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被吕布生擒,送到袁尚面前,袁尚不着急杀他,而是先让大军进入江夏城中。好在这次进军神速,逼到了周瑜脸上,东吴军队这才没有再次放火烧城。不然又是一片饿殍遍野,一片生灵涂炭。说白之前孙权这么干,大概还是因为他是倭人,大汉子民的生死在他看来就如同蝼蚁一般。
袁尚大军进入江夏镇后,还是老样子,论功行赏。这次的攻城十分奏效,算是兵法中的不战而屈人之兵。说来简单,实际上是在拥有压倒性实力后的威慑力,无论是雷公车的攻城部队,还是吕布、赵云等一系列猛将的对战实力,都远超周瑜的防御能力,这才有吓退周瑜的效果。
江夏镇上,人山人海,众将士聚集在广场上,目睹着袁尚开启的公审大会。袁尚端坐在高台上,威严的气息笼罩整个现场。他的眼神冷漠而坚定,仿佛要将一切不忠之人镇压在脚下。
魏延被押上台,身穿囚衣,身体伤势痛楚却又不致命,他满脸绝望之色。他的眼神中透露着无尽的悲伤和无奈,他曾经效忠过的主公如今却要将他处死。他口中喃喃自语着乞求之词,但袁尚却不为所动,只是冷冷地看着他,仿佛在看一个已经注定要死的罪犯。
袁军将士们面色肃穆,目光中透露着对袁尚的忠诚和敬畏。他们知道,在这个残酷的时代,背叛主公就是背叛天命,必将受到严惩。他们默默地站在原地,没有任何异议,只有对袁尚的绝对信任和服从。
审判进行到最后,魏延被判处腰斩。他的身躯颤抖着,泪水滑落在地面上。他曾经是一个英勇的将领,但如今却成为了一个背叛者和奸徒。他只能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只能默默地等待死亡的降临。
整个审判现场弥漫着一股凝重和悲伤的气氛。袁尚展示了自己的威严和权威,向所有人宣示了忠君之道和背叛者的下场。这不仅仅是一场审判,更是一场政治立场的宣示和教育。袁尚用魏延的牺牲来警示所有人,忠诚和背叛之间的巨大差距。
审判结束后,将士们都留在原地,魏延孤独地跪在行刑台上。他闭上了眼睛,等待着死神的降临。在这个残酷而无情的时代里,背叛者注定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袁尚则坐在高台上,俨然一个掌控生死的神。
魏延被腰斩的刑场,死亡气息弥漫,让人不寒而栗。两个刽子手抬着一个巨大的铡刀走到行刑台,冷酷地准备着执行死刑。魏延被绑在刑架上,身穿囚衣,被固定在铡刀之下,腰部避开内脏要害的地方对准了铡刀的切口!这样一旦他被腰斩,不会立马死掉,会遭受很长时间的痛苦!满脸绝望之色。他的身躯颤抖着,眼中闪烁着无尽的恐惧和绝望。
刽子手们等待袁尚的军令。
只见袁尚忽然起身,一扬身后的猩红战袍,手中的令箭如同一道震慑人心的闪电掷下,“当啷”一声响,犹如在人心中一次巨大的撞击。
刽子手二人抬起沉重的铡刀,两个人同时奋力把铡刀向下剁去!
一道利刃犹如闪电般划过空气,带起一道血光。魏延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鲜血如泉涌般喷射而出,染红了整个刑场。将士们目睹这一幕,心中不禁一颤,畏惧之心油然而生。
魏延痛苦地挣扎着,但绑在刑架上无法动弹。他的身体被无情地割裂,鲜血不断流淌,将整个刑场染成了一片血红色。他的嘶吼声在空气中回荡,让人听了心惊胆战。
时光在这残忍的刑场中仿佛停滞了。一个时辰过去了,魏延的身体已经被割成两半,但他仍然没有死去。他的眼神中透露着无尽的痛苦和绝望,他知道自己注定要死在这里。
最终,魏延慢慢闭上了双眼,最后一丝生机也消失了。他倒在地上,满身是血,再也没有了任何生命迹象。整个刑场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将士们面色铁青,目光中透露着对死亡的恐惧和敬畏。他们知道,在这个残酷的时代里,背叛主公就是背叛天命,必将受到严惩。行刑后,他们默默地离开刑场,心中对袁尚的忠诚和敬畏更加深厚。
审判结束后,刑场上只剩下一具冰冷的尸体和那满地的鲜血。这是一个残忍而无情的世界,在这里背叛者注定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袁尚坐在高台上,目送着众人离去,心中充满了对权力和统治的满足和自豪。
袁军借着攻占江夏镇的余威,开启了对荆州南部的侵略。袁尚派遣三支军队分别攻打长沙、零陵和武陵三郡,各个将领带领着勇猛的士兵,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
在零陵战场上,霍峻和文聘率领着袁军勇士,如狼似虎般冲锋在前。他们以雷霆之势攻破了零陵郡城的防线,将为数不多的吴军击溃。文聘手持大刀,勇猛无畏,一路杀敌如麻,所向披靡。霍峻则以智谋破敌,巧妙地布置战术,使得敌军节节败退。最终,零陵郡城被攻陷,胜利的旗帜在风中飘扬。
在长沙战场上,甘宁、刘辟和龚都三位将领联手作战,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战斗力。甘宁手持一双大戟,勇猛无畏,如入无人之境般横扫敌军。刘辟则以弓箭精准命中敌人要害,龚都则率领着骑兵奔驰于战场之上,所向披靡。长沙郡城在他们的攻势下岌岌可危,最终被袁军攻克,取得了重大胜利。
在武陵战场上,赵云和宋宪两位将领带领着袁军勇士奋勇作战。赵云手持龙胆亮银枪,英姿飒爽,所向披靡。宋宪则以辅助赵云,在战场上左右逢源,他们仅以五千兵马就开启了战斗。他们联手合作,配合默契,将敌军击溃。武陵郡城在他们的攻势下不敌压力,最终被袁军攻陷。
整个南部荆州战场上,袁军将士们骁勇善战,在各个将领的率领下取得了巨大的战果。他们摧枯拉朽般地摧毁敌军防线,斩杀敌将,收复失地。胜利的旗帜在风中飘扬,彰显着袁军的强大和不可阻挡的力量。这场战争成为了袁尚统治下的一座里程碑,在他的统治下荆州南部变得更加稳固和强大。
桂阳太守赵范索性投降,一早就向袁尚交来了降书。书中讲得也很直白,之前投降吴军也是无可奈何,保全城中百姓。桂阳本是荆州属地,自然要归大汉朝廷,听大将军袁尚的调遣。
袁尚欣然接受赵范的投降,同时还惦记着赵范的嫂子樊氏。
原史中,赵范兄长早亡,留有未亡人樊氏,乃是赵范的亲嫂嫂。赵范想把嫂子樊氏嫁给刘备的大将赵云,但被赵云拒绝!且说这樊氏虽然是“嫂子”但是年纪不大,而且姿色甚美,别有一番人妻的丰姿绰约。只可惜赵云不好这口,严词拒绝了。
然而袁尚则是有人妻之好,于是主动派司马懿前去桂阳提亲,并且安排赵范送嫂子樊氏来江夏与自己成亲。
司马懿尽心去办此事,一切都很顺利。赵范本就是个想巴结人的官吏,如今能通过嫂子攀上当下三国最有权势最有兵力的主公,他可是做梦都能笑醒。樊氏更是不傻,一来知道袁尚现在算是半个皇帝的权势,二来又是俊美少年郎,从心理和生理,从地位和荣誉,她都是高攀了。于是喜气洋洋的嫁了过去。
袁尚在江夏镇成就了一番风流,这樊氏乃是过来人,夜里自然有数不尽的妙用。
袁尚一战定江夏,东吴龟缩到赤壁,下一步如何走,群臣给予建议。
司马懿认为,东吴军队在赤壁沿江下寨,因为赤壁的特殊地理位置,袁军进攻江东本土,无论如何是要过江的,而粮草等补给线也要过江。只要东吴水寨不被攻破,袁军南下的军队和粮草都无法保证。届时大军过了江,但是没有粮食,那就只能等着饿死了!
而袁军八成都是北方士卒,不懂水战,甚至很多人不会游泳,因此渡江战役成为东吴一个自保的天然屏障。袁军想像攻打荆州这么简单的拿下赤壁吴军水寨,是不切实际的。司马懿建议袁尚,在东吴水军对面,也就是大江北岸设立袁军水寨,之后派遣专门的将领训练水军。至少一年之后,待水军战斗力形成了,再攻打赤壁营寨才有把握。不然以周瑜之能,吴军水军之强盛,袁尚贸然发动水战,则无异于以己之短,攻敌之长,乃是兵家大忌,很容易折戟沉沙!
贾诩给的建议也是缓图江东,目前袁尚占据北方多个州,实力强大,又把天下最富庶的荆州拿下了!因此只要经过几年的经营和积累,一定会做到实力碾压踏平东吴的!他劝袁尚当下不要急于求成,而要有和东吴打持久战的觉悟。如果着急在水上同东吴军队决战,只怕要吃大亏!
将领方面,颜良,赵云,吕布也都破天荒的给出谨慎的建议。毕竟这些武将都不擅长水战,颜良甚至是一个旱鸭子!让他们在陆地骑马征战,都很厉害,若是在船上作战则都水平有限,首先一点,单单连平衡都无法掌握,会晕船!
东吴两个降将,韩当和蒋钦也客观的讲述东吴的情况。周瑜的治军之能的确罕有,排兵布阵,洞察先机,巡防补给,都可以说是无懈可击。尤其是水军的打造方面,东吴将士实力强悍,在水战之中以一敌十不在话下。袁军陆战马战攻城战都是一流乃至顶流,唯独这水战,东吴是毫无争议的第一。
袁尚乃是穿越之人,自然知道原史中曹操赤壁之败的原因。最核心本质的还是北方人不习水战导致的,而且从气候,到作战方式,都极其不适应。而曹操想急于求成,就用了很多急功近利的方法,比如铁锁链舟,比如相信黄盖的诈降,都是想在短时间弥补北方兵马不习水战的短板。结果拔苗助长,弄得曹操水寨成了一个四不像的怪物,最终毁于东风夜晚的一把大火。
袁尚有耐心,知道水军训练,一年就算快的了,于是根据众将的群策群力,做出了以下的决定。
袁尚在赤壁以北打造一个庞大的水寨基地,督造舰船,同时训练水军。战船建造的事情,袁尚交给黄月英的墨工坊还有贾诩二人,要求他们一年之内建造足以承载十万人的船舰几十艘,作为将来渡江战役的物质基础。
黄月英是机巧专家又是当地荆襄人士,由她指挥墨工坊同时协调荆州的官员将领,乃至世家大族,都是最佳人选。最重要的是黄月英是袁尚的妾室,她与袁尚的根本利益绑定在一起。加之黄月英本就是忠于袁尚,任劳任怨的性格,因此把如此重要的事情交给她是最好不过的。何况之前黄月英已经有督造雷公车等攻城器械的经验,如今督造船只更应该是游刃有余。
贾诩从内部支持黄月英,同时掌管荆州的军政,可以从一个很高的权力架构支持和重视督造战船的事情。贾诩能从军政两边都给予黄月英最大的支持。
毕竟战船是渡江战役的物质基础,没有船还打个屁。周瑜撤军之时,荆州几乎没有像样的船舰留下了,袁军基本上水面载具都是从零开始。
另一方面,甘宁,刘辟,龚都,韩当,蒋钦,文聘,赵云,蔡中,蔡和,九将训练袁军水师!甘宁为水军大都督,赵云为副都督。袁尚的指导思想是不重数量,重质量。原史中,曹操号称百万大军过长江还不是给周瑜给击败了,所以水战军队质量更重要。袁尚要求水军要多多从荆州本土招募将士,天下九州能有实力和江东水军一战的也只有荆州水军了。刘表和蔡瑁在的时候,就有一支厉害的水军,即便东吴也不能奈何之。
兵源方面,北方现有士兵,只有水性特别好的士卒才会被征调到水军服役。
谋士方面,派遣荆州懂水战的谋士,蒯良、蒯越二人加入军队训练班子,其余事项则由贾诩统筹规划荆州之兵。
而袁尚则要兑现承诺,在今年开辟另一块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