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叛军再集结攻城,准备给张巡上上科技,环城安置了数百门投石机轰击,效果还挺好,城楼及城上矮墙全被毁坏。
叛军眼看城墙被毁,于是开始纷纷缘城攀登,张巡不慌不忙地用蒿草束灌上油脂,往下面就是扔,叛军害怕被烧,不敢登城,于是进攻计划再次受阻。
令狐潮快要崩溃了,他现在深刻怀疑不是兵力的问题,而是自己和张巡的水平差距问题!这不,正在令狐潮胡思乱想,叛军呆若木鸡时,张巡再次趁夜深人静之际,偷袭敌营,持续多次。
就这样,张巡身先士卒,带甲而食,裹伤战斗,坚守雍丘达六十多天,共经历大小数三百余战。
令狐潮终于崩溃了,他见在短期内不能取下雍丘,只好撤兵而去。张巡得知叛军要撤退,便率兵乘胜追击,果然大有所获,俘虏叛兵两千多,几乎活捉令狐潮,雍丘守军士气大振!
“朕收回刚刚的话。”刘邦真诚地说,一边向金幕的张巡竖起大拇指:“在兵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还能多次打胜仗,这让朕想起了朕的韩信大将军啊!不错,是个英雄!”
令狐潮累了。
他想了想,自己在投降叛军之前和张巡是同事,算是相互之间了解比较多的。强攻不行,可以智取嘛!
令狐潮屁颠屁颠地跑到城下劝降道:
“天下事去矣,足下坚守危城,欲谁为乎?”
张巡竟然丝毫没有犹豫,指着令狐潮骂道:“足下平生以忠义自许,今日之举,忠义何在!”令狐潮听后,惭愧而走。
过了不久,长安沦陷的消息传到了令狐潮这里,他十分高兴,把这事告诉了城内的张巡,张巡听后不动声色地叫来了将军们,告诉了他们这一消息,并询问他们的看法。
大家面面相觑,最后,有六个位高权重的将军站出来,表示皇帝都生死未卜,就投了算了。
张巡记住了这六个人,然后点点头,说我知道了,我们明天再议。
第二天,张巡叫来了全军上下的人,告知他们我们要严防死守,坚持到最后一刻,并把那六个主张投降的将军推出去斩首。
有人可能要问了:储备不足,张巡如何坚守?
很简单:抢敌人的就可以了。
请看以下进货清单,买方:张巡。卖方:令狐潮。
粮食没了,张巡带着人摸着黑去偷叛军的运输船,等搞到粮食就往城里带,等到叛军反应过来的时候,张巡还不忘一把火把剩下没抢完的粮食烧掉,先抢后烧一条龙。
箭没了,张巡就在晚上令士兵们把事先准备好的稻草人穿上黑衣,用绳子绑好,从城上慢慢放下。叛军隐隐约约看见有成百上千个穿着黑衣服的士兵,沿着绳索爬下墙来,报知令狐潮。
令狐潮刚刚吃过大亏,断定是张巡再次派兵偷袭,于是命士兵向城头放箭,射杀唐军。一时间,燕军兵士争相施射,一直放到天色发白。待到天色大亮,燕军这才发现城墙上所挂的全是草人。草人身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白天一数,共得敌箭数十万只,这解决了军中缺箭的问题。
“主公,这和您的草船借箭很像啊!”鲁肃突然想了起来,对孙权说道。
“呵……看来后世的小朋友们,也小小的借鉴了我的计谋嘛!”孙权捻了捻胡子,不免有些得意地说道。
木头没了,张巡故意装出弃城的样子,对令狐潮放话道:“我想率军弃城撤退,请你军队向后退出六十里,以便我跑路!”令狐潮久攻不下,不知是计,便答应了。
张巡见令狐潮军一退,便率领所有城中军队一起把城外三十里范围内的燕军营房完全拆掉,将木材带回城,以作为护城的工具。令狐潮大怒,立刻下令重新包围雍丘。
马没了,张巡又向令狐潮传话:“如果你要得到这城,可以送马三十匹,我得到马之后,就要出奔了,到时你就可不血刃而得道雍丘。”
令狐潮是一点记性也不长,竟然照数送了三十匹马给张巡。张巡得到马后,挑选出三十位骁勇将士,将马分给他们,相约道:“燕军若来,每人杀一敌将。”第二天,潮率兵来到城下,责备张巡失约。张巡答道:“我想逃,但将士们不让我走,有什么没办法?”
令狐潮知又中计,大怒,正想攻城。还没等军阵排好,城内突然有三十骁骑率兵杀出。叛军一时大乱。三十铁骑率兵,左挑右杀,擒获十四名叛将,斩百余首级,还缴获不少兵械牛马。令狐潮退到陈留,一时不敢再攻雍丘。
令狐潮在雍丘磨叽了这么久,可把负责这块的安庆绪给气炸了:前前后后这么久,几万人打几千人打不过,令狐潮你是饭桶不成?!安庆绪放弃可对令狐潮的期望,自己亲自动手,在雍丘北面的杞州,构筑杞州城以断张巡的粮食补给。
此月,鲁郡、东平相继被燕军攻陷,济阴太守又高承义献郡投降燕军。虢王李巨便守彭城,领兵退守临淮。叛将杨朝宗率步、骑兵二万意图攻取宁陵,以断张巡后路。
张巡知道,这个雍丘是不好守了,当然与此同时,张巡的名字也名震天下,唐军一时间纷纷把张巡同志当作英雄和楷模。
这时,睢阳太守许远与张巡兵合一处,固守宁陵。
当日,杨朝宗率兵进至宁陵城西北后,张巡、许远派部将雷万春、南霁云领兵迎战,经过一昼夜激烈厮杀,大破杨朝宗部,杀叛将二十员,斩首万余级,死尸塞满汴水,顷流而下。杨朝宗收集残部,连夜逃去。张巡则因战功显赫,唐肃宗下敕书任命张巡为河南节度副使。
从一个小小的县令,一下子成为了节度副使,但张巡是值得的。
就在唐军与叛军焦灼地战斗时,一个爆炸性的消息传了出来,不管是哪一方,都惊诧不已。
安禄山死了,凶手也不是啥外人,正是他的儿子,安庆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