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秦国,穷了。

上党之争、长平之战、围困邯郸这些战役,虽然时间上不长,秦国及时收手,可是却真的穷了。

吕不韦不得不把秦国有限的资源“一个秦铜钱掰开两半用”,关键是华币的流通逐渐开始影响其他六国,秦国也开始出现了。

吕不韦当机立断,禁止华币秦国使用,禁止天地钱庄在秦国开设。

其他五国也开始纷纷效仿此国策。

吕不韦再到墨家秦院,询问相里子,能否大量制作类似华币的“秦币”。

相里子那是气得不打一处来,直接就把吕不韦赶走了——这个秦相不是个好人。

后来在秦昭襄王施压之下,相里子这才弄出个“秦钱凭书”来。

秦钱凭书也算精美,防伪也算可以,若是没有华币当前,确实让人容易接受。

毕竟古代钱庄确实是从“钱交子”开始从铜币演化纸币。

奈何华币实在精美,而且遇水不化还能保持原有神奇的颜色外观,秦钱凭书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

比较之下,秦钱凭书就相当于人人都可以仿画的粗糙掌上画一般,若非有秦王印章,恐怕仿造者不知几人。

别人仿造秦钱凭书怕被秦王砍头,楚王熊完不怕啊。

为了华币未来的垄断地位,直接让人仿造秦钱凭书,流通进入秦国,直接在秦国钱庄萌芽初期,把秦国钱庄给干倒闭了。

顺便还运走了大批秦国的真金白银。

秦昭襄王大怒,又让吕不韦承担了这个后果。

吕不韦暗暗中苦,秦相苦逼也。

还好,相里子也有靠谱的时候。

秦国水泥在“勇往直前”“舍生忘死”的数千名黑冰台锐士的帮助下,在损失万余名秦国间细的头颅牺牲下,结合相里子的“奇思妙想”,终于还是搞定了水泥的配方。

秦国自此可以制作水泥了。

秦昭襄王哈哈大笑,都想冲进秦水泥中畅游一番。

楚水泥被楚王控制,一直没有流通出楚国,全部聚集新五郡建设。

秦昭襄王看到了秦水泥销售其他五国的巨大的商机。

秦直道也可以修建,往后运粮出兵,绝对事半功倍。

然则秦昭襄王还沾沾自喜未久,楚国那边突然传来一个消息:

楚王公布楚水泥配方以及详细制作方法,甚至允许楚民私开水泥坊,只要简单到官家报备即可。

如果有钱,甚至可以直接出钱聘请国家认证的水泥专家,亲临指导。

一时之间,天下大震!

无数商贾如蜜蜂看到鲜花盛开般疯狂“嗡嗡”赶入楚国。

秦昭襄王直接又被气得吐血。

他可是损失了数千名黑冰台锐士、数万余名楚国间细才搞到水泥配方啊!

现在竟然免费了?

那他耗时数月、损失无数钱财、折损无数精英都付之东流,留在了楚国?!

秦昭襄王在吕不韦的提醒下,又盯上越女酒。

蒸溜酒本身需要的设备远高于酿酒者的技术。

所以楚王把越女酒保密得非常好。

而且这酒,大部分都不在楚国售卖,而是运往其他六国出售。

价格不菲,喝得起的非富即贵。

楚王又收割了天下财富一大波。

秦昭襄王喝过,那醇醇绵绵又烈如贞女的口感,让秦昭襄王赞不绝口,甚至觉得每一口酒都闻到了越女的体香,让人迷醉。

秦昭襄王之所以没有第一时间派人“借鉴”越女酒,那是因为秦商寡妇清早就行动,一直暗中找人偷偷去“观摩”越女酒的制作过程。

现在寡妇清似乎已经有了眉目。

秦昭襄王甚喜,他连名字也想好了:秦女酥。

嗯。

比越女酒名字高雅多了。

只是秦昭襄王未高兴许久,楚王熊完直接又被越女酒制作方法和蒸溜设备陶瓷制作样式公布了。

直接在整个广西郡里面,任由当地女子酿“越女酒”,男子不得介入。

由此越女酒名声大震:原来越女酒,真是多情少年越女亲手酿制啊,怪不得如此香气袭人,令人沉醉。

自此七国独认楚国广西郡越女酒,其他六国任何地方只要敢把酒加个“女”字命名,全遭嫌弃。

多有仿造“越女酒”者,冠以“越女酒”之名销售,却被喝惯真越女酒的酒友当面拆穿,直言:“广西郡越女酒特有越女风味,你无越女,岂能酿出其纯正?”

广西郡独特山水和农作物酿制的口感越女酒,自此成为酒中圣品。

虽然制作简易,在战国后期却一酒难求。

以一郡产酒之力,供应天下酒友之嘴,实属为难广西郡的越女了。

她们除了赚更多的钱,种更多的粮食酿酒外,不得不再次提高外贸越女酒的价格。

越女酒因越女酿制盛名,故而广西郡越女地位开始上升,将来成为妇女解放头阵。

又有精明商人,不断改善越女酒工艺,后世越女酒以名贵、越女香天下闻名。

这便是培养人第一口感的优势,更何况掺杂了人之本色的越女香?

而楚王熊完却不知道,越女酒将持续培养全球人几千年口感。

秦昭襄王又苍老了许多,越女酒一出,秦女酥作古。

所谓事不过三,对于楚盐上,秦昭襄王老实多了。

不老实的反而是寡妇清。

寡妇清家族的蜀盐滞销了,非常严重的那种。

自从楚盐在本国出现“一铜分一斤楚盐”的节奏出现,寡妇清家族的蜀盐变得不香了。

蜀盐几乎算是战国时期最顶尖的精青盐了。

一直是供应给富贵人家,寻常百姓只听其名,见都没见过。

几乎天下高端青盐,全部被寡妇清家族把控。

别人的青盐是十倍利润,寡妇清的蜀盐,却是达到恐怕的百倍,偏远地区王孙贵族富贵人家中,甚至达到千倍、万倍!

而品质远远高于蜀盐的楚盐,却在楚境内“一文钱一斤盐”,哪怕再傻的土豪也不可能再花千文万文钱去购买蜀盐了啊。

他们直接叫仆人奔赴楚国购买,运回食用,不更香吗?

楚王虽然禁止楚盐大量流出,可是没有禁止楚民购买啊。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这简单得很。

而且楚王好像也终于“醒悟”过来,看到自己的“弥天大错”,立马又及时改正了过来,开始允许其他六国商人到江苏郡上海城大量购买楚盐,运出楚国,到他国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