发生几次大的事故,说不定就真的能让他易主!”

张俊摇了摇头:“如果我不想去北城区工作呢?”

陈南松笑道:“那正好,趁着这段时间,张书记只管经营好洛山县,将洛山县的经济水平,拉到全市第一!届时自然就有入常的资格了。”

张俊苦笑道:“谈何容易?即便我们把文旅强县项目做起来,也未必能成为西州第一吧?”

陈南松嗯了一声,说道:“张书记看得很清楚。洛山县要想成为西州第一,光靠一个文旅项目,当然是不够的。除此之外,如果能再形成一个产业集群,那就可以成功了。”

张俊微微讶异,他还以为陈南松只是精于算命占卜,善于料敌先机,没想到对方对政策之事,也如此擅长。

陈南松侃侃而谈,道:“洛山县要想发展,必须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结合政策支持、产业升级、消费市场扩容等多维度策略,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通过推动产业集群联动、数字化转型和文旅融合,县域经济将成为实现城乡融合和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

这番话说出来,更让张俊等人惊讶不已。

陈南松言道:“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石,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是乡村振兴的支点。发展县域经济蹄疾步稳,方能实现县域现代化遍地开花。”

坐在副驾位置的袁华,忍不住回过头来,看了一眼后排坐着的陈南松,要不是对方穿着朴素无华的粗布衣服,真要怀疑这是哪个老干部在发言了!

张俊也有意考较陈南松的学识深浅,追问道:“产业集群,说来容易,做起来却难于登天,洛山县工业规模最大的铝矿产业,也被我一举扫平了,还谈什么产业集群呢?”

陈南松笑呵呵的道:“关停铝矿,顺应民意,实乃明智之举!我有个建议,不如就从农业入手,和文旅产业结合起来,形成产业集群。要实现这个目标,可以分三步走:”

“一是提升农业设施建设水平,改进农田基础设施、生产设施等,探索建立区域农业综合服务体。”

“二是发展智慧农业,以数字技术引领农业发展,依托特色农产品,积极推动智慧农业发展。”

“三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做优乡村特色产业。最后打造成特色文旅农产品产业集群!”

张俊听得瞠目结舌,觉得陈南松献的这条计策,完全可以实现!

他请陈南松相助,本是一时兴起,只是隐约觉得对方是个人才,不能就此错过。但他真没想到,对方有此等见识!

当真是意外惊喜啊!

由此看来,陈南松早就做过功课,有了周全的准备,难道说此人早有扶助张俊之心?

张俊还想考较一下对方,沉声说道:“陈老,如果我志在南方省呢?或者说,我志在天下呢?陈老又何以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