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请柬,别说赵小山自己了,就是刘氏她们也全部傻眼了。
不是说两人是结义的兄妹么,怎么就这么几天的工夫就要变成夫妻了?
刘氏想到了什么,一把抓住赵小山的胳膊,紧张道:“山子,杨姑娘流胎这事槐五知不知道?”
“知道,我前些日子和他说了。”
估计正因为知道了这件事,才让槐五下定决心要求娶杨桑花,好给她一个安心。
赵小山已经没法评论这件事了,不知该说槐五傻还是槐五傻。
反正换做是他,他绝对不会这么做。
杨桑花不过是她萍水相逢的路人,出于好心救了她并带她走已经算仁至义尽,为什么一定要搭上自己的终生幸福呢?
难道就因为那个店小二姐姐白月光?
赵小山不知道槐五到底是怎么想的,但他可以肯定,两个人绝对不会幸福。
这天早晨,赵小山刚要出门上衙,就被寇老大找上门,急匆匆的拉着他往槐五家走。
一路走一路高声咒骂:“槐五这个傻子,他是不是缺心眼,是不是魔怔了,这么多年在战场上都白上了?娶谁不好,为什么要娶杨姑娘!他这样,是要生生气死我啊,山子,你脑子灵,你快帮我劝劝他。”
寇老大前段时间一直在南大营,今天得了消息急忙和上峰请了假跑回京城。
他一向比槐五灵活,去了南大营后很快便和首领打好了关系,那首领姓宋,对他颇为赏识,话语中隐隐透露出要和他联姻的意图。
寇老大今年快三十了,现在还是光棍一个,对上峰伸出的橄榄枝自然接过。
他知道,以自己的条件不可能娶到嫡女,但是庶女他也可以。
只要她出自上宋家就行,自己在朝中除了李球和赵小山外,基本无依无靠。
但李球和赵小山都是文官,对他们帮助不大,以后打拼全靠自己,既然有机会向上爬,他又为何要假清高推辞呢。
他本以为能和槐五相守互望,一起扶持着向上爬,也争取混出个名堂来,奈何槐五这不声不响的做了这么大个决定。
别人不知道杨氏,他能不知道么。
别说现在两人身份不相配,就是以前也不配!
槐五可是黄花大男孩!
两人急匆匆赶到槐五的宅子,却扑了一个空,宅子的下人说槐五和军中请了长假,然后和杨桑花两个人收拾东西出门去了,具体去了哪里他没说。
寇老大气的咬牙切齿,赵小山相信若此时槐五站在他面前,他一定会扭下槐五的头当球踢。
“这个混账,定是回城阳县了,估摸着还想领着新妇在我妹妹坟前磕头呢。”
赵小山转过头瞪大眼睛,“什么意思?”
“哼,以为我不知道呢,我那傻妹妹虽然没嫁给他,但他一直将我妹妹当作妻子对待,估摸着他打算娶杨桑花,又觉得对不起我妹妹,才想着去她坟头认错,求个心理安慰罢了。”
“这个傻子,他和这杨桑花不过认识了几天,这几年也没见过面,怎么就突然抽风了,真是越活越回去。”
既然连人都见不到,寇老大干等也没用,什么心情都没了,一路骂骂咧咧走了。
赵小山跟着叹了口气也回了家。
回到家才发现他爹赵来福坐着马车回来了,正往院里走。
赵来福自从搬到了庄子上伺候庄稼,常驻沙家浜,除非家里有大事,否则轻易不回家。
不知道这不年不节的怎么突然回来了。
赵来福明显回来的十分匆忙,鞋子都没换,还是庄子里干活的高腰布鞋,见到赵小山进门急忙转身奔过来,一把抓住他的肩膀,“儿子,天大的好消息,走,和爹去庄子,咱的番薯成了。”
“番薯成了?”
赵小山又惊又喜,这可真是天大的好消息。
番薯的种子只有几个,这已经是第二轮种植了,因为第一轮赵来福没掌握种植技巧也不了解植物的习性,中途死了两个,仅剩的三个产量也不高。
等到第二轮种植又赶上天气转凉,赵来福顶着经济压力,大手一挥,将剩余的种子都移植进了暖棚里,经过上次失败的经验,这次的赵来福全力以赴,日日看守,终于有成果了。
“我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上午我拔出来一颗,你没看到呢,一颗苗里面嘀里嘟噜的好几个,我数了一下,大的有三个,小的还有三个,一颗苗竟然有六个果,这产量,你爹我从没见过这么高产的粮食。
儿子,你立大功了,这番薯一旦推广,你就是咱大景朝的恩人,就是咱大景朝的再生父母。这能救活多少人啊。”
赵来福说到激动处,手也哆嗦了,嘴唇也颤抖了,连眼眶都红了。
这时候刘氏也从后院出来了,看到赵来福的状态,还以为发生了什么事,直接扑过来,“他爹,你这是咋了?”
“花儿,咱家要发达了,你儿子又给你挣功劳了。”
刘氏不明所以,赵小山连忙解释,“娘,我爹说番薯成了,咱们快上车去看看。”
刘氏听罢也是一喜,也不换衣服了,急忙跟上脚步爬上马车。
自家男人自从回到京城就被儿子支到庄子上种庄稼,这半年时间男人付出的辛苦她比谁都清楚,为了保证番薯成功,赵来福经常一夜一夜不睡觉守着那几株幼苗,第一次死了两颗,赵来福上火上的差点生病,若不是还有两颗还活着支撑着他,他一定会因为自责倒下。
到了第二次种植,赵来福更加拼命了,浇水施肥翻地从不假他人手,就算上茅房也要找自己最信任的人盯着,就怕幼苗出了什么意外。
没想到功夫不负有心人,这番薯终于成功了,看到男人滔滔不绝的和儿子说这番薯的产量,刘氏一颗心柔软的一塌糊涂。
到了庄子,赵小山和赵来福刘氏直奔暖棚,看到暖棚门口严防死守的刘大舅,赵小山只来得及说了一句:“辛苦了大舅。”就直接跑了进去。
第二波种的番薯一共有五棵,现在有一棵已经被拔了出来,上面的秧子连同下面六个通红胖乎大小不一的番薯。
“啊,一个秧子上长了六个?”
刘氏惊呼一声,倒抽一口凉气。
她也是庄稼人,却从没见过如此高产的作物,想到这样的东西被成功种植并大面积推广会产生的影响,刘氏的眼眶也湿了。
若是以前家里有番薯,日子何至于那么难。
她又何至于吃了这么多苦。
与刘氏和赵来福的激动不同,赵小山的激动在于:他立功了,可以和周彻交差了。
甚至比玉米产量还高的作物,将造福全大景甚至全人类,如此大的功劳,别说五万两银子的外债了,就是十万两二十万两都值得。
当天下午,赵小山将这株番薯放进锦盒里,急匆匆的赶回京城,向宫里递了牌子。
周彻正和淮安王在内的几位大臣议事,听到太监的通传想都没想便同意了。
赵小山这臭小子,无事不登三宝殿,这都快晚上了还来求见,可见是真的有急事。
干了一天活,他已经很累了,见一见赵小山就当给自己放松一会了,便挥手让几个大臣退下。
赵小山捧着锦盒跟着太监一路进了宣明殿,正好赶上几位大臣陆续往外走,几人一边走还一边低声讨论。
最近西南地动,砸死了很多人,有一些人抓住时机趁机挑食,到处宣言这是天罚,是老天爷对皇上窃国的惩罚。
无知的民众没有自己的思考,别人说几句就信了,流言快速传播,没多久,西南不少地方都能听到这样的议论。
若任由这样的流言肆虐,必然影响陛下对西南的统治。
西南几地的郡守也杀了几个以儆效尤,但这事都是一传百百传千的,涉及面太广,他们实在控制不住了,便上奏到了周彻的御前。
皇上听闻此事倒是不愤怒,就是觉得很心烦,急忙招了几个大臣过来议事,商讨如何处理。
结果商量了一天也没商量出来什么结果,正烦着呢。
赵小山正低着头走路呢,突然听到前面的声音:“赵小山,你盒子里端的是什么?”
是淮安王的声音。
赵小山急忙小跑,两步窜到淮安王前请安,“给王爷请安,王爷,微臣盒子里装的是红薯,我爹将红薯种成功了,一棵秧子上结了六个红薯呢。”
赵小山并没有刻意压低声音,前面的几个大臣自然也听到了,一个个全都回头看了过来,“什么红薯?”
“回卢大人,是家父种的一种高产作物,名字叫红薯,微臣正要给陛下说这事呢。”
高产作物?什么样的?
几位大臣顿时也不想回家了,脚步调转跟着赵小山又回了宣明殿。
周彻见到他们又回来了还纳闷了一下,等听赵小山说完红薯的产量,一口茶水喷了出来,皇帝的威仪都不见了。
“赵小山,你说的可真?”
周彻从椅子上站起来,走到赵小山面前,亲自接过锦盒打开,只见盒子里躺着一棵已经蔫吧的秧苗,下面的根部赫然躺着大大小小六个“红胖子”。
“这便是你说的红薯,真的能食用?”周彻的声音都颤抖了。
不怪他颤抖啊,刚才赵小山已经说了,这东西好活,还不挑地,不论是沙地还是碱地都行,产量又这么高,这简直是神果。
这哪是粮食啊,这就是大景的救命良药,他又如何能不激动。
几个大臣全都凑了过来,一脸惊奇的看向锦盒,见果然六个果子,各个激动的浑身打摆左右摇晃。
“回陛下,臣不敢有半句欺瞒,现在臣的庄子上还有四株没拔的,陛下完全可以亲自前去查验,看看是否和这株一般高产。”
周彻呼吸重了几分,“那还等什么,走,随朕出京。”
“等等,通知所有在京三品以上的官员迅速集合,跟着朕一起去见证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