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太平天国的末路 > 第1068章 朕铁桶江山,尔不扶,有人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68章 朕铁桶江山,尔不扶,有人扶!

洪秀全指着天父的画像,义正言辞的对着忠王李秀成说:

“”忠王......“”

“”你想要出去?,或者想要留在京城,随便你“”

“”朕的江山就像铁桶一样,你李秀成不扶,自然有人扶“”

“”你说你手底下没兵,朕若向天父借兵,天父给我送的兵多如洪水,还怕姓曾的?“”

“”记住,你怕死?那一定会死“”

........

为了让大家听得明白,我把它稍微翻译了一下子,以方便大家读得懂,看得明白。

但是我还是把这句话原文,也给大家呈现出来

原文是:

“”尔欲外出去,欲在京,任由于尔“”

“”朕铁桶江山,尔不扶,有人扶“”

“”尔说无兵,朕之天兵,多过于水,何惧镇妖者乎?尔怕死,便会死“”.......。“”

........。

洪秀全每日神经叨叨的,他对天国上帝迷之疯狂,已经达到了一种癫狂的程度。

说来也是,在天京苦心经营十余年,在天京享受人间乐趣,而天京城又是太平天国所有成名朝圣的地方,是百姓的精神寄托。

如今忠王李秀成要求大家,“”弃城别走天王洪秀全肯定是不愿意。

当然还有一点,此时洪秀全已经四十八岁,在古代四十八岁算是中年已经步入晚年,再加上他已病入膏肓。

所以洪秀全没有年轻时的奋斗之心,不愿意再奋斗了,安逸惯了,种种原因导致他也不想离开天京。

对于天王洪秀全来说,离开天京就意味着从头开始,一个享福享惯了的人,一个已经过了奋斗年纪的人,怎么会愿意从头开始呢?

天王洪秀全不愿意“”弃城别走李秀成没办法,只能退而求其次。

他再次建言道:

“”天王若想固守天京,等待外援,凭借天京城墙之坚固,也不是不可“”

“”可现在天京城缺粮,城中百姓二十万有余,若用粮草供应全城百姓,我军实在无力应付城外青妖“”

“”我建议将不能作战的百姓,老幼妇孺,全部放出城,让他们各自活命,我们在集中粮草供应作战士兵“”

............

李秀成的这个建议其实就是囤积粮草,将消耗粮草的百姓全部放出去,集中精力守城,等待各地援军。

这个建议,其实按目前的情况来说,已经是最好的办法了。

城中部队不到四万人,而平民百姓却有二十多万,实在是一笔大负担。

城中每天消耗粮草都是以万计,放走百姓可以节约大批粮草。

可没想到天王洪秀全不知道是不是病糊涂了,他又一次拒绝忠王李秀成:

“”不行......城中百姓都是信仰上帝天父,为保卫天国,他们人人有责“”

“”天京城城大,城中兵少,外面清妖又过于强悍,这些百姓全部要留着上战场,上城楼,保护天京城“”

“”他们入战死,那也是为天国而死,死的光荣“”

........

天王洪秀全屡次拒绝中王李秀成的建议,洪秀全的两个哥哥,洪仁发,洪仁达,他们在旁边像个马屁精一般,随声附和弟弟洪秀全:

“”对对对......绝对不能放人出去“”

“”粮草不够,他们可以去水池钓鱼,可以去挖野草,可以去在城里种庄稼,但是必须要留在城里帮忙守城“”

“”天国养他们养了这么多年,他们是时候报效国家了“”

.........

李秀成听后,简直是无语了,他无话可说,看着朝堂里那些官员丑陋的嘴脸,一副马屁精在世的样子,李秀成心里比吃了屎还难受。

..........。

开会没开个什么名堂出来,最终散会。

李秀成离开了天王府,回家,准备继续喝酒,宿醉能麻痹自己。

可刚回到家,自己的亲信去匆匆来报

“”忠王李秀成,不好了“”

“”青妖李鸿章开始打苏州“”

李秀成一听大惊,他此时顾不上喝酒,连忙问道:

“”情况现在如何?“”

亲信回答道:

那个叫李鸿章的,集结三路大军,从昆山常熟,兵分三路,围攻苏州“”

“”苏州那边,请求您赶快带兵增援“”

........

这还得了,自己大本营苏州都受到了清军的进攻,李秀成坐不住了。

天京城他可以不管,但是苏州,自己绝对不能不管。

于是李秀成马不停蹄的连夜赶往天王府,请求天王洪秀全同意自己离开天京,回苏州救急。

.........

时间回到一个礼拜之前,曾国藩命令几万,湘军围攻天京城,意图迫使忠王李秀成带领大军渡江,自己好利用水师舰队进行围追堵截。

远在苏南的李鸿章一直在和曾国藩有信件之间的联系。

曾国藩为了迫使李秀成赶快渡江,他做了两手准备,一手准备是带领几万大军围攻天京,逼迫洪秀全要李秀成赶快回来。

另一手准备是,写信给李鸿章,要求李鸿章赶快进攻苏州,迫使李秀成渡江。

所以就在李秀成在江北的这段时间,李鸿章行动了。

1863年6月中旬,淮军第一把手李鸿章开启了他他人生的的得意之作,攻打苏州。

李鸿章攻打苏州,分三路大军。

第一路由常胜军统帅戈登率领四千名华洋组成的洋军进驻昆山,守住要道。

第二路中路,由太平天国叛将程学启率兵一万人多从昆山攻往苏州。

第三路,是主力军,则由李鸿章和刘铭传亲自领兵26,000人,从常熟向江阴方向攻打苏州。

这是淮军三路陆军。

其实淮军还有一路水军。

水军是由湘军水师李朝斌带领十几艘水师战船从太湖出发,攻打平望,吴江。

苏州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