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钊现在坚信,被西域胡商广为流传的龟兹神迹,就是蕃薯和玉米。
从古至今,粮食问题一直是历朝历代无法彻底解决的军事问题和民生问题。
农民起义,山民造反,从根本上来讲,是因为有太多农民和山民没粮吃而迫不得已揭竿而起拼死一搏。
如果能有亩产四十石以上的仙粮神种让天下农民广为种植,让全天下所有人都能吃饱饭,绝对不会再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
西北王李唐如果解决了全天下人吃饱饭的问题,他就是万家生佛的当代圣人!
听郭钊提及番薯和玉米,长孙玥也禁不住转头望向李唐,很是好奇地问道:
“王爷,番薯和玉米的种子,能在中原普及推广吗?”
“当然可以。”
李唐很肯定地点头答道:“不过,前提是,让中原所有的土地,都收归朝廷所有!”
李贺明显有点激动地拍桌而起,欣然说道:“那就让朝廷下旨,勒令那些门阀士族和地主乡绅把土地都交出来!如果有人敢抗旨不从,诛其九族!”
“长吉公子,哪有你想的这么简单。”
裴度苦笑着摇头说道:“朝廷如果下达这个旨意,我保证一夜之间会天下大乱,各州各县都会举旗造反。”
“呵呵,本王倒是觉得长吉这个建议挺好。”
李唐神情淡然地缓声笑道:“有人造反是好事,大乱之后再大治。只要把那些敢起兵举事的门阀士族都灭了,保证天下太平。
本王当初凭一万火枪兵就能杀得十万吐蕃征西大军屁滚尿流,等朝廷新军整编完成,先拿那几个听宣不听调的割据藩镇开刀。
得民心者得天下。只要朝廷心怀天下苍生子民,占据大义至高点,杀他个人头滚滚血流成河又如何。”
长孙玥眼显忧容,黛眉微皱,望着李唐轻声说道:“王爷,朝廷并不能完全掌握控制地方上的舆情言论,不明真相的平民百姓会被各地士族乡绅煽动起来,认为朝廷实施暴政,当今陛下是暴君。”
“舆情言论?呵呵,玥姑娘,没想到你还能认识到这一点。不错不错,非常不错。”
李唐满眼都是欣赏之色,点头赞许道:“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社会舆论的喉舌,的确是掌握天下读书人手里。
不过,这些都是老黄历了。老百姓之所以会被读书人的言论愚弄,是因为他们不读书不识字,所以才会不明真相。
新龟兹最近出版发行了《西北日报》和《新龟兹时报》两份报纸,回头我找人送几份过来,让你先看看。
要论舆论控制,本王说天下第二,绝对没有人敢言天下第一。士族精英统治阶层之所以能统治天下,是因为他们一直利用读书人的言论愚民。本王有的是手段彻底斩断他们的喉舌!”
报纸虽然在新龟兹开始发行了,但短时间内还是效率太慢。
回头得把有线广播和无线广播搞起来。
印象中,当年清点船山号上面的集装箱的时候,有两套援非的无线电广播设备和几个柜的配套音箱。
这些设备一直放在船山城的仓库里吃灰,是时候利用起来发挥作用了。
对李龙而言,在船山城周边山头上建立一座无线电广播铁塔,应该是小菜一碟。
想到这,李唐对坐在他左侧的药罗葛·娜扎交待道:“吃完饭后你找赫连哲也,让他找几份报纸送过来。
另外你再告诉你尼孜姐,让她跟李龙联系,让李龙配合内务府,尽快把西北人民广播电台搞起来。”
“我吃好了,我这就去。”
药罗葛·娜扎当即起身放下碗筷。
没过一会儿,她拿着几份内务府印发的报纸回到餐厅,在李唐面前放下后,随即匆匆离去。
李唐拿起刊头为《西北日报》和《新龟兹时报》的报纸,顺手递给长孙玥。
这两份报纸名义上是内务府出版发行,但实际上是李龙一手负责内容编写和排版,再用船山城的印刷设备批量印刷出来,交由内务府完成分发。
要在这个时代重塑文明,文化宣传肯定是重点。
《西北日报》和《新龟兹时报》最新刊登的内容,除了时政报道、地方民俗风土人文报道、历史事件剖析、工业技术分析展望等等,头版头条主要以宣传科技教教义为主内容。
“科技教,以科技发展为第一生产力,用科技改变生活,用科技改变世界……”
长孙玥双手接过《西北日报》,看着头版大标题《科技教为西北大开发立足之本》报道的内容,轻声念着。
一旁的裴度和李贺这时候从长孙玥手中分走《新龟兹时报》,跟郭钊凑一块,认真看着头版头条《科技教:新世界创世之基!》刊登报道的内容。
“科学是一种建立在严谨的形式逻辑系统之上,用实证来验证的一种分析和发现大自然规律的自我纠错的方法。”
李贺禁不住也轻声念道:“技术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方法原理,是指人们利用现有事物形成新事物,或是改变现有事物功能、性能的方法。
技术具备明确的使用范围和被其它人认知的形式和载体,包括原材料输入、产成品输出、工艺、工具、设备、设施、标准、规范、指标、计量方法等。
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遵循自然规律,在长期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技巧和手段,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方法、技能和手段的总和。
科学与技术相比,科学强调研究、探索、分析、论证;技术则强调实用性。技术与艺术相比,技术强调功能,艺术讲究表达形式。科学是道的层面,技术是术的层面……”
科技教的教义和宗旨,第一次进入代表这个时代中原“高级知识分子”的视线,其产生的震撼效果,绝对是颠覆性的。
李龙一手炮制出来的科技教文章,考虑到先期接受的读者是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因此采用的是楷书繁体字,便于读者传阅。
很显然,李唐要在这个时代推行简体字,但并没有打算推翻繁体字。
简体字便于底层人民群众扫盲学习,繁体字则可以成为简体字的一种艺术延伸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