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子所里的日子,也不是多好过的。
皇帝好色成性,后宫里从不缺女人,
女人多了,孩子便也多了起来。
若是有母族尚且可依靠的,地位便会略高些,生下来的孩子自是跟着母亲一起居住的。
就连不受宠的女将军,也是自小将赵庸养在身边的。
所以皇子所里的皇子们,
多数都如赵庸一般,
别说是什么母族外戚,怕是连母亲葬在何处都无处知晓了。
那样的地方,又如何指望着能对赵庸有那那么一丝丝的怜爱呢?
刚去皇子所的时候,赵庸是不说话的,
任凭那些只有血缘关系的“兄长”们打骂欺辱,
都默不作声。
甚至让众人一度觉得,这莫不是个哑巴?
直到有一次,某个年纪稍大些的皇子指着墙角边的赵庸突然冒出来一句:
“还不知道是哪个贱妇使了什么法子攀上了龙床....”
那个从不多言的孩子疯了一般,
将那个比他高,比他撞,甚至比他力气还要大的皇子,
死死的扑倒在地,
那样的架势,只让人觉得,若是拦晚了一步,那个皇子的嘴便要被撕碎了。
众人从未见过这般凶狠的赵庸,
都是一些欺软怕硬的软骨头,见识了平日里沉默无言的羊羔突然变成了下一秒便要扯破你喉咙的狼崽子,
嘴上虽不服气着,
可后来,却再也没有人敢在赵庸面前提一句关于他娘亲的不是。
皇子所里是有书斋的,
不过当今皇帝多疑,始终觉得自己正值壮年之际,座下龙椅自是要护的严严实实,
哪怕是自己的儿子也是要防着的。
若是学多了,学会了,冒出来这么几个出色的皇储,
那自己的地位可不就岌岌可危了?
是以书斋们,想学便学是了,
当然,这不过是在皇宫里自己知晓罢了,
隔着一堵宫墙,在外还是一幅皇子们皆满腹经纶的大才之象,
这样,才能激励外面那些莘莘学子多进学,多科考,
营造出一种太平盛世之下有才者皆有出路的模样。
其实真正的皇宫书斋里,
书案都是落了灰的,书卷亦是蒙尘,
那几年的时间里,是赵庸,一点一点的擦干净了书卷上的尘土,
仔仔细细的看完了每一本书,
也有觉得赵庸多此一举的:
“何必呢?看那么多书作甚?又比不过内宫里头的那些...”
所谓内宫,便是一些有母族依靠,将子嗣养在身边尽心教养的皇子们,
他们读书才是有用的,
也只有他们,才可以在皇帝百年之后,有登顶皇位的机会。
至于皇子所里的....
无非就是新皇登基,随便指派个地方发配了,
要么便是放出宫去,做个平民....
皇家冷漠,子嗣亦是如此,
总归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所以,众人都觉得,读书有什么用呢?读多了,知道的多了,反而会引人猜忌....
赵庸不说话,手里的书简不知被摩挲了多少次,很是光滑,
为什么想要读书呢?
是只有在读书时,才能感受到母亲陪在自己身边的样子....
或是想从书里,看看母亲曾经挥鞭策马的旷野...
再或者,是不想做一个碌碌无为,混吃等死的人...
至于为什么...
记忆里那张有些许模糊的...带着温和笑意的脸庞...
若是自己真成了那样的人,母亲兴许会难过的吧.....
赵庸在皇子所里,绝对是个不一样的存在,
说他寻常吧,日日恨不得泡在书斋里,那些书简不知被翻了多少次都能看的入迷,
说他不寻常吧,还是那般沉默少言,不争不抢,
却会将自己本来就不多的馒头,再掰下一半给新进来的,没了娘亲的皇子....
他好像是一个异类,
冷漠又温暖。
后来有一天,皇子所突然来了个大太监,
说圣上需要御前伺候的皇子,着他来皇子所里挑上几个顺眼的。
此话一出,皇子所里的孩子们无一不跃跃欲试着,
大太监对皇子们的争先恐后很是满意,挑了几个看着身强力壮的扬长离去,
没有被挑中的,则长吁短叹着....
谁知没过几日,大太监又来了,还是说御前伺候需要皇子亲力亲为,
又挑了几个走,
尔后,又是一片艳羡...
到第三次的时候,有个胆大的皇子问出了众人心中的疑惑:
“那些被带走的皇子...去哪了?”
谁知那太监细眉一挑,尖细着嗓子以一句:
“皇上自有安排...”
给众人堵了回去。
只不过没想到,第一个发现不对的人,是赵庸。
女将军就埋在离皇子所不远处的一个冷宫的树下,
赵庸每隔一段时日,会想办法溜出去,爬到树上坐上半天,到夜色降临的时候再偷偷溜回去。
那日,赵庸靠在树干上睡着了,待睁眼之时,天色已晚,便想着早些回到皇子所里去,
刚要从树上跳下来,便看到不远处有一伙人举着灯笼,偷偷摸摸的往自己这个方向走过来,
待看清了,却是一群太监扛着什么在四处找地方。
为首的一个人左右端详着,便随意的指了一处湿软的泥土,
一群太监们会议,取出早已准备好的物什开始挖坑埋东西,
在埋的过程中,原本包裹的布条松了松,
露出了一张惨白的人脸。
那张脸,赵庸认得,
是那个曾经当着众人的面侮辱自己的母亲,被疯了一般的自己教训的,
也是,前两日里被大太监带走的第三批皇子。
犹记得临走时,他还朝着众人笑的得意洋洋,
不过两日,便变成了一具惨白僵硬的尸体,被太监们匆匆掩埋。
赵庸心惊,在树上掩住了呼吸,直到太监们将尸体处理好了离开之后,方才跳下树去,
那晚,赵庸一夜无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