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在下之见,我们只能退守潼关了。”封常清沉思许久,用手指指向潼关的地方。
中原的军队根本指望不上,要想阻挡安禄山的推进,还得靠高仙芝带来的骑兵打仗,而这批骑兵现在恰好就屯驻在潼关。
况且潼关易守难攻,是一个非常适合打阻击战的地方。
大唐朝廷并不是一无是处,它已经从初期的迟钝中反应了过来,做出了一个非常正确的决策——派大唐名将郭子仪和李光弼,去直取安禄山的老巢范阳。
此次叛军倾巢而出,范阳必定非常空虚,要是能直接攻破范阳,必定会使叛军军心大乱,然后各路军队合围,一击破之!
听完封常清的分析,高仙芝认为很有道理,他高兴地拍了拍封常清,鼓励道:“你说的很有道理啊!那好,我们就退守潼关,不让安禄山再往前一步!”
高仙芝和封常清退到潼关后,训练士兵修理攻守用具,士气逐渐振作起来了。叛军进攻潼关攻不破,就退兵了。
“一直到现在看来,咱们大唐的战略是没问题的。”李世民拍拍胸脯,算是松了一口气。
“朕打了这么多年仗,可以很确定的说,就这么个打法,除非他安禄山是韩信再世,否则到这儿也就差不多了!”李世民越说越兴奋,仿佛已经替大唐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只要……”房玄龄轻轻地说。
“只要……哎,对!只要他李隆基和杨国忠不搞些什么幺蛾子就好了!”李世民的语气有些抑郁了。
……
事情到此,算是发展的比较顺利。
但是。
事情坏在了一个叫边令城的太监身上。
一般出门打仗,都要派一个监军,高仙芝军队的监军就是边令城——一个太监,开了唐朝以来的先河。
“朕还真是担心什么来什么!!!”李世民暴怒,拍着桌子吼道:“一个狗屁不懂,奸诈贪婪的太监,如何做得监军?!”
“能把监军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太监,真是没救了。”嬴政捂脸,出了痛苦面具。“坏事的一定是这个人!”
扶苏这次不敢不信了,毕竟父皇刚刚说安禄山必反,他还真就反了,不服不行啊!得相信老爹的智慧!
边令城自从到了高仙芝那里,每天只孜孜不倦的干一件事:索贿。
但高仙芝没有被边令城先生锲而不舍的努力而打动,而是根本不理会他。久而久之,边令城恼羞成怒。
看不起我这个太监?那太监就要让你付出代价!
边令城十分恶毒的向李隆基告了一状,告状的内容包括封常清和高仙芝败退通关,贪生怕死,贪污受贿,败坏军纪,简直是无恶不作的大恶人。
李隆基实在是没救了,之前安禄山反叛的时候他是一万个不相信,洛阳快没了才接受现实;可这次,竟然仅仅凭着一个死太监的一面之词,被气得勃然大怒,立刻下令边令城带着手谕,斩杀封常清和高仙芝!
边令城开心的不行,带着手谕直奔潼关而来。这个恶毒的太监先是把封常清叫到驿南西街,向他宣示了敕书,然后以一副幸灾乐祸的表情观察着封常清的反应。
谁知,封常清并没有惊讶,没有恐惧,也没有愤怒和委屈,他只是轻轻地说:
“我之所以不拼死在战场上,是怕污辱了国家的官职,被叛军抓住杀死。现在我死的心甘情愿。”
当初封常清战败后,直接进了潼关,想见李隆基汇报征战叛军的情况。到了渭南,李隆基下诏命他到潼关去。
封常清既忧虑又害怕,就写遗表谢罪,说道:“自从洛阳失守以后,我三次派使者上奏章陈述讨贼战略,都没被接见。”
又轻叹一声,说:“我死了以后,希望皇上不要看轻这叛贼,那么国家就安定了。”
等到这天临刑之时,封常清把此表文(即《封常清谢死表闻》)交给边令诚,拜托他呈送给李隆基。
边令城似乎不太理解封常清的行为——死到临头了,还说这些有的没的的东西,有必要吗?
像边令城这种小人,当然是永远无法理解的。
在杀掉封常清后,边令城竟然把他的尸体就放在一张粗草席上,然后再把高仙芝叫过来。
高仙芝到了地方,一看封常清的尸体,心就已经凉了一大半了。边令诚在一旁得意洋洋地宣读了对高仙芝的敕书。
高仙芝愤怒地说道:“我退兵确实有罪,死也不推辞,但是说我截扣军饷和恩赐的东西,这是在诬陷我!”
高仙芝的怒火倾泻还没有结束,他指着边令诚说:“上是天,下是地,兵士们都在,难道他们和您能不知道吗?”
这时被招募的新兵都站在门外,他们对高仙芝非常信任。
“我从长安和洛阳招募了许多儿郎,虽然朝廷允诺赏赐的东西很少,装备也不齐全,但我还是能和你们一起消灭这些反贼,然后获取高官和奖赏。
我如果真的是害怕才退兵,你们可以向陛下实话实说;我如果不是因为害怕才退兵,你们就不要再冤枉我了。”
士兵们被感动的的眼泪汪汪,他们一起高呼说:“冤枉!!!”
“冤枉!!!”
声音惊天动地。
“干什么干什么?你们要造反不成?!我可是带着皇帝陛下的诏书,奉命来杀你的!高仙芝,难不成你要抗命,你要谋反吗?!”外强中干的边令城被士兵们如山呼海啸的咆哮声吓得瑟瑟发抖,但还是强装威严地说道。
眼看双方剑拔弩张,高仙芝叹了一口气,又看了看死去的封常清,叹息着说:
“封二,你从贫贱到显赫,是我提拔你成为判官,后来又接替我为节度使,想不到今天我会和你一起死在这里,这大概就是命中注定吧!”
说完,高仙芝从容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