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暂时放下手中的准备工作,然后一路跑到洪都,清理门户。
朱元璋手持鞭子,怒视跪地的朱文正,一时间两人无言。许久,朱元璋沉声道:“朱文正,我对你极尽疼爱,托你以重任。”
“没想到你不仅辜负了我,还残害百姓,罪恶滔天!” 朱文正面色苍白,也说不出任何狡辩的话来。他知道,朱元璋对他彻底失望了。
“滥杀无辜,强占民财民女,更加无耻的是,你竟敢僭越龙凤,妄图谋反!”朱元璋怒不可遏,挥起鞭子向朱文正狠狠抽下。
“你小子想要干嘛!嗯?我问你?你要干嘛?!!”
朱文正跪地一言不发,咬着牙默默忍受着痛苦。他在后悔吗?是在后悔勾结张士诚,还是后悔造反没成功呢?
我们不得而知。
朱元璋本想处死朱文正,以儆效尤,但在马皇后的劝阻下最终只是把朱文正关了起来。
朱文正郁郁寡欢,最终在囚禁中英年早逝,只有32岁。
帝王们一片唏嘘,感慨万分。
李渊拍着手,惋惜地说:“哎呀。。你看这孩子多可惜!朕还是想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背叛朱元璋!”
李世民轻声说道:“父皇,这朱文正心胸狭隘,性格乖张,品行不端。即使没有这次,以后也只能自作孽不可活。”
“就算有别人的帮助,终究也会自己毁掉自己。”说完,李世民抬了抬眉毛。
李建成听出来了,这不就变着法骂我吗?!他气不过,刚想要还嘴,却发现魏征朝他使劲挤眉弄眼,摇头示意他不要说话。
李建成吐出来一口气,硬生生把怒火憋了回去。
李渊看着李世民的微笑和李建成的憋气,心中冷哼一声:哼,这俩小兔崽子以为朕老眼昏花了!朕把一切都看在眼里呢。
不过,光看也没用啊……
哎,当爹真是个苦差事!
……
解决这件事情后,朱元璋又怒气冲冲的杀回去,接着对付他的老冤家张士诚。
实际上,张士诚的形势已经岌岌可危了,长江以北的地盘都被朱元璋给一口气吞掉了。
但张士诚不着急。
他依旧沉湎在安乐乡中无法自拔,即使他只剩下了苏杭地区,偏安一隅;即使朱元璋已经在来砍他的路上了。
关于最后的战略,朱元璋内部集团却出现了争执:到底是直捣黄龙,攻击张士诚的老巢平江(苏州),还是先攻杭州和周边地区。
大多数人,包括名将徐达常遇春,都认为应该直接攻击平江。
但朱元璋认为,应该先打杭州。
几十年后,已经继承皇位的朱允炆面临着类似的选择:是先对付恶霸头子朱棣,还是先对付恶霸小弟:其他藩王。
前文提到过,齐泰要先对付朱棣,而黄子澄要先对其他藩王下手。
最后朱允炆听从了黄子澄的建议,先对其他藩王下手。最后的结局证明,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这两件事看起来像,实际上还是有区别的。
首先,在朱允炆时代,其他的藩王毕竟还是要听从于中央的,换句话说,你不管对谁动手,其他的藩王在名义上都是不能有所动作的。
既然如此,那么一步一步削藩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坚定朱老四造反的决心(看看其他藩王的下场)、给朱老四充足的造反准备时间(削藩不是小事)。
百害而无一利。
而朱元璋的这个问题就不一样了。
朱元璋又一次展现了他的天才战略眼光。他认为如果直接攻击平江,张士诚在杭州的兵力一定来救,那么平江就会极难攻克,而先攻击杭州和其他地区,就能够剪除张士诚的羽翼,平江自然也会成为囊中之物。
“那攻击杭州,张士诚不来救吗?”常遇春忍不住地问道。
“刀不架在脖子上,张士诚是不会着急的。”朱元璋冷冷地说。
“我了解他。”
张士诚总想做自己的土财主,他希望朱元璋和陈友谅打来打去,不要来惹自己,自己也不会去主动招惹别人。
可他不知道,这场战争是一场残酷的游戏,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起义军和元朝政府都是玩家,而最后获胜的人只能有一个,其他人的结局很简单——死。
朱元璋集合了二十万大军,交给徐达和常遇春指挥,这两位能力出众的名将没有让朱元璋失望,他们相约分兵进攻杭州和湖州,并很快攻下。
平江就在眼前!
朱元璋率领大军兵临城下,先是被结结实实地震撼到了。
你说张士诚摆烂吧,也没完全摆烂,在陈友谅和朱元璋斗得你死我活的时候,他也没闲着,而是专心致志只做一件事——修城。
和那些豆腐渣工程不同,平江城城墙十分坚硬,城楼上配备着大量武器,城内还有数不尽的粮食。
“真他妈的是一坨铁王八啊!”朱元璋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不过朱元璋一点都不害怕,他张士诚的盾坚硬无比,可我老朱的矛更加锋利!
朱元璋做出了军事部署,他将自己的名将们充分调动起来,分配了任务,具体如下:
徐达攻葑门,常遇春攻虎丘门,郭兴攻娄门,华云龙攻胥门,汤和攻阊门,王弼攻盘门,张温攻西门,康茂才攻北门。
把平江城的门挤满之后,朱元璋掰着指头数了数,还绰绰有余。
于是,老朱决心把事情做绝,他另外安排耿炳文攻城东北、仇成攻城西南、何文辉攻城西北。
数清楚了,朱元璋司令在平江城外布置了一共布置了十一支军队。别说是平江城,就算是太上老君造的城,也得被挤烂了。
在围城的同时,朱元璋还没有忘记自己的老板(名义上的),他派廖永忠去滁州接小明王韩林儿到应天来。
但在瓜步渡江时,船底“不小心”就漏了,倒霉的小明王韩林儿“不小心”沉于江底。
淹死了。
哎呀哎呀,真不巧真不巧,真可惜真可惜,怎么就死了呢?
既然死了,那我只好勉为其难的取代你了。
接着,朱元璋在擦干眼泪(强行挤出来的)后,沉痛地宣布:
不再以龙凤纪年,称至正二十七年为“吴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