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我的学生生活 > 第6章 五明在山川厂读电大第三章 五明考上电大了(续11)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章 五明在山川厂读电大第三章 五明考上电大了(续11)

五明一行人在游观玉蟾山摩崖石刻群中,看见有明朝建文皇帝的石像很是雄伟、高大。雕像身高6米,宽约3米。

永洪说,相传,当年明朝建文帝逊国,削发为僧,云游到玉蟾山,与玉蟾寺长老见面,长老借着庙堂灯光把这个建文和尚打量一番,见此人生得来天庭饱调,宽面大耳,出语不凡,想必有点来历,玉蟾寺长老便与建文和尚谈天说地、谈古论今,一起诵经,一起谈论天下大事。两人交谈甚是投缘。当天晚上,建文和尚就投宿在玉蟾寺。

寺中长老是个饱读诗书,见过世面的人,发现建文和尚一行人出语不凡,举止也不比一般的出家人。他心中暗自揣测:“这位和尚究竟是什么来头?”于是,他开始留意起建文和尚的一言一行。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长老越发觉得建文和尚气质高雅,谈吐不凡。他不禁想起了一个流传已久的传说——建文帝在“靖难之役”后失踪,有人说他已经葬身火海,也有人说他逃到了海外,但更多的人相信他削发为僧,隐姓埋名,四处流浪。

难道眼前的这位建文和尚就是那个曾经的皇帝?长老心中暗自称奇。然而,他并没有轻易表露自己的想法,而是继续与建文和尚保持着密切的交往。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一起探讨佛法,交流心得,渐渐地成为了忘年之交。

随着时间的推移,建文和尚对玉蟾寺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决定留在这里,将自己的余生奉献给佛法。而玉蟾寺的长老也欣然接受了他的请求,并将他视为寺庙中的贵客。

从此以后,建文和尚就在玉蟾寺中安心修行,远离尘世的纷扰。他的到来,也为这座古老的寺庙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而那个关于他真实身份的秘密,也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被人们淡忘……

永洪说,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名叫朱允炆,乃是朱元璋的嫡孙。他于公元 1399 年,鉴于周朝实行诸侯分封制度导致天下大乱、汉朝出现七国之乱、西晋发生八王之乱以及唐朝藩镇割据等历史教训,毅然决然地决定削藩,以此维护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避免国家陷入分裂的局面。然而,由于他过度削藩,引发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皇位争夺战。这场战争持续了整整三年之久,最终,燕王朱棣成功攻占南京,建文帝在这场政变中败下阵来,不得不远走高飞,流落在外,甚至削发为僧,一路漂泊至西南地区,历经长达四十年的风雨沧桑。

在建文和尚西行逃亡的途中,正值春天来临之际。有一天,他们路过一座名为玉蟾的古老关卡。在这里,建文和尚听到一位樵夫讲述,这座古老的关道曾经是当年唐明皇为贵妃娘娘运送荔枝的古道。在那条通往长安的千里之路上,为了能让杨贵妃品尝到泸州合江的新鲜荔枝,不知有多少人奔波劳碌,累得马匹都倒下了!唐朝大诗人杜牧因此触景生情,挥笔写下了那首流传千古的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句诗描绘出了当时的情景,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建文和尚站立古道上,思绪万千,遥想当年唐明皇为讨得妃子一笑,进贡品的人扬鞭催马,一个驿站接一个驿站地送啊,不停地跑啊,留下的是白骨抛深山,百姓燃怒火的结局。

永洪说,这年阴历二月十九,是观音菩萨的生日,玉蟾寺内办庙会。四面八方的游人结伴而行,到玉蟾山朝山还愿。庙中热闹得很。到了晚上,厢房、客厅全住满了,依然还有许多善男信女没地方安顿。主持长老急得来想不出办法。这时,建文和尚说:“长老不如把藏经楼让出来,香客们就能安顿了。”长老便问道;“藏经楼让出来倒是个好主意,但这数千卷书又搬到什么地方去放呢?”建文和尚往山门外一块大石上一指,说:“那儿不是一个好地方吗。”长老一看,那块大石独恃山岩,平坦整齐,约有数尺方圆,石旁有一棵大黄葛树浓荫盖其石上,心中想:经书存放在这儿一夜也无妨。当即叫来寺中小沙弥把经书搬到大石上,并要他好好看守。哪知,到了半夜,天空突然电闪雷鸣,大雨滂沱。长老从梦中惊醒,疾步来到山门一看,守经书的小沙弥不知了去向,风雨中,只见建文和尚用袈裟将经书盖得严严实实,自己却被淋得来像个落汤鸡。等到天亮时,虽然雨不下了,但经书也被雨水浸湿了一大堆。长老很是生气,当即叫来守经书的小沙弥,限他三天之内把经书全部晒完,否则,赶下山去。建文和尚马上为小沙弥求情,说,“长老,应该罚我,我来晒经书。”第二天,太阳出来时,建文和尚和小沙弥已把经书一卷一卷地摆在大石上,一页一页翻着晒。一连两天过去了,也没有晒干多少卷,建文和尚晒经书的事感动了佛祖,他就派了二十八宿来帮他晒经书,结果一个时辰全部经书都晒干了。长老感到很奇怪,经书有数千卷,两个人三天要晒完是不可能的。便找来小沙弥一问,才知道第三天一早,来了一大帮人,借来了好多个太阳,一个时辰都不到经书就晒干了,长老觉得很神奇。

有一天早上,玉蟾寺钟敲过之后,僧人们又到大雄宝殿去读诵经文了。寺中大大小小寺僧,依次排列殿前。建文和尚触景生情,回到客房,赶走寻食的老鸦,想起过去在京城做皇帝时,每天早朝,文武百官三呼万岁、争相朝拜,是何等的尊严。而今却是孤灯作伴,老鸦争食,不禁黯然伤神、一阵伤心落泪,越想越气,越气越想,一怒之下把《楞严》经书扔在一边,当即在寺中厢房内题诗一首,以诗言志,抒发他悲愤无比的心情和西逃漂泊的苦衷:

“阅罢楞严磬懒敲,

笑看茅屋雨花飘。

南游嶂岭千层耸,

北望京都万里遥。

款段久辞飞凤辇,

袈裟换却兖龙袍。

公卿此处归何处,

惟有群鸦早晚朝。

远自金陵遍九州,

云龙且住暗藏修。

苍生未识真明主,

南国空留作楚囚。

北雁飞来无信息,

黑云遮住漫心头。

江山社稷今何在,

万里烟波无尽愁。”

建文和尚对着寺墙又把诗吟诵了两遍,悲恨无比。便动身离开了玉蟾寺。

永洪说,当长老诵经结束后,他来到建文和尚的住处查看时,惊讶地发现晒经书的建文和尚不见了踪影。然而,就在这时,从山间小路上传来一阵悠扬的山歌:

和风袅袅上玉蟾,

尚住宝刹把身安。

天助我力晒经书,

子云漂游四海间。

长老听闻歌声,不禁心生疑惑。他寻声望去,只见路边一块石头上刻着四个大字:“阿弥陀佛”。那字迹犹如流云翻滚,又似狂草龙腾,气势磅礴,令人惊叹。此时,长老突然领悟到,这首山歌竟然隐藏着四个字,将它们组合起来便是:“和尚天子”。

至此,长老方才知晓眼前之人竟是明朝的建文皇帝。他顿感懊悔不已,立刻派遣人手前去追赶,但为时已晚,建文和尚早已朝着云龙寺的方向离去。事后,长老为了表达内心的愧疚之情,特意请来能工巧匠,在玉蟾山上的悬崖峭壁上雕刻出一尊高达数米的建文皇帝像。在雕像旁边,还伫立着一位陪伴他晒经书的小沙弥。为了完成这座雕像,长老煞费苦心,并将其命名为“建文像”。历经五百年的风雨沧桑,这座雕像至今依然保存完好,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那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永洪说道:“建文帝的雕像,历经无数代寺僧精心呵护才得以保存至今。这座雕像已然成为建文帝在川南地区留下的珍贵遗迹。而那块曾经用于刻写经书的巨石,则被后人取名为‘晒经石’。更为奇特的是,这块晒经石底部由几块石头支撑着,每当山风吹过,它竟然会微微晃动!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其称为‘经石风动’,并将这一独特景观赞誉为玉蟾山中八大胜景之一。”

五明、晓萍以及永洪一家人怀着虔诚之心登上玉蟾山,庄重地参拜了千手观音菩萨。他们惊叹地发现,千手观音像高达 5.6 米,宽度达 3.5 米,长度更是达到了 11 米。这座壮观的摩崖石刻造像是玉蟾山的艺术瑰宝。它拥有 11 个头颅,36 条手臂,两侧还有多达 1000 只手,每只手中皆握持着各式法器。此外,那千只手臂犹如孔雀展屏般绚丽多彩。一千只手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法力,那千只眼睛,仿佛有着无限的视野。每当观音盛会举行时,川南地区的男男女女都会前来此地虔诚参拜。千手观音身旁林立着众多小雕像,它们大多是源自明代的精美石雕。玉蟾山上的摩岩石刻数量繁多,大大小小共有四百余尊。这些佛像体型各异,有的高达数米,有的则小巧玲珑不足一尺。而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当属\"千手观音\"像。她拥有十一个头颅,三十六只巨大的手,每只手中都握持着不同的法器,而其身后更是密集排列着宛如孔雀开屏般的上千只小手。每只手上都精心雕刻着限暗,场面极其壮观,令人不禁感叹这简直就是鬼斧神工的杰作!然而,石刻中最为精髓的部分却是\"悟道图\":在婆娑起舞、形如鱼鳔的菩提树下,端坐着一名少年,他将脸庞紧贴在膝盖上,陷入冥思苦想之中,给观者带来一种领悟禅机的感觉。反映的是净饭王的太子悉达多修行数年,在树下思念亲人的故事。石刻构图别致,造型优美,刻工十分精细,被佛学家、雕塑家称为玉蟾山佛像中一宝。据传,“千手观音”和“悟道图”是鲁班和他的徒弟赵巧修的。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永洪说:“这玉蟾山上的千手观音石雕像啊!其实还有一个传说呢!那可是很多很多年以前的事情啦!当时啊,这玉蟾山上既没有寺庙也没有佛像哦!放眼望去,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林海呢!尤其是那苍劲的松柏,雄踞崖边;而那些拔地而起的樟楠树,则耸立于云端之上。这山里面不仅有涧有泉,而且山顶上还奇峰挺拔、怪石嶙峋哦!这里的四季都充满了鸟儿欢快的歌声和花朵迷人的香气,可以说是蜀中一块名副其实的宝地呀!”

“有一年,观音菩萨前往西天取经时,在云头上偶然间看到了这里。她惊叹道:‘哇!这里简直就像是一块镶嵌在碧绿丛中的彩玉啊!真是一处难得的修身养息之地啊!’于是乎,观音菩萨决定邀请工匠们在此修建一座宝刹。然而,这些被请来的工匠们却向观音菩萨提出了三个条件哟!第一条就是希望观音菩萨能够普渡众生,并在行善于天下的同时广结善缘;第二条则是要求观音菩萨千万不要模仿鸡叫,以免耽误了他们为人间修桥铺路的进度;最后一条则是告诫观音菩萨待人接物一定要诚心诚意,绝对不可以说谎话哦!”

“观音菩萨爽快地答应了工匠们提出的这三个条件之后,便催促他们尽快在三个月内完成这项工程。但工匠们却笑着说道:‘哎呀!三个月实在是太长啦!我们只需要三天时间就能搞定咯!’”观音一听,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她实在无法想象仅仅用三天时间就能建成一座宏伟的宝刹。经过深思熟虑,她决定派遣善财童子留在这里担任监工,亲自观察这些工匠们如何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完成这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位工匠心思细腻,头脑灵活。当他得知善财童子被派来监督自己时,心中不禁暗自发笑:“好啊,你竟然还派人来监视我!那我正好借此机会试探一下你们是否真心诚意地答应那三件事情。”

次日清晨,太阳刚刚升起,工匠就迫不及待地上山砍伐木材。令人惊讶的是,他根本不使用斧头,而是仅凭一根细细的墨线轻轻一弹,巨大的树木应声倒下。接着,他开始开采山石,但同样没有使用任何工具,只是用一把大刀在石头上随意划了几下,坚硬的岩石瞬间分裂成片。制作砖瓦的过程更是轻松无比,他只需将树叶放在地上踩踏几下,转眼间就变成了精美的红瓦和青砖。这一幕幕场景让一旁的善财童子看得目瞪口呆,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眼前发生的一切太过神奇,他不禁怀疑这位工匠难道是神仙下凡?或者是传说中的鲁班转世?整个上午,所需的材料已经全部准备齐全,然而,工匠却迟迟没有动工修建宝刹。这究竟是为何呢?原来,工匠内心深处仍然担忧观音会反悔当初答应的三件事情。想要试探一下观音是否心诚。于是乎,就在观音回程的途中,出现了一个既瞎且瘸、模样甚是可怜之人,拦住了观音说道:“求求您发发善心,可怜可怜我这个又瞎又瘸之人吧!”他一边诉说着自己的悲惨遭遇,一边紧紧抓住观音的竹篮子不肯松手。观音在听完善财童子带回来的书信之后,非常想要亲自去看看这个工匠到底有何神通法术,因此并没有心思与这个拦路之人多费口舌。然而,当她看到眼前这个残疾之人如此可怜时,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怜悯之情,立刻停下脚步,从竹篮中取出一株仙草,轻轻敷在瞎子的眼睛上。瞬间,瞎子的双眼重见光明。接着,她又从净瓶中倒出三滴仙水让他喝下。果然不出所料,原本瘸腿的人也变得行动自如了。

观音继续前行,来到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前,正准备渡河。突然间,只见河中漂来一名溺水者,他在水中拼命挣扎,并大声呼喊求救。眼看着溺水者逐渐沉入水中,观音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工匠所说的那三件普度众生、广行善举之事。于是,她毫不犹豫地将净瓶中的柳枝抛出,柳枝随即化作一艘救生船,迅速将溺水者救捞上岸。那人一脸狐疑地看着观音菩萨,语气中带着质问:“您是否派遣了善财童子前去监视那些工匠们?”观音菩萨神色坦然,毫不掩饰地点头道:“确有此事,但我绝不会对任何人说谎话。”

原来,这些工匠们曾试过观音菩萨三件事情,从而深刻体会到她对待人们的真诚与善意。于是他们急忙赶回玉蟾山,着手修建寺庙。当他们到达山腰时,沿着石阶一步步攀登上去,每登上一级便能看到一座牌坊,而每经过一座牌坊又会迎来一座更为庄重肃穆的殿堂。

观音菩萨走进寺庙后,不禁被眼前所见震撼。整座庙宇布局精巧大方,错落有致,严谨的结构彰显出宏伟壮观的气势,令人赞叹不已。红砖青瓦交相辉映,勾起人们对古代的遐想;而丹墀瑶阶则更显华丽辉煌,美不胜收。

庙堂内部引入清泉汇聚成池,堆积石头堆砌成山,栽种绿树营造出一片绿茵,培育花卉点缀成花坛,所有元素相互交融,宛如天成。位于正殿上方的千手观音佛像庄严巍峨,两旁分别屹立着各种形态各异的观音像——观音、日月观音、数珠观脊、莲台观音、六臂观音以及送子观音等,显得极为壮观。

整座寺庙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仿佛能够净化心灵,让人沉浸其中,感受那份宁静与神圣。

永洪说,后来啊,那位开山祖师爷将这座寺庙命名为“圆通寺”,而后又改称为“玉蟾寺”。那么,修建这座玉蟾寺的工匠到底是谁呢?众说纷纭,有的人说是鲁班,还有人说是鲁班的徒弟,更有人说是鲁班的后代。永洪转头问向五明等人:“你们觉得呢?会是谁修建的呢?”永洪紧接着告诉他们,实际上,正是鲁班及其徒弟们建造了这座寺庙。

永洪继续讲述道,当年鲁班在乐山凌云山上造出一尊大佛之后,胜过了其徒弟赵巧。赵巧随后在成都宝光寺塑造出五百罗汉像,师徒二人便决定再次一较高下,要在玉蟾山的石崖上比试一番,比比谁雕刻出来的佛像更为精美。两人约定好二更时开始动手,一直到鸡鸣声响起方可结束。待鲁班与赵巧分别后,鲁班心中暗自思忖着,这次比拼技艺自己也绝对不会输给徒弟的……。他匆匆忙忙地吃过晚饭后,便迫不及待地爬上床准备睡觉,并叮嘱妻子一定要在三更时分将自己唤醒。而徒弟赵巧这边,则在宝光寺精心塑造了五百尊罗汉像。虽然这些罗汉像无法与师傅的大佛相媲美,但它们的造型却十分优美,形态各异、独具特色,每一尊都有着独特的旨趣,可以说是稀世珍品。

今晚,赵巧要和师傅完成同样的工作任务,他们同在一座山上,同在一块石崖上进行创作。然而,这对于赵巧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毕竟他需要面对的是技艺高超的师傅。饭后,赵巧并没有闲着,而是立刻在屋子里开始绘制草图。然而,尽管他画了一张又一张,但始终觉得不够满意。于是,他决定亲自上山去观察地形,并反复对比、测量,绞尽脑汁苦苦思索,试图找到最完美的方案。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努力后,他终于有了灵感。

当他看到寺庙后面那棵高大的黄葛树时,心中顿时涌起一股冲动。那低垂到地面的树叶在微风吹拂下轻轻摇曳,仿佛在地上拂过一般。而那些被小沙弥扫不尽的落叶堆积如山,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眼前的景象让赵巧迅速勾勒出一幅精美的石刻模型的轮廓。深夜时分,赵巧收拾好了自己的工具,静静地等待着二更的钟声响起。一旦二更的钟声敲响,他就会立刻上山开始工作。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赵巧终于等到了二更的钟声。他毫不犹豫地拿起工具,向着山上走去。

在山上,赵巧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工作中。他一刻不停地忙碌着,但始终没有看到师傅的身影。尽管心中有些担忧,他还是决定再次下山看看情况。当他回到家中时,发现师母仍然坐在灯下专心致志地做着针线活。赵巧连忙对师母说道:“二更已经过去了,赶紧叫醒师傅上山吧。”然而,师母却平静地回答道:“他已经知道了。”听到这句话,赵巧稍微放下了心,随后又匆忙赶回山上继续雕刻。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更已经悄然过去。此时,赵巧的“悟道图”即将完成,只剩下菩提树叶的部分尚未雕琢完毕。然而,他依旧没有听到师父敲打石头的声音。心中不禁涌起一丝疑惑,难道师父已经提前完工了?就在这时,他远远地望见山脚下有两个人影正朝着山上赶来。赵巧定睛细看,发现那正是师父和师母。

不愧是经验丰富的鲁班大师傅,他来到石崖前,略微丈量了几下,然后与师母低声商议了一番。接着,他们取出工具,开始了紧张而有序的工作。只见凿子在坚硬的石岩上飞速舞动,碎石纷纷落下。师母则用竹篮将这些碎石从山崖边倾倒下去,仿佛有数十人一同在石崖上劳作一般。整个场面异常壮观,让人叹为观止。此时此刻,四更的钟声响起,鲁班终于开始着急起来。他低头看了一眼,发现自己距离目标还差得很远。原本,他计划为观音塑造一千只手,但现在时间已经所剩无几,只能匆匆忙忙地为观音雕琢出十一个头颅,而那一千只手则只是仓促间凿出的模糊影子罢了。师母深知自己犯下的错误,因为二更的时候没有及时唤醒鲁班,导致他上山后变得手忙脚乱。于是,师母迅速从头上取下金簪子,在那一千只手心上轻轻一划,瞬间变成了一千只眼睛。接着,她又在手上划过一道,这些手立刻变成了一千件法器。如此一来,总算是替鲁班解了围。

就在这时,鸡鸣声传来。天空逐渐亮起,师徒二人邀请寺庙中的僧人以及众多乡亲前来品评。众人纷纷夸赞赵巧绘制的\"悟道图\",无论是衣着的款式还是色调、纹饰,都恰到好处,尤其是其中的王子雕像,简直栩栩如生,甚至超越了师父鲁班的\"千手观音\"。至此,鲁班方才意识到,赵巧的技艺和智慧已然远超于他。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过旧人啊!

五明等人站在玉蟾山上,目光所及之处,便能看到那刻于穿山峡石石壁之上的十八罗汉漂海图,以及端坐在莲台上的观音佛像。这幅十八罗汉漂海图堪称玉蟾山石刻中的绝妙之作,更是我国难得一见的艺术珍宝。

永洪告诉大家,曾经有两位名人——着名雕塑家、教育家、工艺美术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郑可与佛学专家郭青老师前来参观过这些石刻艺术作品。当他们走进穿山峡时,立刻被眼前的“十八罗汉漂海浮雕”深深吸引住了。两人满心欢喜地赞叹道:“这‘罗汉飘海’简直就是石刻艺术中的珍品啊!即使放在全国范围内,甚至是全球佛像雕刻艺术领域里,都实属罕见。古代劳动人民凭借着他们的智慧,为我们后世子孙留下了如此珍贵且流传千古的宝物。”

为了探寻这十八罗汉漂海艺术的起源,永洪特地为五明等人讲述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故事。

永洪说,相传,在很久以前的某一年六月十九,那可是观音成道的大日子啊!十八罗汉兴高采烈地为观音举办庆生会,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忙碌了大半天,最后却是客人稀少,主人众多。观音满心欢喜而来,却带着失望扫兴而归。她回到东海普陀山的佛地后,心情一直很郁闷,坐在莲花宝座上,久久没有起身。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就到了九月十九,这天可是观音涅盘日(民间传说这天是观音坐莲台的日子)。于是,观音决定邀请十八罗汉到东海普陀山来共饮生酒。不过,她还立下了三个规矩:其一,众罗汉不得乘船;其二,不得驾云;其三,不得乘风。十八罗汉收到观音的请帖后,一个个都摸不着头脑。要前往遥远的东海,除了被禁止的这三种方式,似乎就只剩下漂洋过海这一条路可走了。而且,看这情形,观音的这顿生酒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喝下的呢……。众罗汉一商量,决定来一个十八罗汉飘海去普陀山。九月十九这天,在波涛滚滚的东海面上,十八罗汉各显本领,有的骑龙、有的跨虎,有的站在鳌、龟、鱼、虾等众族身上,前呼后唤,谈笑风生,同渡彼岸。手中的禅杖、木鱼、宝杵、拂尘、钵盂、经卷在空中呼呼作响,掀起东海千尺狂涛。谁知,刚行了数十里,突然面前雾漫漫袭人面。众罗汉一下子看不清你我,分不清东南,你的龙碰着我的虎,顿时龙争虎斗,我的坐骑扯住他的拐杖乱作一团,吵吵闹闹不可开交。长眉罗汉出来劝说好一阵,众罗汉才平静下来。观音在云头上把净瓶中的水一收,浓雾这才渐渐散开,这时云也没有了,雾也散了。观音捂嘴好笑,真是一群憨罗汉!雾散了,十八罗汉又才踏浪往普陀山方向而去。大肚罗汉说,“我看刚才这雾起得有点怪,散得也怪,可能其中有板眼,今天去赶生酒,我看路上还要扯拐。大肚罗汉话音未落,只听一声,“拿下”十七个罗汉的渡海法宝、座骑都不见了。一个二个只见往下沉,沉到海底一看,全是些水藻,跘的跘住脚,绞的绞住手,有的套住头,有的捆住身,只有大肚罗汉抓住龟的绳子才没有落入海中。喊了一声:“变”龟变得来成几丈大,好不容易才把十七个落水罗汉打捞起来,再往海水中看,刚才跘人的水藻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众罗汉们抬起头来,向天空望去,只见一朵巨大而华丽的莲花云正朝着普院山缓缓飘荡而去。伴随着云朵的移动,一阵清脆悦耳、宛如银铃般动听的笑声从空中飘落下来,仿佛这笑声就是由观音菩萨所发出的一般。

经过一番艰难跋涉,十八罗汉终于在正午时分抵达了普陀山。他们来到山上后,受到了观音菩萨的热情款待。观音菩萨亲自出来迎接,并让善良聪明的善财童子端出了一桌子丰盛的菜肴和美酒,以此来为众罗汉接风洗尘。

然而,当罗汉们看到桌上摆放着的那些东西时,一个个都惊讶得目瞪口呆——这些竟然都是他们刚才在海上不慎失落的漂海法宝!此刻,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观音菩萨邀请他们前来,并非只是为了喝酒作乐,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用意啊!

此时此刻,罗汉们心中暗自庆幸不已,同时也对观音菩萨的智慧和神通广大深感敬佩。于是,他们纷纷举起酒杯,向观音菩萨表示敬意,并开始品尝起这顿别具意义的接风宴来……

五明等人听完这个故事后,不禁陷入沉思之中,他们被这个神奇的故事深深吸引住了。此时此刻,他们仿佛置身于那个神秘的世界里,感受到了传说中的仙人推磨所带来的震撼与惊喜。

接着,五明、晓萍以及永洪一家一同登上了玉蟾山的山顶。在那里,有一块巨大的石头,上面刻着“仙人推磨”四个字。这块石头宽阔而平坦,可以容纳五六个人站立其上。当他们踏上这块石头时,顿觉视野开阔无比,整个泸县的壮丽山河尽收眼底。

极目远眺,山下的溪流如银蛇般蜿蜒交错,阡陌纵横的田野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眼前。田园风光如画,令人陶醉其中,无法自拔。这时,永洪开口说道:“其实‘仙人推磨’还有一个非常神奇的传说故事呢!”

据说,在许多年前,冱水河畔居住着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女。她们一年到头都依靠撑船摆渡为生,人们亲切地称她们为“母女渡”。这对母女虽然生活贫困,但心地善良,无论乘客是否有钱,她们都会义无反顾地送人渡河。

有一天下午,太阳高悬于天空,将大地烤得炙热难耐。在这个宁静的渡口边,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翁突然出现。他面容憔悴,神色慌张,脚步匆忙地向母女俩跑来。他一边喘着粗气,一边焦急地告诉母女俩,后面有一群穷凶极恶的坏人正在追赶他,恳请她们尽快划船送他过河,以躲避那些人的追捕。

这位老翁手持一根破旧的木拐杖,手上还提着一个用白布紧紧包裹着的物品。他的眼神充满了恐惧和绝望,仿佛背后有一股强大的威胁正紧追不舍。母女俩见他如此惊慌失措,心生怜悯,连忙将船划向老翁,让他上了船。

老翁上船后,不断催促着母女俩加快速度,希望能尽快远离危险。母女俩不敢怠慢,奋力划桨,迅速将船驶向对岸。就在船即将抵达对岸时,忽然听到一阵呼喊声从对岸传来。原来,又有一个老太婆在对岸焦急地叫船,声称自己需要过河。

母女俩定睛一看,只见这位老太婆同样满头白发,面容慈祥,但神情也十分急切。她手握一根木拐杖,手臂上挂着一个与老翁相似的白布包裹。船刚一靠岸,老太婆便迫不及待地跨步上船,嘴里连连说道:“行行好啊!求求你们快点开船吧!后面有坏人要抢我的东西啊!”母女俩一听,心中顿时明白情况紧急,救人要紧。于是,她们再次挥动船桨,将船划离岸边,向着河流中央驶去,又把老太婆安全地划到了对岸。就在这个时候,对岸又来了一群人想要过河,为首的是一个黑脸大汉,他身后跟着几个家丁模样的人,腰间都挂着刀,手里拿着棍棒,一副来势汹汹的样子。船还没停稳呢,这群人就已经迫不及待地上船了,并且大声叫嚷着让赶快开船。母女俩正准备将船头调转方向;突然又听到岸上有人喊道:“等一下!我也要过河!”来人是一个年轻后生,身穿一袭白色衣服,手中提着一个白布包,和刚才渡过去的那两位老人手中的白布包一模一样。哪知道这个后生刚刚上岸,就被黑脸大汉等人给抓住了,他们从后生手中抢夺过白布包,打开一看,里面除了一根磨心之外,其他什么东西都没有。直到此时此刻,她才发现磨盘和磨墩竟然已经消失不见!她心中焦急万分,连忙大声呼喊着让船夫赶紧开船前行。

当船只行驶到河流正中央的时候,那位身着白色衣裳的年轻男子奋力挣脱了周围人的束缚,毅然决然地纵身跳入了湍急的河水之中。就在那一刹那间,一条巨大的白龙腾空而起,舞动着它那锋利无比的金色爪子,气势汹汹地朝着船上的那帮恶人们猛扑过来。伴随着一阵震耳欲聋的咆哮声,这群可恶至极的家伙们瞬间被卷入了汹涌澎湃的冱水河之中。

没过多久,原本波涛汹涌的河面逐渐恢复了平静。那条白龙再次浮出水面,向着母女二人轻轻地点了三下头,随后迅速潜入水中,转眼间就在河中幻化成了三座坚硬的石滩,并朝着东方悠然游去。

次日清晨,昨晚渡河的那两位年迈的长者再度回到了河边。母女俩依然热情地迎接他们登上船只。上船后,两位老人小心翼翼地揭开包裹着的白布,里面赫然露出一个磨盘和一个磨墩。接着,他们将白布用力扔进河中,只见那块白布眨眼之间就变成了一张巨大的渔网。过了一会儿,渔网成功地从河里捞出了那根闪耀着金色光芒的磨心。

老人熟练地将磨子安放好,舀起一瓢清水推动起来。令人惊奇的是,添加进去的明明只是普通的水而已,但磨出来的却是洁白如雪的大米。母女俩目睹此景,既惊讶又欣喜若狂。母女俩激动不已,连连呼喊着:“白米!白米啊!”然而,她们的呼喊声尚未落下,那两个神秘的老人竟然消失得无影无踪。此时此刻,母女二人才如梦初醒般明白过来——原来刚才遇到的两位老者乃是仙人所化,而这台磨盘更是仙人赐予的宝物!于是,她们赶忙呼唤周围的相亲邻里前来河边搬运这些白花花的大米。

宝磨的神奇之事不胫而走,很快就传到了州官的耳中。这位贪心的州官听闻后,立即率领手下众人气势汹汹地赶来抢夺这件稀世珍宝。眼看着州官等人逐渐逼近,母女俩当机立断,将磨盘艰难地搬上了山。然而,州官一伙人紧追不舍,最终还是追到了金鳌阁前。

面对贪婪无度的州官及其走狗,母女二人愤怒至极。她们毅然决然地将磨盘架设在山上,并抓起一把岩石和黄土,用力推动磨盘。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磨盘转动起来,但从中涌出的并非预期中的大米,而是汹涌澎湃的洪水、滚滚而来的流沙以及如雨点般坠落的巨石!这股强大的自然力量铺天盖地,势不可挡,瞬间将州官一伙人淹没其中,让他们尽数葬身于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之中。

从此以后,母女二人没日没夜地为乡亲们推磨,磨出的大米、白面供乡亲们食用。“仙人推磨”的传说也流传开来。

五明一行人看到,在“仙人推磨”的旁边,陡峭的巨石之间,天然形成了一条狭窄的石缝。这条长达十几米的石洞,为古今游客增添了不少游山玩水的乐趣。身材瘦小的人,可以轻而易举地穿过缝隙;而身材肥胖的人,想要从缝里钻过去,则是另一番景象:下面有人推,上面有人拉,真是别有一番趣味。凡是登上玉蟾山的人,如果不钻进这个洞,总会觉得少了点什么。只要钻出钻天洞,就有一条捷径可以爬上山顶。五明、晓萍还有永洪一家都去钻了一下这个洞。从洞口出来,迎面吹来的山风让人心旷神怡,仿佛超脱尘世一般,谁又不想去体验一下呢?

永洪说:“其实,最先钻过此洞的既非凡夫俗子也非骚人墨客,而是玉蟾山的观音和大肚弥勒佛。”

弥勒佛乃众人喜爱之菩萨,身披袈裟,结跏趺坐,袒胸露腹,终年笑容可掬,毫无半点忧愁。远在数里之外便能瞧见其喜笑颜开之模样,令人不禁会心一笑,将攀山越岭之疲惫与自身烦忧尽皆抛诸脑后。更有甚者作对联描绘其神态: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就是这位笑容可掬的大肚弥勒佛啊!每天都坐在那里,享用着信徒们献上的丰盛贡品,过着悠闲自得、养尊处优的生活,整日里无所事事,肚子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大,甚至连日常的起卧行动都变得十分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绞尽脑汁,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想要减去身上多余的赘肉,但却都没有什么效果。

直到有一天,他决定前往观音菩萨所在之处寻求帮助,并恳求她能够想个法子来缓解一下自己过度肥胖的身躯。只见他满怀虔诚地说道:“慈悲为怀的观音大士啊!您广施恩泽,善行遍及天下,为百姓们做了许多好事,大家都对您心怀感激之情。今日若是您能帮我这大肚弥勒减掉一些体重,那我来世就算变成牛马也要报答您的恩情啊!”然而,观音菩萨听完之后只是轻轻摇了摇头,回答道:“我普度众生,所做一切皆是为了黎明百姓,对于你弥勒佛而言并无用处。你还是另寻其他高人相助吧。”话音刚落,她便准备转身离去。

弥勒佛见状,急忙大步向前拦住了她的去路,苦苦哀求不止,甚至一下子磕了整整三七二十一个响头。。终于感动了观音,她面带微笑地说道:“好吧,既然如此,你便随我来吧。”弥勒心中暗自窃喜,赶忙紧跟在观音身后,一同来到了金鏊峰下。

站在山脚下,弥勒抬头仰望,只见观音手持拂尘,口中念念有词,然后轻轻一挥拂尘,只听得一声震耳欲聋的炸雷响起,原本陡峭的石崖之间竟然缓缓裂开了一道缝隙。观音转头对弥勒说道:“我会走在前面,你要紧跟其后,但切记要心诚志坚,决不能回头。只要你能顺利通过这钻天洞,必定能够达成心愿。”说完,观音毫不犹豫地走进了裂缝之中。

弥勒满心欢喜,紧紧跟随在观音身后。然而,当他进入山洞后才发现,这里的空间异常狭窄,他的肚子紧贴着石壁,后背则紧靠着坚硬的岩石,身体与洞穴的宽度几乎相等。尽管他艰难地向前爬行了几步,但却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上方无路可攀,下方亦无法退回。此时此刻,弥勒感到十分惶恐不安,只能在洞中哇哇大叫,乞求观音出手相助。

然而,观音却站在上方的洞口处,依旧重复着那句话:“心诚志坚不回头。”弥勒听到这句话,心中愈发焦急。无奈之下,他只能继续在这狭窄的洞中苦苦挣扎……

可是,这洞穴实在是太过狭窄了,弥勒的身躯几乎被完全卡住,丝毫动弹不得。每一次挪动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耐心,而前方的道路似乎还遥遥无期。弥勒的汗水不断流淌下来,浸湿了他的衣裳,但他仍然咬紧牙关,坚持不懈地向前推进。他深知,只有依靠自己的毅力和决心,才能够克服眼前的困难,实现心中的愿望,弥勒的肚子实在是太大了,无论如何都无法钻进那个洞穴里,他在洞中焦急万分,汗水不断从额头滑落。弥勒下定决心,收紧胸部、凹陷腹部,用尽全身力气一口气钻出了洞穴,但洞口却被挤成了一个喇叭形状。

观音看着弥勒狼狈的模样,不禁笑出声来:“你每钻一次就能减少二两脂肪,如果多钻几次,体重就能减轻半斤呢!只要你持之以恒地努力,一定会成功的。”说完,观音便潇洒地云游四方去了。

然而,弥勒终究缺乏耐心和毅力,无法坚持下去。等到观音再次云游归来时,弥勒依旧是原来的弥勒,那圆滚滚的大肚子也毫无变化。观音见状觉得十分有趣,于是送给弥勒一副对联:

“日日笑谈风生长得大肚宽肠,年年坐吃贡果乐得欢天喜地。”

横批:“乐乐长乐”。

后来,人们把大肚弥勒佛请到罗汉街,让他与游人一起同乐。五明一行人听了这些故事,都开心地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