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幻想三国从反白衣渡江到三兴炎汉 > 第198章 诸葛亮祁山分魏军 司马懿急兵困孤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98章 诸葛亮祁山分魏军 司马懿急兵困孤城

其实,司马懿才是现在最该急的人。

因为他收到了一个本不该在此时收到的消息:赵云率军西出,所部已至祁山。

原来这西凉战场之外,还有一只待时而动的手。

近三月以来,诸葛亮人在汉中,却是分心三处。不仅要遥控朝中大事,还随时牵心于襄阳、西平前线。殚精竭虑,只为能及时应付一切突发情况。

期间司马懿兵过安定,郝昭军驻散关,都没能逃过诸葛亮的眼睛,也没有超出其预料之外。魏军既动,说明独孤彻已成功在西平立足,作为第二次北伐的策划与支持者,诸葛亮也在积极谋划着。

当下局势:曹彰的“三叉戟”威压荆襄,陈到魏延诸葛亮三段布防设援,以撄其锋;为缓其威,独孤彻又孤军远征,搅动魏军在凉州部署,意欲将西面那只短刃敲掉。而后司马懿一改曹彰部署,尽起六军会猎西平。是荆州之主动权在魏,凉州之主动权在汉也。

只是一旦凉州异动,汉中空虚,后援不济,曹彰又将以雷霆之势夺下襄阳,或是放弃计划,驰援长安。最终的决定权兜兜转转,还是握在曹彰手中。

对当下情形,诸葛亮早先与赵云、独孤彻定计之日,就已做过预设:如果能将魏军调出来,且局势有利至值得放弃大好的“种地”环境,那就果断开打!

至于荆州局势,令陈到魏延部弃守襄阳,各据险要屯守上庸、江陵即可。因为一旦与曹彰决战,那么汉军战后大概率形成溃势。届时残兵不整,南郡亦将不守,季汉势力将不得不退出荆州。而此时放弃襄阳就成了为达成更大的目标而做的局部牺牲,在各方面也就能说得过去了。

所以说诸葛亮需要考量的,并非出兵与否的问题,而是战略目标的问题。

司马懿既出,西平一带就集中了雍凉绝大多数兵力。如果此时三军齐出祁山,配合独孤彻将其反包,是有将雍凉魏军一网打尽的可能的。或者派遣一支精兵在祁山一带绊住司马懿,随后三军梭哈,管他斜谷骆谷,陈仓子午,但凡是能行军的路,一股脑钻就完事儿。只要能钻出秦岭群山,打下长安,进而鲸吞凉州及大半个雍州亦不过反掌之事。

但是诸葛亮又有两个顾虑:

一者,司马懿何许人也,自己想得到的情况,对方大概率也能想到,自会做对应部署,郝昭坐镇散关就是最好的例证。也就是说在魏军还没有露出足够大的破绽之下出击,未必能钻出秦岭。

再者,当前汉军散居汉中各处,整合集训都需要时间。而且由于信息传递效率问题,西平战况尚且不知,但五比一的兵力比任谁去操作都难以承压,等准备完毕,独孤彻还能不能撑住,也是个问题。

有道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独孤彻肯为破局孤军远出,又安忍令其孤军奋战也?

于是乎诸葛亮一面传令四处督军,教行恢复集训之事,时刻准备集合出击。一面令赵云率精兵三千先出,在祁山一带大造声势,以分魏军。如果局面稳定,独孤彻能撑上七八个月,汉军以全盛之师出山固然最好。如若不能,着此二人以掎角之势互相配合,也能给三军调动争取到足够的时间。

……

“蜀军所至,何其速也?”司马懿倒吸一口凉气,惊呼道。

当然快了,汉军这第二波可是紧跟着您老人家的脚步的。

安夷县府,一时间鸦雀无声,原本在此商讨后续事宜的一众将校都识相的闭了嘴。徒留司马懿眉头紧锁,自顾自踱步。不多时,司马懿忽厉声喝道:“胡言一派!诸葛亮如早有是心,西平一部,又是何为?”

“回禀都督,千真万确,蜀军所至,旌旗蔽空,漫山遍野。为首大旗上书‘征东将军赵’,皆卑职之亲见也。”斥侯不住叩首解释道。

司马懿又追问了一些细节后,乃摆手喝道:“再探再报!”

“得令。”

郭淮闻之,犹豫多时,还是决定道出顾虑。待打发走斥候后,乃谓司马懿道:“若果是蜀贼奸计,欲行调虎离山,如何?”

司马懿似乎也在分析其中逻辑,思虑多时,还是坚信自己的判断。乃摇首道:“昔吾等龟缩坚城,任其经略,彼如欲战,何待今日?且独孤彻此人,纵使年幼,已然蜀贼柱石,若非欲求垦荒练兵之机,又安能轻身至此也?”

“然则赵云出祁山,又如何解释?”

“虚张声势?亦未可知。”只凭斥侯一语,司马懿也拿不定个中缘由。

对此,在场众将,也无一人能给出肯定答复。

又过了一阵漫长的沉默后,司马懿忽拍案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无论赵云所部是虚是实,不可令其窜至河西!且事已至此,纵孔明亲至,何所疑哉?吾意已决!”

乃下令道:“伯济可率本部五千军沿河布防,勿阻蜀军于黄河以南,本督亲率三军围困西都,但得此贼灭,纵诸葛亮大才经天纬地,欲饵我以网之,饵已不在,网将焉存?”

于是乎,魏军提前结束了休整,不论伤病,只要还能动的,一律拉来填线,又征二县之民,为运粮、筑基诸事,行军队伍浩浩荡荡,向西进发。郭淮则率徐质、孙礼、胡遵并诸将校,引本部兵马五千人,沿河筑寨,以御汉军。

司马懿压上了手里的一切筹码,势要踏破西都,亲手斩下独孤彻的狗头。

这就是狐狸!

当没有机会时,蛰伏隐蔽,深藏一切目标,不露出任何马脚。而一旦机会降临,则会放下一切顾虑,不达目的不罢休。

历史上曹氏后继无人,于此等老奸巨猾之人手中失势,窝囊归窝囊,倒也输的不冤。

而历史,永远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此役,到底是独孤彻以身作饵强设劫材,亦或是不自量力羊入虎口;是司马懿当机立断溃敌安邦,又或是自作聪明断送局势。都只能由最终的结果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