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三分人七分鬼 > 第22章 小生命不停地啼哭,让他绝望透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章 小生命不停地啼哭,让他绝望透顶

小生命不停地啼哭,让他绝望透顶。

自从敏敏(金大敏的乳名)出生后,由于妈妈身体不好,奶水不足。那年头,计划经济为主,市场尚未开放。

一般商品货源紧缺,紧俏商品都要凭券买,鲜牛奶无处可卖,奶粉又贵又少。

偶尔可以买到奶糕,奶糕是用米粉、豆粉、糖等调制加工成乳儿辅食,营养价值不如奶粉 。

普通人想要买到奶粉,就要找熟人,找关系。

没有关系,没有路子的,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别人。

敏敏的父母都是厂里的普通职工,没有关系,奶粉很难买到。

孩子嗷嗷待哺,眼见骨瘦如柴的敏敏,父母急得团团转。

晚上,孩子啼哭声惊动了左邻右坊。

街对面的姜大嫂,听到孩子昼夜哭声不断,思忖着,一定是小夫妻不会带孩子。

第二天一大早,热心的姜大嫂拿着两只鸡蛋上门瞧瞧。

姜大嫂已有两个孩子,在育儿方面有经验。

又是二十多年的街坊邻居,想帮衬帮衬。

原来是奶水不足,孩子饿着呢。

父亲用鲫鱼熬汤,试了好几回不见效。

又到中药铺抓药,什么通草、柴胡等七八味中药熬制。

催奶水喝了,吃了,吃了几贴,还是不见效。

都试过了,这事姜大嫂也帮不了了。

转念一想,说道:“咱们老家有个亲戚也是刚生了娃,孩子他妈,奶水好足,乳房涨的难受,每天只能把多余的奶水挤掉”。

妈妈放下手中的敏敏,接话道:“大嫂呀,能不能问问她们。”妈妈接了一口气:“愿意不愿意把多余的奶水给我家孩子吃呀?”

姜大嫂是个热心肠人,她说去问问。

便起身,放下手中的鸡蛋,匆匆忙忙回家拿了点家什,赶到街口,搭着拖拉机乡下去了。

父亲早把家里的糖果准备好了,让姜大嫂带上。

当天下午,姜大嫂满头大汗,嘻嘻哈哈的回来了。

人还未到,话音已经拐过弄堂传过来了,“孩子他妈,可以的,可以的。”

姜大嫂从门外一路小跑,带着风似地直奔里屋,妈妈赶紧用毛巾遮挡住头部。

坐月子的女人身体虚弱就怕风,用头巾裹住头部三十天,预防受风寒,爬落下头疼病。

妈妈摆手让姜大嫂坐下慢慢说。

姜大嫂气喘吁吁地把乡下亲戚那边,如何回话事,一五一十的道来,大家都欣喜着。

说着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瓶,就往妈妈身边的敏敏嘴里塞。

“这是那女人的奶水,还热乎着呢。”就见小敏敏吸吮着,一会儿吸完了,两手抓着那瓶不放,还吸着。

“瞧这孩子饿着样。”姜大嫂边擦着汗说着。

就一件事犯难了,姜大嫂皱皱眉头,擦了擦脸庞汗珠道:“两地间隔二十多里,怎么让孩子喂到母乳呢?”

她压低身体,耳朵侧向敏敏妈,“孩子送过去呢?还是奶妈过来呢”?征求敏敏妈意见,紧皱起眉头,又追加了一句,“每天往返,咋弄呀”?

敏敏妈瞪大眼珠,也没辙了。

她怎么舍得把孩子寄放在人家那里呢。

在屋外忙活的父亲,正竖起耳朵听着呢。

这种老房子墙壁是木板材料制作的,谓之:假隔墙,不隔音。

他撂下手上的活,冲着墙说:“孩子他妈,如果对方愿意的,把她们娘俩接过来,住在我家,挤一挤,所有开销都我们来”。

这些年,爸妈两个人在国营企业工作,全靠一点工资,妈妈身体不好,经常请病假,扣了不少工资和奖金。

虽然积蓄不多,两个人省吃俭用惯了,总是积攒了一点。

要比往年,在农场那会儿生活,好的多了。

奶妈一家农村人,估摸着也是勤俭持家人,不会大手大脚的。

“先住过来再说。”父亲语气十分坚定地说。

免得妈妈犹豫不决。

在爸爸的执意下,妈妈同意了这事。

“奶妈来了,家里也有个帮手,他们不可能闲着。”姜大嫂插着话。这下好了,父亲可以安心到厂子里工作了呀。

生孩子,家里是件天大的事。

这些天忙乎着,晚上睡不好,白天里里外外忙,着实让父亲累的够呛,有点吃不消。

人也消瘦了,头顶出现秃发现象,就盼着有人来搭把手。

父亲提出了这个建议,姜大嫂也有点出乎意料。

一听父亲这么说,不等妈妈点头,姜大嫂双手拍着自己大腿,连连叫:“感情好,感情好”。

三天了,大家焦急万分,门外终于“突突--突突--”传来了拖拉机声。后面拖斗里,满满的堆着几个大包的被褥和一些坛坛罐罐的家什。

中间坐着姜大嫂,姜大嫂的后背靠着一位年轻女人,一件陈旧的大衣披挂住全身,大衣外绕了几圈绳子,被包的密不透风。

女人额头裹着厚厚的头巾,怀里抱着一婴儿。

拖拉机还没停住,一男人利索地从拖拉机的副驾驶座一跃而下,跑到拖拉机后面,打开拖斗后挡板。

女人俯身拽住男人递过来的手,缓慢下了车。

女人就是敏敏的奶妈,那个一跃而下的男人是奶妈的老公。

敏敏会说话后,称这男人为:奶爸。

若干年后,大敏的父亲发迹后,领着小敏敏专程去了姜大嫂家。

小敏敏见了姜大嫂直呼:“妈妈。”

这是,他爸爸要求这么叫的,显得亲切。

若干年后,即使大敏家搬过二次,每逢过年,父亲都不会忘记给姜大嫂家送年货,拜个年,给姜大嫂二孩子一人一个红包。

敏敏父亲说,生敏敏那会儿,真不知道如何是好。

孩子没有奶吃,饿的。

小生命不停的啼哭,让他绝望透顶。

那会,他就像得了抑郁症一般,郁闷、烦躁。

是姜大嫂的无私帮助,让他看到了希望。

姜大嫂对咱家是有大恩的,一辈子要感谢姜大嫂。

奶妈一家搬了过来,这样一住就是一年多。

奶妈孩子大龙,比敏敏大六天,算哥哥了。

奶妈还想生个娃,名字都准备好了,叫小龙。

奶妈的奶水就是足,也不见吃啥,上衣胸襟处,整天湿漉漉的。

没过几天,敏敏哭闹声少了,睡得香了,精神饱满,小脸蛋圆乎乎的。淘气的样子,可爱极了!

喂奶时,两孩左一个右一个,窝在奶妈的怀里,白白胖胖,吃奶的样子真可笑,肉肉的小手挥舞着,黑眼珠一溜一溜的,像是有谁要把他从奶妈怀里拽跑似的。

自打敏敏会‘’呀呀‘’说话起,就‘’奶妈、奶妈‘’的叫着。

哦,原来有奶便是娘的出处在此。

婴儿时就贴在她的怀里,听着她心脏跳动的韵律,吮着她的乳头,感受她的体温,小手拽着乳房,撅着小嘴“嘟嘟嘟”的,高兴的时候,提起两只小腿,上下舞动着。

吃饱了,也不肯下来,喜欢把奶头含在嘴里,生怕被人抢了。

一对乌黑的小眼睛眨吧眨吧的,凝视着奶妈说话的声音,不明白啥意思。

但在幼小的心灵深处,体验到温暖快乐,就像安全的港湾。

母乳喂养是多么的重要呀,奶粉、鲜牛奶或动物奶奶制品是无法替代母乳的。

孩子拽着乳房吮奶和拽着奶瓶吸奶,其感受一定是不同的。

俩孩子都一岁多了,还没断奶。

奶妈有奶,敏敏和大龙任然依偎在奶妈怀里吸吮着甘甜的乳汁。

这样的母爱,妈妈没能给敏敏。

敏敏是没法选择的,妈妈也是万分无奈。

妈妈试图用其它的方式,尽可能的弥补。

为了预测孩子将来爱好、志向、可能从事的职业。

孩子周岁时,奶妈提议,按照自己家乡的风俗,举办一个“抓周儿”礼,得到了敏敏父母的同意。

她们让两个小宝宝抓周儿,测试一下孩子的未来志向。

奶爸忙把草席铺在地上,将事先准备好的物品,尽数摆放在草席上,一字排开。

有笔、书本墨、纸、算盘、钱币、饰品、玩具等放在一排。

大人们在后面,屏住气息围观着,看两个小宝宝先拿哪个物件。

奶妈将刚吃完奶的宝宝轻轻地放在草席上,两小宝宝挂着肚兜,光着小屁股。看见眼前一排物品,瞪大了眼。

还没等大人们反应过来,便毫无顾忌的向前面爬去。

敏敏一只手拽住算盘,另一只手还想拿笔。

大龙爬到物品前看了看,抓起书籍便回头往他妈妈那边爬去。

宝宝天真举动,引得大人们捧腹大笑。

有人说,将来敏敏会赚钱,大龙会读书。

孩子的爸妈心里乐呵呵的。

孩子抓周礼的风俗,在民间流传已久。

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育子》记载,谓此为“小孩之盛礼。”

懂事之后,大敏把两个妈妈一视同仁,好在她俩处得像亲姐妹。

奶妈如有点伤风感冒之类的事,大敏要比她亲儿子大龙都着急,又这又那的,嘘寒问暖,让奶妈甚为感动。

在大敏心里,奶妈要比自己妈妈还亲。

敏敏向着奶妈的举止,妈妈看在眼里,也难受了一阵子,曾经有过,让奶妈一家回老家去的念头。

后来时间久了,妈妈也适应了,不计较了。

她觉得奶妈很朴素,好相处,挺能吃苦的。

一有空就帮着忙这忙那的,闲不下来。

自从生了敏敏,妈妈的身体一直很不好,向单位请了长病假呆在家里照看儿子。

在家待久了,有点郁闷。

父亲与母亲商量让奶妈一家,干脆搬过来一起长住。

父亲通过关系,开后门,给大龙爸找份门卫的工作。

奶爸长期在农村种地,没什么文化。

在工厂看看门,收发收发报纸、信件,这些也不难。

主要还可以解决吃饭和睡觉问题。

这事,奶爸满心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