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随从去了,齐愬道:“永业,这三年你去了何处?为何音信皆无?却又为何到了此处?莫不是要回梁都么?”
徐恒微微一笑,提起酒壶将酒斟入新置上的杯中,双手奉与齐愬道:“我不过四海漂泊,游历天下罢了,又有什么可说。膺望兄先饮了此杯。”
齐愬接过一饮而尽,道:“你我相交十年,情同兄弟,莫非永业还有什么不愿对我说么?”
徐恒叹了口气道:“非是我不愿与兄谈及,实是一时不知从何说起。”他端起酒杯,浅呷一口道:“自三年前那事后,我又有何面目回齐州去见家父。便只得将家小遣回兖海,我独自一人游历天下。这三年间,我游遍郑国,又去了楚、越、蜀各国,只因北疆不甚太平,我才没去。待日后我还要去燕国、代国游历一番方才遂愿。前些时日我在关中盘桓了两、三月,都中一位故人不知从何处得知了我的所在,便遣人送书信与我,邀我到都中相会。一来故人情深,我不便推却,二来故国难离,我也甚是想念梁都,遂决意入都。这才到了此处。”
齐愬叹道:“永业的才具本就出于我等之上,这一番游历之后,想必识见更是不凡。只可惜朝廷有明旨永不叙用,永业不得为官,实是我大郑之失。若是我为宰辅,定然上疏朝廷,请朝廷为永业起复。永业必能佐我大郑成就一番功业。”
徐恒道:“膺望之心,恒心领了。但此事却万万不可。若如此,兄不过自取其祸而已。当今如此处置,已是开了天恩,我又怎能奢望谋求起复。”
齐愬道:“永业为何不到平阳令长兄处,或到汉中令二兄处,请二位兄长为永业谋一幕宾之位想非难事。永业若有意,我也可为永业荐一方伯幕宾。”
徐恒道:“我无颜面见家父,也不愿见我这两个兄长。何况我已无心政事,只想就此淡泊一生也就罢了。”
齐愬道:“唉,也罢,我也不强你。你若有意时,自来寻我便是。”
徐恒道:“我先谢过膺望,却不知膺望兄因何也来了此处?”
齐愬道:“你是知道我的,最贪口腹之欲。这萧楼最出名的就是干烧鲤鱼与高粱酿了,是以我每过此处,必到这萧楼来。我却忘了...”说着唤过店家来,要了干烧鲤鱼并几个小菜,又要了两壶高粱酿。
徐恒道:“膺望出都莫不是有什么差事?可还在秘阁任职?”
齐愬道:“我却忘了说,如今我已不在秘阁,已调任兵部,任职方司郎中。此次出都,却是奉了部堂密令,去干一件差事。”
徐恒笑着端起酒杯道:“原来膺望兄高升了,该为膺望兄贺一杯才是。”二人碰了杯,各自一饮而尽。
不一时酒菜重新布上,徐恒执起酒壶为齐愬斟满高粱酿,微笑道:“膺望这是微服出行了,莫不是去往汉中?”
齐愬一惊,手中酒杯一颤,险些洒出酒来,看着徐恒道:“永业如何知晓?”又看看四周,见无人留意,又道:“不可说不可说,此事不说也罢。”
徐恒一笑道:“我不过胡猜罢了,不说也罢。”二人又饮几巡,徐恒又吃那干烧鲤鱼,果然鱼肉细嫩紧实,鲜美可口。齐愬却是毫不顾忌,大快朵颐,不消一刻,一条四五斤重的大鱼已吃的七七八八。
恰这时店家过来说道:“二位客官,二楼有一间雅间已空了出来,不知可要移座过去?”
齐愬大喜:“自然移座过去,雅间才好说话。”说罢二人移步上了二楼,店家引至一处雅间。
这雅间虽不甚大,却可凭窗眺望梁水,景致极佳。二人坐了,重新换过酒菜,又推杯换盏起来。
徐恒凭窗远眺,只见月色下梁水波光粼粼,悠悠远去,便如往事一般,不可追溯,不禁长叹一口气。忽听隔壁传来一阵哄笑之声,接着琵琶声响起,如空山流水一般,又有一个声音唱道:
清风起,薄云开,远见汉阳城;
孤帆尽,浮波平,犹是一日程;
估客无忧,昼眠知浪静;
舟人有绪,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愁鬓逢秋色;
万里归,归心对月明;
旧业随波,已随征战尽;
江上堪醉,更堪鼓鼙声。
声音一时宛转悠扬,一时穿金裂石,徐恒与齐愬都听住了。待到唱完,隔壁传来喝彩之声,徐恒才回过神来,强作平静道:“膺望,我三年未回梁都,如今要进梁都了,心中却颇不安宁,不知这三年梁都如何了?”
齐愬道:“永业只管放宽心便是,当日朝廷已有明旨不追究你的罪责,只是不得为官而已,又不拘你的去处,既如此,又有何人能加罪于你。”
徐恒笑道:“我非是忧心此事,我此时便如游子归家一般,只不知家中比先前可好些了?”
齐愬也笑了:“原来如此,今日之梁都比之三年前愈加繁盛。永业,当今天子虽已年过六旬,然自三年前重掌朝政以来,我郑国反一日一日回复昔日之境象。”
徐恒道:“我游历四方,也有此感,却不知是为何,膺望不妨细说说朝中之事。”
齐愬道:“永业自言无心政事,只怕是自欺欺人。谁不知你天纵之才,又怎能一日离得开朝局政事。也罢,也罢,我说便是。”
“当今本已倦政十年,然三年前废太子为许公后,竟又重新掌政起来,现下虽不是每日朝会,但每月中也有一、二次小朝会,一年中也有二、三次大朝会。当今虽年事已高,二位皇子却年纪尚幼,自废太子之事后,朝中大臣竟无人敢再提立太子之事。”
徐恒道:“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想来无人敢逆龙鳞,便不怕再被打入太子党么?”
齐愬道:“正是如此,然当今毕竟年迈,若当真有百年之事,却未定继统之人,只怕我郑国又不得安宁。此时不提这些也罢,现下政事堂中是袁、宋二位相公主事,崔、蔡两位参政辅弼,倒也一团和气。只是较当日方相公在时却是大大不如了。现下之政事堂,凡有大事,须得请旨方能施行,比之当年,政事堂有其名而无其实矣。”
徐恒道:“这却是没法子之事,昔年圣上倦政,政事堂主政,朝野每有诟病,现下圣上掌政,政事堂自然权柄旁落。若是两方皆主政,那我大郑才当真要大乱了。”
齐愬点头道:“人皆言十余年前之当今,乃是古今少有之圣主明君,今日始知诚哉斯言。自当今掌政以来,轻徭薄赋,与民休养,我郑国政治清明,四海咸平,国库也日渐充盈起来。三年前南楚、北燕战事已定,朝廷遣使与楚、燕、代修好,互市互利,已有三年未有战事。是以这三年眼见我郑国国富民殷,老人言,似有三十年前当今初登基时之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