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内,一众文武大臣都蒙了,皇上准奏?
也就是同意贾琮所奏,以后但凡涉及军务,当同军机处商议后,皇上方才下旨。
换句话说,皇上不能再乾纲独断,军权被掣肘了。
西宁郡王、平津侯等人听闻,大喜,原本以为会有一场腥风血雨,才能夺取军队的掌控权。
没想到那小丫头进来走一遭,得了皇上的镇纸、砚台,玩了一出闹剧,这天大的事就这么和风细雨的办成了。
武将中有心细的,也猜到了,是那小丫头定是展示了他们还没意识到的武力,皇上识时务的退让了。
文臣们则面面相觑,军机处掌控军权,这和内阁执掌朝政有什么区别。
然而后者是上千年来,历代文臣们所向往并不断努力的目标——
圣天子拱垂而治。
也就是皇上不直接插手朝政,日常朝政由内阁全权负责,皇上只向内阁问政。
没想到,大楚的文官没做到,武勋却做到了。
贾琮牵着丫丫,领着一众武勋走出奉天殿。
林如海、左士衡等人与贾琮相视了一眼,眼神中对贾琮春风化雨、兵不刃血的完成了限制皇上的军权,充满了赞许。
他们和贾琮的老师有相似的态度,历来每次朝廷大地震,改朝换代,都伴随着生灵涂炭,黎民百姓命如草芥。
他们都希望贾琮无论做什么都不要造成天下大乱、哀鸿遍野的局面。
文武众臣出了奉天殿,见宽阔的大空地上,站着一位老道。
众人看去,那道士身穿青色长袍,头戴紫阳帽,手持拂尘,须发全白,如同一团绵延的雪,在阳光下闪烁着银色的光芒。
正是太上皇身边的那位道长,他两眼如炬,远远的看着贾琮和丫丫。
不要问,贾琮知道他为自己而来。
丫丫亮相的时候,贾琮就注意到太上皇的听政的太监离开了奉天殿。
太上皇好歹是马上皇帝,怎会像皇上那样认命,轻易让军权脱离掌控。
贾琮对丫丫道:
“送叔叔、伯伯们出宫,在宫外等我。”
西宁郡王、平津侯等人知道贾琮这是让小丫头护着他们安全出宫,感激的向贾琮点了点头。
丫丫护送一众武勋向往午门,贾琮向那道士走去。
身后顾朝夕师兄忙道:
“小师弟当心,此人不凡,是太上皇身边的人。”
林如海捋了捋胡须道:“老夫相信他。”
奉天殿外宽阔的空地上,贾琮与那老道相隔不过一丈多,相视而望。
少顷,老道士缓缓道:
“请英国公随老道走走。”
贾琮天下间哪里不敢去,淡淡的说了个字“可”,便随那老道往奉天殿后走去。
走了不到半盏茶的功夫,离奉天殿也远了,周围只有少许侍卫和太监,还有太上皇身边那位老和尚在空地边,远远的看着二人。
那道士停了下来,看着贾琮,缓缓说道:
“英国公想要军权,需得胜过贫道。”
贾琮冷笑道:“太上皇让你来的吧,他怎么说?”
老道士:“贫道孤山真人,旁的,容后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