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带崽穿越 > 第250章 落户政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四口大铁锅还没架上时,周家庄这伙人和一路追随的难民们享受了一把特权。

府城左侧特意为他们这伙人临时加了两个郎中,只为他们排队把脉。

关州府城墙前,不仅出现了两排能一眼瞅到头的队伍,甚至这两个队伍前进的速度比其他队伍快了数倍不止。

坐在案桌前帮这两排队伍把脉的两位郎中,心中更是大为震撼,这哪里是什么难民啊,一个个生龙活虎的。

别说没检查出携带传染病灶和疫病了,甚至连难民们基本的身体亏损都没有。

个个身康体健,甚至连上了年纪的老人都身体倍棒。

两个案桌前的郎中,无需提笔写脉案,只需将指尖轻轻搭在脉搏上,便立刻挥手让屁股未坐稳的人滚蛋。

强健的脉搏跳动声透过指尖传递,根本没有必要再进行检查,完全是浪费时间。

诊过脉,领了号牌的周家庄老少们,麻溜的跑到铁锅前的队伍中排队等候打粥。

周言郎和汤村长、牛筛子三人走到了城门前的告示下,围观在告示下的难民们,有的停留时间过长就要被官兵驱赶,却因为大字不识一个,瞅了半天也只是瞅了个寂寞。

“哎,咋就没人念念啊?俺们不识字啊?”

“官爷,你们给俺们念念呗。”

几个维护秩序的官兵朝着难民们翻了个白眼儿,娘的,嗓子都喊冒烟了,现在谁还能说话哦?

安排给你们这些难民读告示的人,嗓子都喊废了,俺们这些豆大字儿不识一个的士兵,兼个职嗓子都嘶哑了。

不知道告示上的内容,只能怪你们这伙难民们自己不识字,来的不是时候,反正你们最少要在这城门前待上三天。

不着急,早晚会知道告示上的内容,现在俺们可不想兼职。

牛筛子和汤村长瞅见围在告示下的难民们,腰杆子瞬间直溜了起来,牛筛子扯着嗓子冲着里三层外三层的难民们喊道。“不识字的都让一让,俺家侄子识字儿。”

牛筛子一嗓子,告示栏下瞬间让出了道,周言郎愣是在一群难民们热切的目光中走到了告示下。

现在,周言郎是极度懊恼没将林元和林云两兄弟一起带过来,周家几个兄弟也都识字啊。

哎,自己咋就被牛筛子和汤村长簇拥到了这里,现在还要给这些难民们念告示,真是越活职务越多了,眼下又活成了小厮了。

周言郎快速的浏览了一遍告示上的内容,无奈的将告示上的内容翻译成难民们可以听懂的通俗语言。

一,所有难民们必须经过郎中把脉,确认没有疫病和传染病灶,领到郎中发的木牌去马路右侧停留三天,三天后身体无异样者才可以进城。

木牌上都有相应的编号,凭木牌可以在右侧二十口铁锅前早晚各领一碗粥,左侧富家大户施粥不需要木牌。

有空余帐篷会安排入住,没有帐篷自己找空地暂时休息,但只限在马路右侧活动,不可去左侧没经过郎中确定健康的难民群中溜达,更不准滞留在马路上。

二,梁王番地对投奔而来的难民分五种。

第一种,服徭役:无户籍者或来历不明者,一律充徭役修路建堤,为期三年。三年内表现良好者转为军户。三年内偷奸耍滑者,将永久丧失转户资格。

徭役意味着需要承担最繁重的工作,只能获得最少的口粮。服徭役者将生活在工作地点,以天为被、以地为席。进度跟不上时,将会受到衙役的鞭打。

采石、修路、建堤等这类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作,都将由服徭役者承担。

第二种,军户:妇孺老幼给军队种军粮,适龄青壮年白天下田种地,早晚训练以备朝廷调令。

所有入住梁王番地的军户,由朝廷特派专管,不属梁王番地管制。

军户只能活动在军户区,不可进入任何城池或是走出军户区范围。

第三种,百姓:家中有功名者,童生除外,秀才起算。可安排至梁王番地任何村落,视为梁王番地百姓,但不再享有朝廷补贴。

例如,秀才在原籍每月可至官府领取一定补贴,但成为梁王番地百姓后,不再享有此项待遇。

举人也不再享有一定良田免费待遇。

第四种,良善之家:这就有点意思了。

所谓良善之家,将根据当场捐助银钱多少划分等级,安排落户在城池或是村镇。

布告上写的大概内容为,连年战争,民不聊生,良善之家心怀仁慈,愿为救助难民贡献绵薄之力者,梁王和番地官爷欢迎此类大义大善之家落户番地。

所有良善之家,可以根据自己能力大小指定某地或城池资助。

呵呵,说白了,就是那些富家大户,想去哪里生活,出银子吧。村和村的价格都不一样,应该都有底价,看自己兜里的银钱决定去哪里生活。

只要银子捐助的足够多,去梁王居住的津海府都成。

第五种,海湾新村:愿前往海湾建新村者,开荒除朝廷三年不纳税外,再优惠三年不纳税,另外一次性补贴难民半年口粮。

以上五种落户政策之外,还额外备注一条:难民们在落户后,可以到分配的城池,以工换取口粮。

这工种应该修砌城墙或是修路建堤。

周言郎大致将布告上的内容,缓缓的说了一遍。

难民们几乎都无法接受这样的落户政策,有腿软的难民瞬间瘫坐在了地上,官兵二话不说快速上前将他们驱离。

难民们抹着眼泪,趔趔趄趄离开城门前。

委屈、不甘、愤怒!

可却没一人敢大声喧哗,处处都是官兵,甚至连大哭都不敢。

从北地逃到了梁王番地,据说是唯一愿意打开城门接受难民们的地方。

可,逃到了这里,又能怎样?丢了户籍要服徭役三年,即使户籍完好无损愣是变成了军户。

军户啊,比奴才都不如!

若是老家不是在襄阳县那几个城池,若是难民们过境能不烧杀抢夺,他们情愿待在家乡,一家出一人或是两人充军,也不想当军户。

当了军户,子孙后代再无出头之日,不能读书考功名。

成年男娃儿只要有战争,就会被拉上战场,上了战场几乎等于送死。古往今来战争都一样,千人征战几人回?

家中男娃儿注定埋骨战场的命,除非四海升平,再无战争。

可,眼下四处战乱,朝廷急需大量士兵拼命,一旦落户为军户,家中壮劳力肯定会被拉到战场。

而,现在难民们却又没的选,口袋银钱没分文,家中粮食没半碗,能活着逃难到梁王番地都已经算是命大了。

继续逃难?向哪里逃?京城的大门前,粥不施一碗,城门更是不让难民们进入。甚至其他地方,据说有官兵冒充土匪,堵截在城池前方,或是威胁或是直接砍杀,想活命,绕道吧。

无钱无粮更无衣,冬天没个落脚的地方,荒郊野外,咋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