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董连胜被派往了北疆,任云化府知府。
董连胜这人,的确如吏部尚书所言,是个人品与能力都很不错的人。
正因为如此,所以当董连胜得知自己要被派往北疆的时候,虽然心里很不乐意,但皇命难违,只能无奈接受,收拾收拾准备赴任。
董连胜吸取尤鹏涛的教训,他不会为了“对皇上有所交代”而故意捏造谎言,诬陷郑泰安。
当然,他的人品和见识,也不允许他做出如此不顾大局,没有底线的事情。
既然这条路走不通,那他就只能通过做出实实在在的政绩,得到上等考评,才能升迁调走。
因为他的目标一直都是,留京城,做重臣,进内阁。
所以董连胜才一上任,就积极的干起了实事。重视农耕,发展商业,以增加官府的税收。
同时董连胜还发现,当地的很多劳作工具,都比较的落后,不利于农业耕种。
于是董连胜又在整个府城内,寻找手艺精湛的工匠,对劳作工具进行改良。
这一系列的做法,对董连胜来说,除了比较辛苦和费神以外,其实并不难。因为这些都是他之前在其他地方任职的时候,总结的经验。
郑泰安也是在此时,才真正的认可了董连胜。觉得他是个实干家,是个不可多得人才。
也是在此时,郑泰安才主动将他手下的一些工匠,送给了董连胜。
当然,一心想做出政绩的董连胜,在对这些工匠进行身份调查以后,觉得没什么问题。于是也就欣然的接受了这批人。
郑泰安的想法其实很简单,这些技艺精湛的工匠,与其送他们去战场上拼杀,还不如将他们送给董连胜去改良工具,促进农业生产。
只要能提高北疆的粮食产量,那么以后不管是征军粮还是花银子买粮食,都对他的镇北军有益处。
就这样,两方人马的初次合作,很是愉快。
本来吧,事情发展到这里,皆大欢喜。
郑泰安和董连胜,彼此认可对方的能力,又都彼此清楚对方的底线。
郑泰安是觉得,只要董连胜不作妖,不无中生有,不随意诬陷,那么他完全可以保证董连胜在任期内的平安和稳定。
董连胜则是觉得,只要郑泰安没有反朝廷的心思,好好的当他的忠心大将军。那么他就不会给皇上汇报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毕竟,边境的稳定对朝廷有多重要,他心里可是清楚的很!
……
云化府的发展,也如董连胜所预想的那样,一切发展的都很顺利。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云化府的各种税收,就比往年增加了两成。
就在董连胜高兴的想,等任期一到,他就可以高升,离开北疆的时候,皇上的申饬来了。
皇上责备董连胜,枉顾了他的信任,与镇北军接触过密,未尽到监视之责。
董连胜看到皇上的斥责,虽然内心气愤不已,觉得委屈和不甘。
但还是老实恭敬的向皇上写了陈情表,详细的写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以及对郑泰安的监视和结果。并且郑重的向皇上表达了自己的忠心。
不知道皇上是真的相信了董连胜或是其他什么原因。总之,皇上没有再责怪董连胜。只是婉转的告诫他,只要他履行好自己的监察之责,至于政绩的事情,北疆本就苦寒,皇上是不会过多苛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