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良很明白西方国家的道德伪善,因为双方的意识形态不同而对华夏的歧视以及各种偏见。
当华夏落后时,让华夏开放市场,进行自由贸易。
当华夏按照其规则占领市场后,他们的嘴脸立马就变了,不说自由贸易什么什么的,竟然开始逆行倒施,进行贸易保护政策。
还有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华夏近几十年来没有任何人获得过国际学术最高成就奖。
当然我们的优秀不需要他们承认,但是这种歧视、区别对待是普遍存在的。
既然如此,那么何不自己建立学术权威,让西方国家不能忽视华夏在学术上的成绩。
让华夏成为学者心目中的圣地,就是徐良现在正在做的目的。
想要完成这个目标,首先就需要建立一个学术性的杂志进行相关的宣传。
《贝州科技学报》是徐良的一个尝试。
想要建立一个具有庞大影响力的学术报刊,这需要时间的积累。
当然他相信,只要《贝州科技学报》相继发表一些突破性的学术论文,被各国学者引用的多了,影响力自然而然的会获得提升。
只要影响力达标,慢慢的自然会让一些对华夏存在偏见的人重新审视自己的偏见是多么可笑。
证明《孪生素数猜想》只能算是敲门砖吧。
虽然其分量稍显不足,但是不要紧,要知道孪生素数猜想又被称为弱‘哥德巴赫猜想’,只要循序渐进的再把‘哥德巴赫猜想’给最终解决了,届时《贝州科技学报》必然会名声大噪。
徐良活动了下有些僵硬的身子,看了看时间。
点击发送。
文件通过内部邮件的形式,发送到了《贝州科技学报》的电子邮箱中。
《贝州科技学报》显而易见,现在只是贝州集团内部的一个学报报刊,筹建已经有一段时间,负责人是原贝州机械厂办公室主任刘奎山。
因为贝州集团的快速发展,逐渐感觉到自身的不足,就逐渐退出了集团的管理层。
主动申请了一些不太重要的岗位继续为公司发光发热。
徐良自然也不能亏待老人,就选择让刘奎山筹建一个集团内部的期刊报社。
刘奎山欣然领命,经过小半年的筹建《贝州科技学报》眼看就要进行第一次期刊刊印。
可惜,他经过近半年的筹建,也没能淘到想要的文章。
毕竟徐总的意思,是建立一个以技术为核心思想的学报类期刊,自然而然不能收录一些抒发情怀的散文类文章。
“唉,只有这么几篇,怎么能行啊~”刘奎山愁的差点揪光了头顶本就稀疏的头发。
“明明,徐总下达了命令,让各个技术部门的人踊跃发表一些技术性文章,可是这都多长时间了?你们的行动力呢?”
就在刘奎山碎碎念之时,突然看到面前的电脑上传来新的邮件信息。
结果打开邮件一看,竟然是徐总亲自发送过来的,感慨万千道:“关键时刻,还得靠徐良啊~至于其他人……”
好吧,目前为止整个贝州集团还没有人能跟徐良相提并论。
在刘奎山看来,别说整个贝州集团,就算是在华夏大地上,能与徐良相提并论的人也绝对一个手能数过来。
“咦?这是?”刘奎山看到标题后整个人稍微懵了一下,嘀咕道:
“《孪生素数猜想》?”
“不是,徐总竟然还对这个有研究?”
刘奎山颇为意外,稍微愣了下神,便打开了徐良发送过来的邮件。
数万字的内容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
当刘奎山粗略浏览几眼,便果断放弃,直接吆喝道:
“高静怡,你过来下~~”
“来了主任。”高静怡听到主任招呼,立刻小跑着跑到了主任办公室内。
“主任,您招呼我?”
“小高啊,来你看看这篇文章如何?这可是徐总亲自编辑的,应该够资格上咱们的学报了吧?”刘奎山认真的询问道。
他这个人有个优点,能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虽然徐总念着情分,让他过来管理集团这个新‘衙门’,但是他有几斤几两还是明白的。
其实徐良的意思他也明白,只是给他安排了一个可以养老的地方。
报社自然还有主编,高静怡就是徐良物色的主编。
职位比刘奎山矮了半级,明面上也服从刘奎山安排,但是报刊文章是否可以刊行,却要他来拿主意。
高静怡戴着一副厚重的黑框眼镜,推门而入,便看到刘主任脸上浮现难得一见的笑容。
听到刘主任的招呼,逐山前瞄了眼,顿时露出了一声惊呼:“《孪生素数猜想》?被徐总证明了?”
刘奎山见到平时镇定自若的小高,露出震惊的神情,不自觉的嘴角上扬笑道:“小高啊,不就是一个《孪生素数猜想》吗,这还能难倒咱们徐总?”
高静怡:……
叔,亲叔,你到底知不知道《孪生素数猜想》是什么啊,这可是被称为‘弱哥德巴赫猜想’……
好吧,刘主任虽然表现的一副不太知道的样子,但他知道刘主任应该是知道的。
“刘主任,能不能上,这个还需要经过我们主编团队的审核。”
“虽然文章是徐总的,但审核程序不能免。”高静怡一本正经的说道。
刘奎山自然知道小高的脾气,笑着道:“行,依你,规矩也是徐总定下来的,就算是他自然也是不能破坏规矩的 。”
“赶紧去审核吧,我给你说了多少遍了,记得随时查看报社电子邮箱,不要老是盯着纸质投稿。”
“要不是我提醒,还不知道你什么时候看到呢。”
高静怡闻言,默默承受了下来:“好的,刘主任教训的是,我今后一定多多关注电子邮箱的信息。”
审核的过程还是很正规的。
高静怡回到工位,先是打开电子邮箱下载了文章,浏览了一遍,内容十分的严谨,以他的眼光,看不出一点点问题。
当然,至于是不是真的一点问题没有,还需要专业人士审核后,才能知道。
高静怡立刻联系了自己在华清大学当老师。
“老师,我是高静怡。”高静怡打通电话后,自我介绍道。
“咦,高静怡啊,好久没见了,我听说你不是去了贝州集团工作了吗?”电话中传来一抹惊讶的询问声。
“是的,侯老师,我现在在贝州集团新成立的报刊部工作,现在我这收到了一篇论文,是针对‘孪生素数猜想’的,我想着您不是在这个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嘛,所以想着让你帮忙看看论文是否严谨?”
“???”侯老师闻言明显愣了下,愕然道:
“小高,你是说有人证明了‘孪生素数猜想’?还发表到了你们内部的报刊上?”
“是的,老师。”
“小高,你是我最得意的学生,你应该对‘孪生素数猜想’也进行了相关的验证工作吧?”
“老师,我已经看过来,论文内容行文没有明显的漏洞,所以这才想着让您帮忙看看。”
“行,你把论文发我邮箱上吧,别说这东西,还真好用。”
高静怡,闻言挂断电话,把论文内容给老师发送了过去。
……
侯振军,看到论文署名位置竟然写着‘徐良’两个字。
愕然道:“咦,竟然是徐良写的?老孙这个学生竟然还对这个有研究?”
当然这个念头也仅仅是从脑海中一闪而过。
侯振军戴上老花镜,开始认真阅读论文的内容。
随着阅读的深入,侯振军的神情逐渐认真起来。
“筛法?”
在看到第二页开头的内容后,侯振军忍不住喃喃出声。
“拓扑学方法对筛法理论的补充性研究,嘶,竟然独创了一种新的数学工具?”
随着论文内容的深入,侯振军整个人都开始忍不住开始亢奋。
“咦,这个思路绝了,原来拓扑学方法对筛法理论新的见解,竟然可以解决波利尼亚克猜想的K=1的形式……”
“嘶,解决了,孪生素数对是无限的~~~我们华夏率先向波利尼亚克猜想迈进了一大步。”
侯振军长长吐了一口气,随即便拿起电话打给了孙建军。
“老孙啊,你可是教出来一个好学生啊~当年,要是我坚持一下的话~~”
“停~老侯咱能别老是提旧黄历了吗?有事说,有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