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直播:我刷的视频通万界 > 第91章 器官捐献移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关于器官捐献移植

随着医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可以做到进行器官移植,目前人体可以捐献的部位,包括肾脏、肝脏、心脏、胰脏、肺脏、小肠,另外皮肤、眼角膜、骨头、神经、血管组织也可以。

很多人死后捐出自己的遗体用来医疗研究和教学,就连家属也是同意的。】

看着天幕上示范的把一个人的器官取下来转移到另一个人的身上,包括器官获取、保存、运输以及移植过程。

不能接受死后尸身被这样对待的,已经有很多人晕了过去。

秦朝,嬴政看着天天幕,对于后世医家发展到这个地步感到吃惊无比。

继墨家之后,医家也要考虑重用了,就是不知现在的医家到了何种地步。

此时此刻,医家的一众人员也是有些傻眼,万万没有想到,医学在后世可以发展到这种程度。

在这样的高度下,自己有何狂妄的资本。

对于嬴政递来的橄榄枝也是愉快的接受了,毕竟经过这么多年的打压和无视,医家也明白,只有借助朝廷的力量,才能让自家更好更快的发展。

至于其他,只要不干涉朝政,不涉及皇权就好。

汉朝,汉武帝刘彻虽然打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口号,但实际上自己在位期间是没有做到的。

实际上乃是外儒内法,对于医家的横空出世,也是接受良好。

医学在朝堂民间被普及,这个变化对于朝堂形式和利益影响不大,所以并没有受到多大的抵触。

反而使得更多的良药药方被研究、被发现、被应用。

尤其是在军营中被应用的更加广泛。

一些受伤、流血、发烧、发炎等症状,本来只能硬扛着或等死,现在则是更多的士兵能被救回来。

虽然很多人无法再赶赴战场,但是能够带着军饷、奖赏等回家与亲人团聚,后半生守着妻儿和自己的几亩地,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了。

即使是出名的扁鹊、华佗、李时珍,也觉得在医学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封建王朝几千年中医被重视的情况下,中药达到了比江楠所在更高的程度,也避免了后世中医被说无用的境地。

很多西医治不好的病症,经过中医诊断可以痊愈。则是证明了中医比西医更加有效,由此引发全世界学中医的潮流。

不过此时的古人对于医术发展是支持的,对器官移植大多是反对的。

“入土为安”“死者为大”这些思想已经是根深蒂固的。

新的思想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让大家接受,现在还不急,医学还没有发展到后世的那般地步,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呢。

(只要是自然死亡,本人和家属都自愿捐赠移植,我可以接受。自然死亡是天意。

我不接受为了延续一个生命去牺牲另外一个生命那样残忍的事情。这样的人祸不该发生。)

这样的一句话让人后背发麻。

不过说明了后世关于器官捐献的乱象。

最恐怖的从来不是什么疾病,而是人心。

不管社会怎么发展,总是难免会有心怀恶意之人。如果移植别人的器官可以换回自己生命的延续。

这种情况,即使是官方严厉禁止,也是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吧。

虽然不知道是怎么配置的,但是后世十四万万人中,总有机会遇到适合自己的。

(经调查,签了捐赠协议的人,比较容易出事,就问你怕不怕。)

(我不在乎死后捐给谁,我在乎的是需要我捐的时候,我还能活着吗?)

确实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谋财尚且能够害命呢,更何况关系到身体的健康和康复。

真的遇到合适的,生死就不由捐献者决定了。

国家规定不把捐献者的信息泄露,本质要也是保护捐献者本身吧。

(父母给的身体,我谁也不捐,完整的来,完整的走。)

难得有个不捐的人了,古人看着比较顺眼,恨不得和后世人好好说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他捐出了全身器官,其中1个心脏,2个肺脏,1个肝脏,2哥肾脏,1对眼角膜,使得6个生命重新获得新生。)

(如果到了有一天,我想捐赠我的眼角膜,那样或许有一天我和我的家人擦肩而过的时候我的眼睛还能看到他们。)

(希望我去世之后,还能让我能用的器官去拯救一个或者多个生命。)

(人就这一辈子,当我走了,就成全别人的一辈子吧。生命以这样的方式延续也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

(把自己捐了,这世间的苦乐已经知道已经经历,来生不再期待也不想再回来了,只是对这世界还有恋恋不舍,与其被火化掉,不如在走后把自己的器官给别人用灵魂走了,器官留下帮了别人,就算是回报上天了。)

天幕下的古人看着这样一句句的评论,这件事情有黑暗的一面,让人惧怕;但是温暖和爱的一面也是无法泯灭的。

对于做出这种决定的人,感动归感动,不理解、不支持,但是尊重这样伟大的行为。

江楠也是由此对这个器官捐赠移植有了更多的了解,不过自己目前对此没有什么想法。

店里的顾客已经挑选好了东西,正走过来准备付款。

江楠关上手机,把手机放在兜里。

与此同时各朝的天幕也消失不见。

古人对这些还是意犹未尽,手里干着活、做着事,嘴里也没停,三五成群的讨论起来。

华佗已经在纸上画着刚刚看到的手术室里的工具,回想刚刚到画面一一出来。

看着一张张工具图纸,华佗认真思索着要如何使用,时不时可以听到“原来如此”“此物甚妙”“竟是这般”的感慨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