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场上,文丑手持寒鸦枪,身姿矫健,眼神凶恶,与黄忠对峙而战。黄忠手持赤血刃,目光坚定,身躯挺拔,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两人之间的刀光枪影交织在空气中,形成一股强烈的对抗氛围。红色的刀芒与冷白色的枪影此起彼伏,蔚为精彩。
随着一声嘶哑的怒吼,文丑再次冲向黄忠,这次对冲,文丑率先出手,寒鸦枪如闪电般刺向对手。黄忠连消带打,回手挥舞赤血刃,刀光闪烁,势不可挡。两人的招式相互交错,金属碰撞声不绝于耳,场面异常激烈。
文丑猛地拉高战马的前蹄,寒鸦枪化作一道寒光居高临下的刺向太岁鬃的头部要害。黄忠眼见不妙,急忙拉拽缰绳让太岁鬃躲开这致命一枪。随即,黄忠的赤血刃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进行反击切向橡皮驹的马蹄,文丑也拉扯缰绳,橡皮驹的马蹄堪堪避过赤血刃的砍击。两人又重新落地对峙,目光如电,杀意凛然。
接下来的战斗更加激烈,文丑和黄忠你来我往,招式连连不断。文丑以寒鸦枪的灵活变化为主攻击手段,而黄忠则以赤血刃的霸道威力为主防御手段。两人之间的对决异常激烈,场面异常惊心动魄。
四十回合过去了,两人依然势均力敌。文丑和黄忠都是顶尖的武将,在战斗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实力和技巧。他们的招式变化多端,攻守兼备,让人目不暇接。
然而文丑的体力此时出现了下降,他战斗中,两次看向主公袁尚的方向。
袁尚深知文丑先斗张飞,再斗黄忠,此时体力已经快要枯竭,若再战斗个三十回合,只怕难以招架。而其它的三场战斗,袁军将领也占不到便宜,颜良方面也逐渐吃紧毕竟关羽技高一筹,关平与凌统不分伯仲,只有赵云战得相对轻松,倒是张飞被压制,却五十回合也没有败绩。
于是袁尚此时鸣金收兵,数百骑兵上前接应将领们,袁军四位将领也听命逐渐退出战斗。
然而袁军的阵势未改,士气未损,孙权这边也不敢贸然让几位将领冲阵追击,于是也鸣金收兵。
双方都是心照不宣,今天的战斗只是试探,摸摸对手的实力,无论从军阵还是将领的武艺,都点到为止,没有大规模决战的想法。
两军各自撤去,各自举办葬礼。为死去的太史慈和纪灵二人进行祭奠。
袁尚回到营中,长出一口气,但也陷入深深的踌躇之中。
长出这口气是因为己方的武将实力勉强可以与东吴的将领媲美,赵云,颜良,文丑,关平几位武将都有长足的进步,提升许多。脱离了人们印象中的武艺水准。尤其是赵云,武艺精进到肉眼可见的地步,竟然能够正面压制张飞了,可见赵云的枪法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甚至可以说已经是三国第一枪了。
但令袁尚踌躇的是,这个仗怎么才能打赢呢?兵力上相仿,武将也基本持平,谋略和侦查方面双方都是滴水不漏,粮草也都各自充足,就连荆州那边贾诩暂时给出的策略和建议也是坚守城池,按兵不动,不能轻易进攻周瑜所在的江夏镇。淮南这边的战局也陷入僵局,袁尚若是拿出攻城部队,孙权就必然会全军出击和自己拼命,同时毁掉又昂贵又宝贵且极为脆弱的攻城器械和技师。
大战之中,必然有孙权的精锐和猛将攻击攻城部队,混乱的战场上,可谓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袁尚保不住攻城部队。当初攻打陈留使用攻城部队雷公车狂轰滥炸,是因为曹军将领凋零,且骑兵队伍打光了,根本没能力在城外与袁军一战。可是孙权则不然,他目前有这个实力与自己城外一战。今天就是孙权给自己的下马威。
好在众将血战到底,更有纪灵这等忠臣良将誓死为自己杀敌。
袁尚召集司马懿等谋士们商讨战局,寻求突破口。
辛毗给的建议是从许昌调来王牌军队陷阵营和大将高顺,待与孙权城外对决时,有更多兵力和更有战斗力的军团。之后用审配去接替高顺镇守许昌。
但是袁尚总是担心许昌会比较空虚,尽管这个地方目前暂时没有威胁,孙权的军队都在淮南和荆州,不可能威胁到许昌。所以袁尚还是采纳了辛毗的建议。因为正面战场的厮杀的确需要陷阵营这等强悍的军队,单单一个先登营还是不够的。
田畴给出的思路则是可以派出一支队伍,偷袭孙权后方的建业或者庐江,其实只是佯攻,分散和拉扯孙权的兵力罢了。不过就连田畴自己也有些顾虑,认为汝南,寿春,合肥三镇孙权都有兵力,想真正的渗透进入敌后方十分困难,而且粮草补给也是一个问题,只能让这支佯攻部队,不断的劫掠孙权后方州郡的粮食以为继了。
这个思路比较冒险,袁尚没有采纳。
司马懿给的思路是利用主公与孙权之妹孙尚香的婚约做文章,也就是与敌方进行和亲,之后麻痹东吴,并且给东吴一些压力,随后与东吴进行谈判:条件一,让东吴让出淮南之地,条件二,孙尚香嫁到邺城做妻妾。而谈判只是一个幌子,袁尚在谈判期间可以再次寻觅战机,寻找吴军的破绽给予打击。
袁尚倒是比较认可司马懿的“边谈边打”的策略,利用政治联姻手段不断与孙权拉扯。于是,袁尚打算把荆州俘虏的诸葛瑾招来,与他面谈后,接受了他的投靠。不过对外诸葛瑾依旧是孙权的臣子,袁尚是想让他当自己的奸细安插在东吴。并且打算派他去见孙权,让他做媒人和传话人,从中斡旋双方。
诸葛瑾在荆州虽然被俘虏,而且周瑜也怀疑他变节,但是当日诸葛瑾并未出现在荆州城头,诸葛瑾完全可以把对周瑜的欺骗推到贾诩身上,说都是贾诩欺骗自己的仆从去周瑜那里传话,与自己无关。当然诸葛瑾回去东吴肯定也是有风险的,但是袁尚既然这么安排了,诸葛瑾也只能照做。
但是诸葛瑾此时内心则是有些摇摆不定,他既对孙权失望,但又不喜欢袁尚给他的这个冒着风险的任务。所以诸葛瑾此时更像是一个双面间谍的身份。
袁尚专门单独接见诸葛瑾,除了打算让他回去做使者促成谈判局面,并且安排周仓偷偷让诸葛瑾观察过司马懿的容貌与背影,以及行路动作等。这是袁尚背着司马懿而做的事情。
袁尚通过一些传言去验证诸葛亮之死到底是否与司马懿有关。
袁尚问诸葛瑾,孙权是否派他去请诸葛亮,是否因为诸葛亮拒绝了孙权的邀请,诸葛瑾就大义灭亲杀了诸葛亮。
这话问得诸葛瑾一脸蒙圈,诸葛瑾连忙解释,自己并非冷酷无情之人,焉能因为诸葛亮不愿意辅佐东吴就杀了自己的亲弟弟?!而且诸葛瑾把当日的事情告诉了袁尚,他和周泰去请二弟诸葛亮出山,结果到了卧龙岗,草庐一片废墟,全是焦炭,只从尸体的形态上辨别出是诸葛亮。而诸葛瑾说周泰让他去山岗去看几个可疑的人物,他们刚刚下山岗往西而去。
诸葛瑾说他能认得一个人的背影,说那人走路时背影奇特,好似一匹狼在雪地里走路,而且那人隔着老远曾经回头望向卧龙岗,诸葛瑾虽然看不清相貌,但是那个气质与姿势却与袁军之中的一人极其相似。
“可是本帅的军师之一,司马懿?”袁尚的脸色变得愈加阴沉。
“正是此人!”诸葛瑾吞咽了几口口水,还是冒死问出了心中疑惑的问题,“吾二弟之死,可是主公派司马懿去做的?”
袁尚叹了一口气,说道:“好糊涂啊你。本帅是曾经派遣司马懿去招募令弟,而且下的命令是他不愿意投靠,可以把此人绑来,但不能伤及他的性命。我身为一方诸侯,岂会背负杀贤之名?若是如此,今后谁还敢投靠于我?何况我若真的派人杀了你的二弟,岂会容你投靠于我,索性杀了你便是了。焉能用一个仇家做臣子?诸葛瑾,你也是个聪明人,当知道其中的真相和关节是什么!”
诸葛瑾点头称是,之后说出了自己的判断:“那就是司马仲达妒贤害能杀了我二弟。他是发觉我二弟的经天纬地之才干,因此怕我二弟在,他司马懿便再无出头之日,于是违背了主公您的命令,杀了我二弟并且嫁祸给他人!”
袁尚目前已经有了人证,加上赵云之前说的司马懿借自己的手把自己的在荆州的仆从全杀了。可谓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但是袁尚告诉诸葛瑾,有朝一日,他一定会让司马懿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但目前袁尚在用人之际,所以他要求诸葛瑾不要对司马懿显露出任何异样!要诸葛瑾以大局为重,他的仇恨,袁尚将来会替他报偿的!
诸葛瑾无奈之下也只能应允。
随后,他便被以俘虏的身份“遣送”回汝南城,当做被释放的俘虏去促成袁尚的计划。表面上袁尚是想“以和停战”,但真正目的是“以和助战”,希望在所谓“和平洽谈”的幌子下找寻东吴的弱点和破绽,之后出其不意的给予打击。
然而这个计谋被庞统一眼看穿,他告知孙权,诸葛瑾被俘虏之后去而复返,带着所谓的联姻之事而来,其中必有蹊跷。孙权本就不怎么相信诸葛瑾,前番有周瑜来信,讲诸葛瑾极有可能在襄阳城变节,虽然没有实证,但是毕竟是诸葛瑾的侍从来周瑜营中来传递贾诩的假消息,从而被利用施放缓兵之计!
庞统言,诸葛瑾若是变节,则是袁尚拿不下汝南城,无计可施后使用的计谋,想扰乱江东的大后方,之后趁着东吴军队以为和谈之际防备松懈,袁军好找到己方的破绽!
孙权闻言十分恼火,本身诸葛瑾就是当初自己安排做弃子,好拿下荆州中北部的,此番他回来,本就让孙权有些面子过不去。结果又十分身份可疑,于是索性把诸葛瑾交给凌统审讯,要他说出实情。
凌统之父新丧,他本人痛恨袁尚还有一切致使荆州战场失利之人,他本就听说是诸葛瑾的变节导致周瑜攻城不利,父亲凌操才舍命去亲自爬城进攻。这个诸葛瑾算是导致凌操身死的罪人之一。
于是乎凌统可逮到了报仇雪恨的机会,他对着诸葛瑾严刑逼供,折磨得诸葛瑾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全身上下没有一块好肉,就连子孙根都给捏碎了!诸葛瑾本不是什么贞洁硬汉,其实刚上来被鞭挞几鞭子后便招供了。但是凌统为了泄愤,对他使用各种酷刑,最终把诸葛瑾给折磨致死。
孙权得知后,反而赞许凌统审问有功,其实把诸葛瑾给凌统审讯就是卖凌统一个人情的,让凌统对自己感恩戴德的。
诸葛瑾既然已死,自然再无和谈之事,孙权也严加把控后方,严禁一切劝说联姻之事,尤其对吴国太内府之中,采取消息屏蔽,专门让张昭张纮控制好女眷的传闻消息。
袁尚不出两日便得知了诸葛瑾的死讯,派遣诸葛瑾去做奸细、搞和谈的确还是太理想化了,最终没有骗过东吴智囊团,也是情理之中。
然而忽然有一刻,袁尚意识到自己似乎被人算计了,着了道!
算计他的并非是别人,正是自己的谋士司马懿!
司马懿向自己提出“边打边谈”、“以和助战”的思路,这个思路很容易就会让袁尚想启用被俘虏的诸葛瑾去赌一把能不能骗过东吴的谋士们!
而如此一来,诸葛瑾就要冒着性命危险去做“无间道”,其实是所谓的“死间”。十有八九会被拆穿,之后死在孙权之手。
况且诸葛瑾对于袁尚是可有可无之人,所以袁尚肯定舍得用诸葛瑾去赌一把,赌输了无非也就是损失了一个投降的谋士,何况实力也不咋滴。
袁尚意识到,这其实是司马懿用所谓的进谏计策,引导、引诱自己去牺牲诸葛瑾去做奸细。这样司马懿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除掉自己的心头大患!
只怕司马懿早就打听到诸葛瑾当日去过卧龙岗,而司马懿在山岗下的雪地上回头望向卧龙岗时,也记住了诸葛瑾的容貌。如今诸葛瑾被俘虏,虽然袁尚对诸葛亮之死没有表露出任何怀疑,但是诸葛瑾作为这件事的最重要的证人,他只要存活,始终都是对司马懿的一种威胁!
而诸葛瑾被俘虏后,押送到袁尚军中,一直是周仓和亲兵卫队看管,司马懿没机会搞暗杀,而且暗杀的风险太大,若被袁尚知道反倒会引起这位心思缜密的主公的无端怀疑。所以最好除掉诸葛瑾的方式就是借刀杀人和公报私仇!
司马懿的一条谏言,就让诸葛瑾送了性命。
袁尚如同原史中,中了反间计的曹操一般,后知后觉,诸葛瑾死后才醒悟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