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方梅那边“爱情三部曲”的第三本《良心债》也写完了,内容还是以知青生活为主。女主角的丈夫是大城市来的知青,在十年大抽风结束后,为了返城抛妻弃女。并在城市中再次结婚生子。

几年后,女主角带着生病的女儿进城看病,走投无路之下求助于前夫。前夫也竭尽全力帮助,而他的现任妻子却竭力反对。

经过了几番折腾之后,男人的现任妻子终于接受了现实,并出于对男人和母女的同情而妥协。但此时,女主却在女儿病情好转之后,将相依为命的女儿留下,自己孤独地离开了城市,再次回到山村。

这个故事中,包括女主的前夫,没有一个人是传统意义上的坏人。所有人的命运都犹如浮萍,在时代汹涌的大潮中起起伏伏,身不由己。

这部作品一经问世,便戳中了全国人民内心最柔软的痛处。故事写得很真实,真实得有些可怕。因为,像故事中男女主人公这样的遭遇,在全国很普遍。

这是一个时代的孽债,平均到每个人头上确是一场终生的悲剧。

无数人的伤疤就这样被血淋淋地撕开了,多少人边读边哭,仿佛故事中的人物就是自己,怯懦,自私,无能,却又无法忘怀。

有些报纸报道,有人看完这部小说之后痛心疾首,不顾周围人的反对,返回了当初接纳自己的乡村,或是把曾经抛弃的爱人接回了城市。虽然,这种人很少,但却再次证明了这些人的良心并未完全泯灭……

当然,也有人公开批评《债》这本书是歪曲奉献精神,宣扬不良价值观,诋毁国家政策等等。

胡涵这回是真忍不住了,让方梅代笔把这群所谓的专家扒光了屁股示众。别人插队的时候,你们送子女去参军避风头,别人子女上前线打仗的时候,你们又让子女跑进机关事业单位。

现在这帮小蛀虫又趁着国家建设起步用自己老子的权力到处倒卖批条批文,大发其财。你们有什么脸高高在上教育别人?又当碧趣,又立牌坊。

胡涵这回也没客气,直接找了几个不会真咬人的点名骂,大干部咱不敢骂,骂你几条乏走狗还不敢吗?

要说,80年代还是很开放的,前脚有《高山下的花环》上映,后脚就有《债》这种作品,不过胡涵这次还是捅到马蜂窝了。有消息传出来上边有人要封禁《债》。

于是,胡涵托苗梦溪去问她老爹。得到的回复则是尚未确定,不过要低调行事。

听人劝,吃饱饭。胡涵暂时关闭了疯狗模式。还是先买书要紧,暂时不要连累方梅。

其实胡涵心里明镜儿似的。80年代批评十年大抽风是政治正确,反对不正之风,官僚主义也是政治正确。他之前所以点名骂人也是因为不想扩大打击面,不然对着所有权贵开A,那是作死。以现在自己这副小身板儿,还不够人家一个小指头按的。

1985年后电影娱乐化的功能被凸显了出来,所以胡涵没在《债》的电影版上下多大工夫,只要凑齐这个系列就可以了,而且电影厂那边这些年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人家也是专业的,不用他这个业余人员老是指手画脚。

但是电视剧版还是很重要的,虽然有了胡涵的加持。《西游记》和《红楼梦》拍摄的时候会获得更多的支持和资源。但国产电视剧能拿得出手的还是那小猫两三只。其中最出名的还是方梅和胡涵那几部。

《护宝卫士》正在筹划第二部,这时候只能用《债》来填补空缺。今年倒是不着急上,因为有《上海滩》和《济公》。等制作完了放明年播,躲开天选之子《西游记》的档期就行了。

方庄这个地名很应景,因为方梅就要搬过去了。

胡涵事先也去看过新建的商品房。主要以裤衩楼和勋宗楼为主。顾名思义,“裤衩楼”就是后世常见的那种塔楼,20多层,从空中俯瞰呈三角形布局,跟条苦茶子差不多。

而勋宗楼则是苏联70-80年代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居民楼建筑风格,十几二十层的大板楼,一侧是长长的走廊,所有住户一字排开,有点儿像公寓。

不过,这两种楼的户型都不怎么样。虽然比赫鲁晓夫楼稍微好一点儿。但依旧是没有客厅。大部分户型都是一进门就是长长的过道,走到头才是两个居室。

那过道也就一米多一点儿宽,不放东西太浪费,放了东西人就得横着走。特别反人类,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跟苏联学这种垃圾设计。

里面的卫生间也是暗卫,且小得要命,大概只有2平米。厨房挨着入户门,窗外就是公共走廊,在那个没有抽油烟机的时代,基本就是一家做饭,满楼飘香。

不过,无论怎么说,这也是北京第一批拿钱就能买的商品房。很多手里有闲钱,或者先富起来的人都趋之若鹜。那几年在方庄,周末或是上下班时间,出门遛个弯儿都能碰到不少名人。演员、说相声的、歌手、播音员,都在那里扎堆儿,妥妥的高尚住宅区。

但只有胡涵知道,随着后来商品房政策和房地产市场的逐步放开,方庄这片儿地方会逐步失去光彩。

第一个干掉方庄的就是北边的亚运村,那里的楼房更新,而且格局也不再模仿落伍的苏联风格。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方庄就会被有钱人抛弃,慢慢堕落为高密度的平民住宅区。

等到了二十一世纪,别的地方房价都跟坐了火箭一样一飞冲天。但方庄这边则一直不温不火,但最终也只往上拱了几十倍,远远赶不上其他地方的投资回报率。甚至在90年代末期还出现了北京少有的烂尾楼。

所以,胡涵给方梅的意见就是,可以买一套房子尝尝鲜。但尽量不要投资多套。又那闲钱不如买几个四合院,或者留着,等1990年亚运会以后进军北边的亚运村,那地方虽然学区一般,但至少可以跟得上以后涨价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