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水北岸,汶阳城治下。
汶水之畔的营地,姜雅瞄了一眼水中纹丝不动的鱼线,而后视线转移到手持长杆的某人身上。
盯着那张俊逸面容,丽人眼中满是宠溺,不由得轻掩红唇,笑语道:“夫君,你已于此垂钓了一个时辰了,这汶水鱼虾何时才能品尝一二。”
蒲席旁的居居爆也哼哼几声:“哼唧哼唧哼唧~”(空军的钓鱼佬)
夏谕踢了碍事的粉红小猪一脚,松了松鱼线,而后回头朝着众人尴尬一笑:“快了快了。”
“哥哥一定行的。”一旁的国娴与高灵两个萝莉被这个笑容看的面色一红,两张包子缓缓鼓了起来。
二人现在都是十二三的年纪,最是活泼好奇。虽是作为媵妾嫁到家中,可夏谕一直都是把二人当作妹妹养的。
前几年,高娴、国灵表现的很拘谨,就算夏谕再怎么纠正,俩人总是板着小脸一本正经的用童声脆生生的喊“夫君”。
这怎么刑?
夏谕可是个正经人,封建糟粕什么的他最讨厌了。在他不懈努力和时间冲刷下,二人终于是改了口叫他“哥哥”。
只是,朝夕相处之下,加上某人的超高颜值与传奇事迹,两位萝莉还是生出来不一样的情绪。
前世的夏谕感情迟钝,这辈子他经历的多了,也看出了些许苗头。但他也知道最好的做法就是顺其自然,春秋不比后世,又有媵妾这类名份在,贸然拒绝反而伤人。
压下心中思绪,夏谕接过知书、司琴递上的茶水,牛饮半杯后目视远方,只见一支队伍乘舟穿过汶水,登陆上岸,数十人风尘仆仆、衣衫破旧,看起来狼狈不堪。
见等的人到了,夏谕传下命令就要收杆起身,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正巧有一条肥硕的河鱼咬钩。
夏谕顺势起杆捞鱼一气呵成,看着众人笑语道:“河鱼这不就来了?”
……
约莫一个时辰之前。
“孔子救命之恩,寡人感激不尽。只是这汶上之地毕竟是孟氏领地,寡人又与孟阅有怨,于此入齐避祸是否有失妥当。”鲁公站在马车上,面容枯黄,衣裳狼狈,一脸感激的向身侧驾车的孔子道谢,同时提及自己担忧。
孔子正思念仓促之间留于都中的妻女,如今为鲁公所扰,勉强回过神,提起几分力气,笑容干涩:“是可忍孰不可忍!三桓作乱,臣为曲阜令,护卫君上乃是职责所在。”
两日前的曲阜,鲁公一众本已陷入绝境。关键时刻是曲阜令孔子率领麾下弟子与守城护军来救,鲁公麾下宫甲全力拼杀,勉强将鲁公送到战车上。余众几乎损失殆尽,才挡住了追兵。
由于事发突然,孔子得知消息之后大怒,领着一众弟子急救鲁公,女眷自然不好带上。
鲁公逃出生天,只是其中孟氏放了多少水就不知道了。反正曲阜近郊的瑕邑之中肯定不止一千兵马。
孔子给孟氏当家教时就常奔波于瑕邑、曲阜之间,如今又当了好几年曲阜地方官。孟氏在这都中有多少军事力量,他是能猜个大概的。
几年级前访洛的时候,他曾经见识过孟甲的实力,多方思量之下,孔子已猜到了几分孟氏的隐藏想法。毕竟噬君囚君的名头可不好担。
而且,鲁公如今能逃亡的地方也只有盟国齐国了。
奔齐有三条路线,要么向东北穿越季氏领地借道莒国;要么北上出阳关;要么过汶水穿过汶北平原一马平川至齐。
向东借道季氏?路程遥远不说,危险也最大,需知此次鲁公发难的对象就是季氏。
过阳关?阳关本是鲁国北面门户,素为孟氏所控,往来盘查甚是严格,他们这几十号人如何能从容瞒过去。
思来想去,也只有过汶水这一条路存活率最高……
一连三日,孔子、鲁公一行马不停蹄的逃到此处,如今早已人困马乏,身心俱疲。
汶水唯一的渡口就在眼前,孔子大喜过望,率众弃车寻船渡河。好不容易登上北岸,谁料一片营地突然出现在眼前,让孔子与鲁公如坠冰窖。刚想逃,便有十余驾战车远远驶来,打马声不歇。如此境遇,孔子一行人在这炎热的六月竟出了一身的冷汗。
跑?先不说风尘仆仆的几十号人还跑不跑的动,就说人家早早在此布局等你落网,还能没有布置?
就在孔子几乎绝望的时候,却听到来人道:
“夫子安好?”
“子路?”
“………”
鲁公、孔子一行理所应当的被俘获,夏谕待之以礼,稍作问候便拔营往汶阳城而去。
行入城中,荣氏宅邸内外已被孟氏甲兵接受控制,此间主人一众荣氏成员,早已在荣平的带领下侍立在屋舍之外。
夏谕“喧宾夺主”,将孔子与鲁公请入堂中,三人和席相对而坐。夏谕的侍卫统领孟贲抱剑侍卫在后,一双豹眼警惕的盯着孔子健硕的手脚,显然是怕其暴起伤人。
孔子也感觉到了这赤裸裸的防备之意,但他并不在意,都习惯了。他只是肃着面容,看向面前的不似人间人物的俊逸君子试探道:“孟子不辞辛劳,护卫君上至此,是要尽忠国家,法河洛故事,匡扶公室吗?”
夏谕摇了摇头,声音淡淡:“此番动乱因果,三家将有定论。舆情所迫,为安国野,或将另立新君,重定名位……”
“我孟阅所能做的,只有保全先君的性命,以全君臣、同宗的名份与情义。”
听到“先君”,鲁公一愣,随后不知回忆起什么,狼狈的脸上满是悲愤之色,双拳紧握,几乎不能自持。
夏谕见此,让孟贲将其请出门外,鲁公几次欲言又止,夏谕皆视而不见。
既然已经撕破脸,三桓嫡系子弟和鲁公没什么好说的。
又见一旁的孔子神思不属,显然是担忧鲁公,夏谕顿时笑语道:“夫子不必紧张,我已准备好汤浴衣食为先君洗尘。”
听到这,孔子松了一口气。能平安保全性命就好,只要顺利逃到齐国,有鲁公的招牌与齐鲁盟国的大义在,借齐、晋之力,重回鲁国未尝没有可能。
夏谕大致能猜到孔子的小九九,但他却没有孔子那么乐观。
齐侯盟鲁,更多的是盟鲁国的实力,鲁君的名位与之相比没那么重要。国家军政钱粮俱为三桓所掌,姬稠孤身至齐,最有可能被齐国软禁,作为拿捏鲁国的筹码。
至于齐侯人格高尚,全力送姬稠归国继位?齐国连年征战,能出动多少兵马钱粮?
拉倒吧。
孔子随鲁公至齐,是赵衰之于晋文,还是双双客死异乡?
前路崎岖,祸福难料啊!
想罢,夏谕又见孔子来时未带女眷,思索后又道:“夫子在都中的妻女,我会修书托兄长与阿母看顾。鲁国乃礼仪君子之国,向来祸不及女眷,夫子勿虑也。”
听到这话,孔子当即感激的离席站定,俯身一礼。
夏谕连称不妥,起身将其扶起,提醒道:“此去齐国,恐为齐侯所…罢了。山高路远,望夫子珍重。”
孔子默然不语,默默点头。
二人再次落座,却是久久无言。
最后还是孔子轻叹一声,再次起身一稽礼表达谢意,而后头也不回的追随鲁公而去。
夏谕坐于席上,坦然受礼,看着孔子远去的背影,声音幽幽:
“时过境迁,昔日亦师亦友,阔论天下,连日不绝;如今道不同,闲语问候,半句亦嫌多啊……”
… …
有了夏谕的放行命令,孔子与鲁公一行人在子路的援引下出了汶阳城,一路向北,驱车往齐国而去。
时值六月,到了收夏粮的时候。只见郊野之间道路平整,两侧田地遍植豆麦,多有汶上乡民与乡兵乡吏俯首田亩之间,鳏寡白首、黄发总角往来输送午食,精神面貌良好,一派怡然自得的丰收场景。
窥一斑而知全豹,乡野之民尚且如此,都邑国人定然也是安居乐业,想到这些,孔子不由得对着弟子感叹道:
“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择梁无禁,罪人不 老而无妻为鳏,老而无夫为寡,老而无子为独,幼而无父为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今观孟子治汶上,宽减刑赋,吏民相安,所见安居乐业,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汶上一路所见,不正是他梦寐以求的王道乐土吗?
护送孔子一行人的子路闻言拉稳缰绳,想起这几年汶上的变化,也是慨叹道:“孟子初至汶上,各乡饱受兵灾寇乱,国野户口凋零,三不存一,田亩荒废无数,几成死水之局。”
有弟子当即问道:“如此困局,孟子何解?”
“引荣氏为助、徒木取信于民、减免农赋与民生息、资粮货徐建城郭、纳野民于大泽、劝课农桑、鼓励商贾、编户……”
“如今,汶上户口丰盛,民皆蔚然,已然大治 !”
说到最后,子路脸上已满是敬佩之色:“以我观之,孟子安民之术,虽古贤人亦不过如此!”
听完这些话,孔子再叹一声,面色复杂。至于听了许久的诸多孔门弟子则是感叹道:“孟子大贤!汶上可称王道乐土也!”
更因为孟子助他们脱困鲁国,众弟子自觉劫后余生,前途一片光明,皆不吝赞美之词。
在一片溢美之词中,唯有一梳着总角的儿童忧虑道:“孟子毕竟是三桓嫡系,放我等过境入齐,季氏能不追究?”
“季氏兵徒若至,夫子和君上可以一走了之,可孟子基业家小皆在汶上,避无可避。孟子仁德,感义活我,诸位若是就这般轻飘飘的走了,情何以堪?”
“回虽年幼无才,思不得良策助孟子济困,但也愿与孟子一同担责!”
童声稚嫩,却如一道惊雷般掷地有声,众多孔门弟子后知后觉,思及利弊,明悟之后顿感羞愧不已。
驾车的子路放缓了车速,扫了一眼出言之人的稚嫩童颜,而后看向孔子疑惑道:“这是?”
孔子轻抚短须,看着总角小童感慨一声:“贤哉!回也!”
这个孩童正是颜回,其父颜路。颜氏乃孔子母族,颜家虽没落已久,但有这层关系在,颜路早早拜了孔子为老师。此番奔齐,颜路与其子颜回一同随侍孔子。
只是颜回毕竟年龄太小,众人不可能依着他将其留在汶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