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慢穿记事簿 > 第1124章 归人笔记 213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梁船夫将一个小食盒递给谢宁,“郁书给你的,说是谢谢你帮她断句。”

食盒里是各色糕点,其中以栗子糕的香气最为浓郁。

“嫲嫲,若是我再厉害一些就好了。”说不定就能一下子就解决了青石镇的困境,可现实总是和理想有着很大的差距。

她在那些有道行的人中是不起眼且弱小的存在,更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去改变。

“你不是说相信国家吗?”谢栎将黑蛋扔到了谢宁怀里,然后自己抱着篮子坐了下来。

“嗯,相信。”

她只是繁星中的一颗罢了,但她会努力让自己变亮一些,更亮一些。

回程和来的时候相差无几,谢宁念叨了几句便噤了声,浓雾里,深湖下,都藏着东西。

或许它们曾经是千年前遗留下来的,亦或者,从别的地方而来的。

说到水势聚鬼,谢宁便想起了方前辈她们那宅子里一处水景也无的奇怪现象。

后来她问了谢栎,果然是和这里的水势有关,不沾水,便能很大程度上避开那些东西。

因为有时候水便是那些东西的路。

这和水鬼又是不一样的。

再加上那宅子里弟子多,阳气重,再加上阵法,一般的鬼物也不敢来。

湖面上只有着小舟行过的波纹荡漾,上面倒映着自己扭曲的面容,而在这水影之下,还藏着好几张脸。

穿着婚服的年娘子依旧坐在船头,哼着不知名的曲调,油灯明明灭灭,照亮了行舟。

——

自离开青石镇,谢宁便坐上了前往北方的火车。

因为要去定制魂伞,且不知道具体需要多少时间,所以谢宁便和导员请了一个月的假,所以直到将近三月份了,谢宁还没回校,而是撑着伞,踏上了北京这片土地。

喜儿已经记不清楚她原本的家乡在哪儿了,所以谢宁便带她来了北京。

距离上一次她来这里似乎过了很久很久,久到她的记忆都有些模糊了。

春风自塞外葱葱的草原滚滚而来,杨树染上春风,便抽出了绿芽儿,白絮点点绽于柳树之上,桃花将开未开,不似江南草长莺飞,却也迷人。

亦有人觉得北京的春天稍显单调的,因为它并没有南地的姹紫嫣红,而且又很短暂,老北京人还用“春脖子短”来形容它。

介因为它来的快,去的也快,是冬日的尾巴,亦像是夏日的头,一眨眼便如飞马般溜过。

谢宁觉得北方有一点特别的好,那就是没有乍暖还寒的回南天,在粤省,这个时间点她的房间里总是会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霉味,墙壁也总是会渗出水来。

春日多雨,朦朦胧胧的,看是好看,就是太湿了,晒在廊下的湿衣服干不了,柜子里的干衣服还湿了。

她在家其实还好,倒是那些在学校住宿的学生苦的很。

喜儿待在伞下,好奇又兴奋的打量着路边匆匆而过的人群。

见谢宁默默戴起口罩,喜儿便笑,“这点像我家,冬春总是刮着风沙,恼人的很。”

可现在她却是喜欢极了,因为她好久,好久都没触及过这般的风沙了。

灰色的风沙仿佛带来了骆驼的铃铛声。

谢宁无奈的摇头,然后逆着人流走向了胡同处,她要在这儿住三天,可却并不想住酒店,胡同是北京风光中特别的色彩。

她喜欢里面的烟火气。

最后谢宁在一个中介的介绍下住进了一个老太太的家里,而那中介就是老太太的侄儿。

院里打扫的很干净,老太太的老伴去世了,她只一个人住,问其儿女,只道出国了,而她不想离开家。

外边有什么好的?

她年纪又大了,得守在家里。

谢宁打了一盆水去擦拭那久未住人的房间,然后在天色晚了的时候出门买了三份饭回来。

那老太太拢着袖子坐在炉子旁,见谢宁这般,不由念叨,“厨房就在那儿,有菜有米的,出去买饭做什么?”

谢宁将一份饭递给老太太,只笑道,“好不容易来一趟北京,当然得多尝尝这儿的特色。”

她也许久未吃了。

老太太便没再拒绝,反正她收租费也低,毕竟这姑娘看起来就不大,她哪能欺负孩子?

而且她这儿也没点人气,有个孩子说话也是好的。

瞥了一眼谢宁手里的两份饭,老太太心中暗想这女娃娃胃口还挺大。

她却是不知另外一份是给喜儿的。

在晚上入睡前老太太还特意又扔了一床棉被给谢宁,“风三儿,晚上得冷,这一床被子得冻死你。”

谢宁只穿着薄薄的毛衣,此时并不觉得冷。

但这天真如老太太所说的骤然冷了起来,窗户发出哐哐的声音,是北风呼啸着卷起黄沙扑了过来。

待到风声渐歇,又落起了冷雨,被冻醒的谢宁默默的把厚些的毛衣加上再钻进被子里。

喜儿站在窗口,小心的将自己的手穿过玻璃伸了出去,外边的雨水亦穿过了她的掌心,是冬去春来的雨。

她已经感受不到了,但是她看到了。

这被许多人嫌弃的冷雨,她却是喜欢的。

雨后便是晴日,窗外树梢钻出的嫩叶迎着阳光,仿佛散发着金光,鸟儿在树上跳来跳去,细碎的鸣叫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