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炒股,归路? > 第140章 山村名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救援,现场终于恢复的平静,几辆受损严重的车辆被拖到了路边,受伤不重的,被救护车拉走了。有几个处在危险之中的伤者,也被天上的救援工具,快速的送往了医院。事故现场逐步恢复的平静,交警开始指挥着拥堵的车辆缓缓的通行。

“安局,救援已经完成,今天真是多亏的兄弟部门的援手,否则,这场事故,还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交警大队的领导过来向安和平汇报着情况。同时也对出现现场的兄弟单位表达着谢意。

安和平点头,命令道:“剩下的工作你们也要加快进度,要加快责任的认定,这是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伤者众多,你们都要妥善处理。”

“是,请领导放心,我们交警部门,一定会以最快的速度,最优质的服务,把此次事故做出最完善的处理,处理结果,我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向领导汇报。”交警大队的领导挺身立正,以一个非常标准的姿态对着领导保证道。

此时已经到了正午时分,这一场事故引发的堵车,持续了三个小时,才算是曲终人散,得以恢复正常。

车辆开始正常通行,道路慢慢的恢复了正常。市局的司机也随着车流把各自的车辆,开到了众人的身边。

安和平看了看手表,对跟在自己身边的手下,调侃道:“好了,继续上路,这个时间不错,正好能赶上分局的午饭。”

见领导还有心情开玩笑,下属们都笑了。

车队开始继续前行,这一路再没有意外发生,众人也从事故救援的紧张当中缓解了过来,就连躺在面包车的后排座位上的关羽,也慢慢的恢复过来。

又过去了一个多小时,京北区的路牌出现在了前方,很快,车队开出了高速,正式进入了京北地区。

城市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作为城市最北边的一个区,十年前还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县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一个城市最偏僻,经济最落后的地区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了城市中一张耀眼的名片。

京北区再也不是人们口中常常提到的农村,郊县。而是快速崛起,依仗其规模化发展的策略,一举成为了这座城市最重要的农业基地,当地生产的绿色大规模蔬菜成为了保障全市人民生活的菜篮子,各式各样的蔬菜不分季节的出现在市民的餐桌上。

但是,即便是同在阳光下,阳光也不可能普照大地。很多的地方依旧是处在贫困之中。

这是一个处在山洼环抱中的小镇,虽然隶属京北区,但是隔着一座山就到了临省的境内。而主管部门,距离这里,也隔着重重的山林。这样的地理位置,更像一个三不管的地界。各方都不愿意接手,而负责管理的,管理起来困难重重,也就造成了管理的松懈。

就这样一个乡镇,地广人稀,各个村子也是相隔甚远。但是最近几天,却因为一个人而名声大噪。

在靠近临省的山脚下,坐落一个小山村,村里几十户人家,只有一个姓氏,郝姓。为了管理方便,镇上的管理档案中,把这个村子定为郝家村。

村里出名、镇上授奖,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只不过,上一次是授奖,这一次是挨批评。同样是因为一个人,在几年前,就让村里、镇里风光无限。

郝家村的村东头,有一户姓郝的人家,老两口带一个孩子,镇里两次被区里点名,都是因为这个孩子,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镇里的高考第一名,区里的状元。

几年前,郝家的儿子郝斌,考上了大学。四年之后,顺利的毕业了,拿了学位证,走出了校门。

而当即面临了当下最现实的问题。失业。在经济下滑的今天,就业的压力显而易见,大学生毕业即失业,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没工作就没有收入,来自山村的郝斌深感头疼,连续几年的累计积压,几百万的大学生进入职场,而社会能够提供的职位却是杯水车薪。

这种情况,让本就出身贫寒的郝斌深感生活的压力,他多日奔走,简历发了近百份,四处求职,却屡屡碰壁,在大学期间的信心,逐渐被求职失败的现实,抨击殆尽。

郝斌的心情一天比一天沉重,每每途经生意火爆的商铺时,他都充满了渴望和期待,期待有一天,自己也能拥有这样一家店铺,到时自己就可以躺着赚钱,再也不用为了明天的早餐,到处受人白眼。而往往这时候,心底尚存的一丝理智,能够使他遏制住了自己的思绪,做守法公民,靠勤劳吃饭,是他求学一生所学到的道德准则。

就在他天人交战,理智和果腹二者要选一的时候,那仅存的道德标准,似乎在淡淡褪去,理想太远,生存才是当下最急于解决的问题。

在饥饿面前,任你才高八斗、理想天高,也只能无奈的向现实低头。

不是有那么一句话:穷则思变。贫穷能限制想象,但贫穷更能激发斗志。

在发现大路被全部阻断、无路可走的时候,心思敏捷的郝斌却在一次偶然的事件中发现了一个商机。

自从进入城市中心,在大学校园里生活之后,郝斌第一次感受到了校园的宽广,从宿舍到教室,从教室到图书馆,从宿舍到食堂,每一个目的的距离,令从小没有离开过乡镇的郝斌,深刻的感受到了距离产生的无奈。

虽说咱家里也是成日的往返于乡镇之间,学校到家的距离更远,更艰难。但那时候,早出晚归的习惯足以应付日常的就学起居。

但是进入高校,这种习惯反而是没有什么用处了。从一个目的地到另一个目的地,都是有时间约束的。、

为了应对每天快速的往返于各个场所,郝斌在同学的劝说下,购买了一辆老旧的自行车。以此来应对校园内的频繁往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