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武侠修真 > 星月伴风云 > 第85章 大魏余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就在展光风与施家姐妹分别的几乎同一时刻,被展光风寄予厚望的施风雷正带着从对峰山上撤离的弟子们到达了前魏的大本营:云州的华缅边境,六莫镇。

在地球明史上,世人都知道东北的后金持续地南侵不断消耗大明的国力,是最终导致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其实,西南的缅族人建立的东吁王朝对大明西南边境的持续骚扰】放血也是一个助推大明灭亡的极为重要因素。既然是架空文,本书不对大明历史做太深入的介绍。

在本书中,自孙世民一统天下后,鉴于云州少数民族众多的特点,大吴沿用了前魏的民族自治政策,采用了“内外分野”的策略。

所谓内外分野就是对内置府,外设南甸宣抚司、干崖宣抚司和陇川宣抚司三大宣抚司,及车里宣慰司、缅甸宣慰司、木邦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孟养宣慰司和老挝宣慰司等六大宣慰司,统称为三宣六慰。

大吴以这些宣慰司为为藩蔽,让各大小少数民族以吐司为单位实行内政高度自治,期初受到土司的普遍欢迎。但是,由于大吴处于休养生息阶段,朝廷对云州鞭长莫及,十年过去后,此前设立的三宣六慰相互间矛盾时有激发,一些实力较强的宣慰司开始事实独立并通过兼并战争走强。其中以莽瑞体、莽应龙统一缅甸后,建立的西吁王朝,成为西南半岛的最强势力。

六莫镇华缅边境的一个小镇,这个小镇地理位置非常特别,很偏僻,估计连西吁王朝都不知道自己的治下有这么一个城镇存在。

小镇所在的地方是被群山环绕的一块高原,由于地势较其他山麓高,所以虽然是一块较平缓的平地,但依然人迹罕至,来往华缅的商队脑子抽了才会爬上这一块地方。若还有人看上这块地方,喜欢上这里的话,那么这些人一般是山匪居多。

十年前,这里的确是被一些山匪盘踞着,但后来这些山匪自己也莫名其妙地被一大群人攻击了,攻击他们的人明显不是其他山匪,因为那些人明显比一般的山匪要纪律严明,歼灭他们时显示出较高的战术素养。这些人明显是军队。

的确,他们是军队,准确来说是大魏最后的家底。

虽然魏末帝荒淫无道,但是大魏立国两百多年,朝中的脊梁依然还在。都督施风雷是一个,户部员外郎陈子龙是另一个。

在都城城破的危难之际,皇帝斩杀部分女儿后,到煤山上吊。

是陈子龙站了出来,他率领亲信冲进皇宫,与当时的太子曹慈炯一起易容混进逃难的百姓中,逃出了皇城。需要说明的是,当时的太子是魏末帝的三儿子,因为魏末帝长子曹慈烺投靠睦州,很不幸被郑三桂背刺;而魏末帝的二皇子夭折,因此一直吊儿郎当本想以后做个太平王爷的三太子曹慈炯临危受命赐封为太子。

也许是上天也被陈子龙的忠勇感动,不忍心大魏的余辉就此熄灭,陈子龙逃出皇城后,居然天见可怜让他们碰上了刺杀失败的曹由栩、施风雷等人,后来更碰上了福王曹由校、蒋集谋等部。

人才集中了,那么计策很快制定出来。大魏残余们根据天下形势,最终选择了当时土司林立,朝廷治理力度较弱的云州。他们一路朝西南逃跑,沿途不断有依然忠于大魏的忠良及军队加入,当他们到达云州时,居然凑拼出一支三万多的队伍。那时,大吴也发现他们的存在,分兵来追。

危急之际,又是陈子龙当机立断,将三万人的队伍打散成十支,化整为零,冲入了茫茫的大山中。

陈子龙那一支在当地人的带领下,沿着各土司管辖的薄弱环节,付出了伤亡四成的非战斗损员代价后,辗转到达了六莫高地,陈子龙一看地势就喜欢了,马上下达绞杀盘踞在高地的土匪的命令。

当成功取下高地后,站在山顶上的陈子龙真的是越看越喜欢。这里居高临下,可俯瞰数十里的情况,易守难攻。而且这个地方属于华缅的交界偏缅族人控制处。大吴若要讨伐,有三大问题需要克服:一是需借道沿线的土司,这样大规模的军事调动,无疑会引起各土司的不安;二是,吴国大军同样需要翻山越岭,这样一来伤亡肯定不少,非战损员不会比自己要好;三是,这样大规模的军事集结到缅族人的边境,无疑会引起缅族的警惕,鉴于大吴那时刚立国,孙世民肯定不会如此冒险。

事实证明陈子龙是对的,大吴追兵追到云州后,在与大魏余孽在深山老林中打过几次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遭遇战后,面对盘根错节的土司势力及无边无际的连绵群山,最终也只能退兵。

陈子龙安定后,施风雷等人也陆陆续续汇合,虽然人员损耗大半,但保存了大魏的复辟火种。可以说几乎凭借着陈子龙一己之力,为大魏谋得续命十年。

陈子龙凭借此功,当仁不让成为内阁首辅。鉴于六莫高地虽然可以自保,但是进攻不足,同时为了继续收拢大魏的忠良之士,因此陈子龙派出施风雷到对峰山一带建立北方根据地。

陈子龙、施风雷等无疑是忠勇的,但是有忠义之臣依然不能保证可以复辟,复辟的主要因素依然是带头人。即当时已成大魏流亡政府皇帝的三太子曹慈炯。

大魏有一套接班人的培养方法,太子自小就会得到天下最优秀老师的教导,并且会得到大量的治国实践。但是对于非接班人的其他王爷们,为了避免这些王爷太优秀参与夺嫡,因此大魏的其他皇子往往会被引导、放任培养一些声色犬马的不良嗜好,让这些皇子们打心底觉得:太子哪像俺们这么快活啊,我们天天不是玩还是玩,最终打心底觉得叛乱不值。

当然了,也有少数自制能力强、对自己有追求的皇子依然会保持自己的进取心,但这毕竟是少数,被匆忙扶上马的前三太子、现流亡皇帝曹慈炯明显不属于那些少数派。他是一个称职的王爷后备,他胸无大志,喜欢东方流入的各类玩意;同样他也爱女人,二十岁左右的年龄已经有十个孩子了。

这个无忧无虑的王爷的命运,自从他的大哥被睦王绞杀后,一切都变了。首先是自己无缘无故被套上了太子袍,父皇及大臣们当时对于自己的栽培也开始重视,自己玩的时间被大幅压缩,但是为了不惹父皇生气,他阳奉阴违地忍了,那时他还有一个梦:只要我登基后,快乐就会回来的。

但是只要是梦,总有醒的一天,那天,城破。他亲眼看到自己的父皇失心疯地拿着宝剑击杀自己的姐妹们;他也看到一向驯良的侍卫们甚至开始在他眼皮底下抢劫。

那一天太子的梦醒了,但是同时他也悟了。生命是短暂的,及时行乐最重要;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可惜醒悟的太晚了,他那四十多个妃子、十多个孩子一个都没能逃出来,估计被杀、被辱的可能性极大。

在曹慈炯懊恼于昨天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时,他的小皇叔曹由校很好地帮他解决 问题。之所以皇叔之前要带一个小字,是因为这个皇叔年纪真的比他这个皇侄小,但是跟自己父皇同辈。

与胸无大志的曹慈炯相比,曹由校无疑属于少数派,他有野心,有能力,至少他是这么认为的。

曹由校自己肯定,若都城未破前,如果由他掌权,而不是那个废物同父异母的长兄,国家肯定不会沦落至此。但是世上没有如果,长兄生前,曹由校为了更大的名位,他去讨好那个废物皇兄。现在基于同样的目的,他要讨好自己那个没有用的侄子。但是不同的是,自己这个侄子仿佛比他父皇更加容易控制。

曹由校是一个心思灵活的人,在逃亡时,他已经摸清楚了自己的侄子的尿性。所以,很有远见地在逃跑途中依然暗中收集了一两个相貌清秀女子,这些布局在曹慈炯在六莫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登基时,发挥了大作用。

曹由校从曹慈炯看到那两个女子时眼中冒出的神采后就知道自己这一局赌对了。逃亡后就没有碰过女人的曹慈炯太需要这两个女子了,曹慈炯无疑是一个会投桃报李的人,很快他在没有和陈子龙商量的情况下,在朝会上当众宣布将曹由校册封为摄政王,朝中军政大事由摄政王和首辅共管,他自己继续做自己的快乐王爷去了。

其实,陈子龙、施风雷这些老臣子们对于曹由校是有成见的,原因很简单,这个皇叔除了很明显就是一个贪权恋位之人之外,还独断专行,若非是他和蒋集谋一番无脑操作,国之柱石西军都督阮崇焕就不会冤死,吴魏之战结局很有可能改写。

但是没有办法,皇帝当众宣布了曹由校的任命,而且并不接受反驳。那一刻,施风雷从陈子龙眼中看到深深地无奈,那种无奈即使在国破、逃难时都不曾有过的。

陈子龙的这种无奈,施风雷今天又再次看见,而今天是施风雷北方基地被端后,正式回归大本营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