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风竹带着七千步兵率先抵达浦华镇,就被面前广阔的平原震撼。
正处于黄土塬与冲积扇交汇处,因此这里土地肥沃,也是农耕的天然区,南接泰岭山脉,北延伸到关中平原,呈现东西走向。
整个镇的百姓早已经跑空,随处可见的瓶瓶罐罐,还有那些来不及带走的车辆、马具、农具,似开非开的店门也看出人走的很是仓促。
正当宇文风竹欣赏这古老城镇,一个十人队向其跑来。
“参见广信王殿下,卑职在此迎候广信王。”
“你们是谁?”
“回殿下,卑职乃长宁王的侍卫亲从,长宁王与宜川王殿下已经等候多时。”
潘璋的队伍也于三个时辰前悄然抵达,浦华镇的居民看到有军马到来,吓得立时四散而逃,全镇不论男女老幼,把能带的东西带着四处逃命,不能带的也就仍在家中,有些门都未锁,也全然不顾。
抵达之后,潘璋没有半刻歇息,一方面组织兵士将镇中的人全部赶出,不容许他们留在这里,因此镇里的人才得以在极短时间离开,有些人为了逃命,索性除了钱财丢弃一切,有人带着一家老小急匆匆离开,底层百姓的艰辛也只有自身感同身受。
每一场大战的背后都是无数家庭的支离破碎,都是底层无辜百姓的灾难,穷苦人半点不由人。
全镇七百多人就这样为了躲避大战,在很短时间带着家人开始了背井离乡的生活。
而另一方面潘璋令都知兵马使杜阳搜集陇右军、宜川军的所有箭矢,调集两军的所有弓弩手,归杜阳指挥,并且派遣杜阳带着所有弓弩手埋伏在南侧的山岭中,只要武卫军步卒进入视野就全部射出箭弩。
之后抽调了全军马匹,补充到骑军中,临时组建了一支八千的骑兵,就连长宁王、宜川王的亲兵战马也被征集,只要南侧弓箭停止射击,骑军立刻出击从侧方进攻。
等到骑兵冲杀一个梯次之后,趁着敌军步卒混乱之际,全军三万余步卒立刻从四周冲出,将敌军全部歼灭。
这就是潘璋的三板斧,可以说这三斧,环环相扣,依靠各自优势尽最大可能杀伤敌军。
宇文风竹在侍卫亲从带领下,来到浦华镇后方,宇文广陵与宇文季青并陇右的两位将领在商讨部署。
“广信王来了,来来,快请坐,听听我们的部署。”宇文广陵看到宇文风竹热情打招呼。
“大哥,四弟。”
“三哥啊,你的人马现在还有多少,一并交给潘将军指挥吧。”宇文季青将自己的兵马使潘将军介绍一下,并且说现在两军都归其指挥。
宇文风竹倒是也很大度,听到这里,二话没说立刻下令,所有人马都听潘璋调遣。
“三弟啊,你这出门打仗还带着女眷啊。”宇文广陵看到宇文风竹身旁的艾思,开玩笑道。
宇文风竹微微一笑:“大哥,不要误会,这是我的幕僚,让诸位见笑了。”
“三哥真是爽啊,带着个女幕僚,你这是研究军事,看来这位幕僚不一般啊。”
三人正说讨论着呢,潘璋大步流星般走了进来,立刻向三位殿下施礼并说道:“末将参见长宁王、广信王、宜川王,我大军都已布置完毕,刚刚到的襄州兵也已派人安排了作战任务,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请三位殿下示下。”
宇文广陵很是满意赞叹道:“辛苦潘将军了,我们没有示下,有潘将军在,此战一定能胜。”随后话锋一转询问宇文风竹:“三弟,你的骑军断后行不行啊,你这步卒都到了,骑军什么时候到。”
襄州兵此次跟随宇文风竹出征的有一万人马,骑兵有三千人,全军由行军司马况学带领,况学也是一名久经沙场的老将,带兵经验丰富,从百户、千户、副将一步步走过来,如今掌握整个襄州之兵。
“大哥勿忧,况将军为我手下第一统兵大将,我相信他一定能够将敌军带到这里,况且我军沿途也留下许多‘物资’武卫军就算追我们也不会迷路的。”
“报,远处烟尘滚滚,似乎有大批骑兵靠近。”一名亲兵从门外跑进来大声呼喊。
“快,我们去看看。”宇文广陵立刻带着身边所有人向‘观战台’走去,这是潘璋到达之后专门派人搜寻之后为三位殿下选择的‘安全位置’也就是能够看到全局战场的位置。
所谓的观战台也就是浦华镇的最高处,位于东南方向,一处高的山岭中,这里作为全镇的制高点,村民们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凉亭,一座寺庙,每逢重大节日或者其他庆祝大会,村民都会来这里祭拜,祭拜过后,就在凉亭休息,这个凉亭也自然就成了供人休息用的亭子。
等到宇文广陵、宇文风竹、宇文季青三人登上这个凉亭,山岭脚下的武卫军骑军也悄然而至,数千骑兵两字排开,很是壮观,波光粼粼的甲片也甚是撩眼,数千武卫军正与况学的襄州骑兵相距不远距离,双方拉不开大的距离。
况学现在将武卫军吸引到此,已经损失了约八百骑兵,原本为了主力步卒,况学的三千人冲散武卫军步卒后,便开始后撤,但是武卫军骑兵很快追了上来,没办法,为了能够赢得些时间,况学组织一支六百死士断后。
这六百人让况学的骑兵才得以脱身,而这六百骑兵则淹没在武卫军的骑兵中间。
消灭了六百骑兵之后,武卫骑军在樊将军带领下紧紧跟在况学的骑兵身后,这时候况学已经做好安排,绕了一圈之后,掉头向南,速度也慢下来,以便武卫军追击。
樊将军选了几十名马上箭术好的骑卒,让他们在前方射杀襄州兵的后队,这样也就导致襄州兵的后队损失惨重,一路下来竟然也损失了百人。
武卫军的步卒在统领宋豪的率领下,一路上沿着樊将军的标记,也在向浦华镇方向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