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快穿,懒散青橙的万界功德路 > 第129章 微末中的崛起24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宋谦是松山书院的老人了,自然知道的一清二楚, 比举人同窗们适应良好,压根不需要适应,他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地方,换了一群夫子,换了一群同窗。

而宋谦本人,依旧要做最靓的崽。

他学,他学,他使劲学。

松山书院本身就卷的厉害,结果在宋谦的影响下,宋谦所在的丁班差点卷成甲子班。

惹得其他人惶恐不已。

干嘛呢?卷成这个样,他们还要不要活。本来就已经很卷了,还要卷?会不会卷噶掉?

从来没有哪一刻如此痛恨长得好看,学识好,考试厉害,年纪还轻的卷中卷王。

显得他们无所事事,特别废材。实际上,他们已经连上茅房都是跑着去的。

春闱即将开始,松山书院百人团开始组队进京。

春闱的时候,松山书院开始进行摸底考试,宋谦从丁班升入丙班,并进入丙子班,实现两连跳。

过了一年,宋谦进入乙班,之前选修的君子六艺得到充分展示,五十步穿杨,一射一个准。

被书院夫子一脚踢去游学去了。

松山书院每年都会进行游学,为期半年。宋谦不是第一次,所以有经验。

后面发现,经验和经验之间,是相对的,现场谁的身手都不差,谁都比他有经验。

他像个萌新,到处看到的都是稀奇的。

带队夫子不仅带他们领略大好河山的壮丽,还带着他们去权贵之家,看他们的处事行为,还有藏不住的污垢。去知府以上级别的府邸拜访,听他们的经验之谈,为官之谈。顺便是破几桩案,剿几处匪。了解各地民生,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夫子会在中间随机提问 ,随机考核,主打出其不意。

松山书院人脉极广,大家乐意给他们个面子。

游学的最后一个任务,是他们协助主持修建一处河堤。

实地考察后,有人画图,有人计算,各种观点齐飞,往往吵得不可开交,下一刻,又勾肩搭背相看两厌地结伴去现场,指指点点,相互探讨,说到激动处,再次争吵一番。

屡见不鲜。

一天不出现几次,显得他们已经完成任务回去了似的。

宋谦见他们运送石块困难,特别是爬坡的时候,马拉人推,一会小心,还会伤到人。

宋谦重新将工具给他们设计了一番,事后省力许多,还减少安全隐患。

宋谦站在未建成的河堤上,听着他们感谢的声音,一波波涌来,胸腔被填满。

或许,这就是读书的意义 ,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时改变别人的命运。

仙女姐姐曾说过:“知识改变命运。” 宋谦以为,是因为他读书识字之后,肉眼可见的好处节节攀升,有些甚至不需要他去刻意的争取,就会送到他面前。

读书,改变了他的命运。

是他狭隘了。

读书改变 的不仅仅是一人的命运,还可以是一村,一县,一城,一国之命运。

南阳国科举取士,何尝不是为了增强国运。

四书五经是枯燥的,远远没有诗词歌赋来的畅快有趣。可科举还是以四书五经为主,因为每次小小的改变,都不是后者所能赋予的。

游学,宋谦痛并快乐着,其他人亦然。

回到松山书院的众人,一个个黑瘦,有读书人的丰义,但不多。

游学结束的几个月,就是过年,宋谦抽空回了趟家。他已经十六岁了,是个大人了。

褪去的稚嫩变成坚毅,少年身体抽条,躺在考棚的案板上,再也伸不直腿,只能蜷缩着。

声音温润如玉,翩翩公子,仿佛画中走来一般。熟悉他的人才会知道,外表是最容易欺骗眼睛和心灵的存在,这丫狡猾又腹黑,小心被骗。

亲人相聚总是短暂,宋谦再次启程回松山书院。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两年后,他就满十八岁,打算去会试。

他觉得他可以。

含蓄地将愿望向主教夫子表达,夫子沉默良久,只说他要再思考一下。

宋谦离开后,主教

夫子召集其他夫子,就宋谦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宋谦?就是那个短短两年就进入乙班的小家伙,我觉得可行,十八岁的进士,听说他已经连中四元,只要会试成为会元,就必定会成为状元,六元及第啊,好几百年才有一例,要是松山书院出现一例,那不得力压其他两个书院,成为第一。”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可是能当第二,为何要当第二呢?

主教夫子沉思,缓缓道:“你们所说的,不是不可以,只是有风险。”

“老卢,干啥没风险, 进京赶考还能遇到山贼呢,你什么时候胆子如此小的?你自问,如今的宋谦,有没有考上进士的能力,两年后的宋谦,有没有可能,像宋谦这种人,不需要一味的压制,他有自己的想法,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将他的想法变为现实,双方皆获利。”

最终,他们全票通过宋谦两年后去会试的希望。

书院的行动是迅速的,宋谦现在的课业需要用斗量,做不完,根本做不完,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劝退。

幸好有莫青橙多年的魔鬼训练,宋谦勉强能应付。

适应之后,宋谦越来越熟练,一年后进入甲子班,离会试的时间还有一年两个月,在松山书院学习的时间仅剩一年。

甲子班的竞争十分激烈,是另一种概念的你死我活。

宋谦慢慢站稳脚步,令人不得不佩服。

一年后,松山书院的百人团进京,引来无数瞩目。

他们被安排在松山书院在京城的别院内,别院小桥流水,风景雅致,令人心情舒畅。

此别院每三年开放一次,每次两个月,专为松山书院的学子准备。即使有的人家在京城,在考完之前,也不愿意回去。

按理说松山书院如此高调,朝廷应该忌惮不已。可是松山书院从不进行党争,除了科举,他们从不插手朝廷的事,统治者对他们自然放心。

谁会不想要一处源源不断培养人才的摇篮呢,这个摇篮还特别识时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