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一杠得到一个回收的信息,到蜀都去收一个酒楼。
这个酒楼就是银杏酒楼。
店里的服务员和厨工已经被遣散,只剩下了王一新和李家香。
“你好,李老板、王老板,我们先看看,转转!”二杠道。
说话间,一杠已经逛到了厨房。
“好,你们随便看!”李家香道。
这对餐饮夫妇一脸的疲态尽显。
这几年,银杏酒楼究竟发生了什么呐?
这还得从李天亮在李家香生日宴上唱歌说起。
那次生日宴后,银杏酒楼的顾客就渐渐多了起来,都是从抖音上找过来的。
人气渐旺,生意也比先前好多了。
银杏酒楼就随势开了自己的抖音号,开始走网红路线,线上拓客。
本来这酒楼是走平民路线,王博觉得单价低,量小,不太可能有高的利润。
再则承办酒席的人也不可能从抖音过来,毕竟办席都喜欢就近安排。
有,但是少。
他就自作主张地转型主打中高端菜品。
在主店的二楼做了一个小餐厅,主打网红小吃和精致的创新菜。
偶尔,李天亮也会来店里开一场小型演唱会。
来打卡的人多, 流水也多。
王博干脆就把一楼的大厅都装修改造成小餐厅,吃这波网红的红利。
家香夫妻有些不太想,可经不住儿子能说会道,会画饼。
他们不太懂这些,就由儿子操刀。
再说现在的生意天天都肉眼可见的火爆。
年轻人玩的新东西说不定就是好。
他们甚至想到了这下可以退休去旅游了,儿子可以接班了。
为此,他们为支持儿子的事业,推掉了很多来订席的宾客。
能轻松享受、轻松赚钱,何必还做量大从优的宴席生意呢?
再则王博脑子活,李天亮来开演唱会,他还出租广告位,火的时候, 一个广告位可以一晚上卖到3万。
这钱就如长翅膀一样飞来。
现在的银杏酒楼不叫这名了,叫银杏天亮餐厅。
王博更高歌猛进开了第二家、第三家银杏天亮火锅。
火锅的单价定的比其他火锅店的单价略贵,王博的理由是粉丝为爱豆买单,付得起小费。
然而主店的成功却没有完美地复制到火锅店上去。
很多人第一次打卡后就不来了, 毕竟价格超出了预期,味道也不算惊艳,只能是中规中矩。
再则,在蜀都的网红火锅店很多,特别是古早一批的巴蜀笑星开的火锅店早已有了一批忠实的粉丝客户。
贪新鲜来吃一次,上了当吃了亏,自然不会来吃第二次。
火锅店没多久就偃旗息鼓了。
就只剩下主店还运营着,不过菜式没新花样,新鲜劲过了也就没有多少人来了。
就算是粉丝依然会理性消费。
谁都不是憨憨。
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红店生意就清淡了下来。
哪怕天亮天天来唱歌,也干不下。
后来,李天亮忙于乘胜集团的事儿就没来了。
银杏酒楼又马不停蹄地恢复以前的经营模式,可再也回不到最初了。
可惜结婚办寿定宴席不多,散客来得也不多,堂子又大,慢慢就出现了亏损。
任怎么扭转,怎么推广降价就是客流不大。
李家香就决定忍痛关门。
早期赚得钱还能保住,再坚持那只能拼命找死。
虽然舍不得,但是也得割肉。
儿子来这一出的创新折腾,让两口子好好的生意提前结束了。
不过,谁能看得透呐?
有些人通过抖音改变了命运,有些人却没有,很不幸,家香两口子就是。
其实餐饮做到后来还是得做家常菜,做人情味,做宴席。
新鲜感就是一阵风儿的事儿。
可惜,他们明白得太晚了。
一杠和二杠去厨房看了一圈,都是两成新的厨具和餐柜。
“都是老乡,我五万给你全收了,加外面的餐桌一起。”一杠道。
“五万,太少了吧,这么多东西。我买的时候可花了我大几十万呐!”李家香道。
“姐,我们报的价格你问问就知道是行业最高的,如果不是最高的,你也不会找到我们吧。
你在我们来之前,肯定都问过其他的同行的。”一杠道。
“确实是!”李家香道。
自从第一桶金通过涨价抢过来后,一杠和二杠就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价格要略高于同行,薄利多收,生意才长久。
“那姐怎么样?你觉得合适,我们就叫大货车来拉。”二杠道。
“买吧,买了省心。我们也好回宜城养老。”李家香道。
“行!”一杠道。
曾经风光一时的银杏酒楼在这天结束了经营,成为了蜀都人们茶余饭后的一个谈资。
当李家香看着银杏酒楼的牌匾被摘下来的那一刻,她哭了。
“走吧!”王一新道。
李家香对这个酒楼有感情,如今关张,她能怨儿子吗?
当一个新事物出现时,当一个新风口出现时,一只猪真的就能起飞吗?
其实,并不见得。
时代更迭下,能活下来的都是强者。
李家香两口子不是强者吗?其实在某一时间段内,他们是优秀的老板,是强者。
不怕富二代败家就怕富二代创业。
在王博的折腾下 ,两口子的餐饮事业垮掉了。
也许并不是坏事,是好事即将来临。
“爸、妈,你们一定要回去吗?”王博问道。
“回去,你爷奶也老了,也需要照顾!”李家香道。
“蜀都离宜城也不远,随时都可以回去的嘛!”王博道。
“我们也随时可以回来!”李家香道。
其实是家香觉得累了,身累+心累,这些年, 自己就如一台永动机一样不停歇。
她想休息下!
李家香两口子回了宜城李镇。
李镇这些年的变化大,他们儿时熟悉的地方都找不见了。
蜀都,他们有三套房,有两辆车,在那生活了二十多年,也是半个蜀地人。不过,内心还是觉得自己是异乡人,回到宜城李镇才有家的亲切感。
这里是根。
李家的祖屋还在。
曾经李建行因怕受李家康赘婿身份的影响,受口舌之扰,搬离了李镇。
李家康改回了李姓后,他就彻底搬回了李镇,还把祖屋重修了。
从平屋变成了小三楼的房子,他的规划是一楼是他和老伴儿,二楼是儿子家,三楼是女儿家。
在李建行的执念中,不管儿女飘荡到何地、何时,这里才是他们真正的家,叶落归根的家。
如今,李家香两口子真的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