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斯特拉等国外车企。
在这些年还是积累了一大批忠实的粉丝。
尽管这几家车企没有公开有关于固态电池的任何数据。
但是他们理所应当的认为会比国产车要好的多。
甚至有些车企的粉丝都已经上升到了宗教教徒的程度。
那种狂热感,直接体现在网络上。
大量的测评博主,开始了他们的操作。
他们不断的贬低国产车,从而去抬高他们所钟爱的外国品牌。
他们的这番操作自然也引发了其他博主以及网友的不满。
于是双方之间便开始了网络大混战。
这场混战毫无疑问,估计得到双方各大电动汽车正式发布之后才会停歇。
到时候胜负自然见分晓。
国产车企这个时候罕见的全部都默不作声。
因为他们都非常清楚,这只不过是合资车企以及国外品牌最后的狂欢罢了。
甚至于到后面,那些支持国产的自媒体也是偃旗息鼓了。
这也让那些喜欢合资和外资的那些自媒体产生了一种错觉。
就是国产车投降了。
却没想到人家只不过是不跟你玩了而已。
普通人可能不知道。
但是那些消息灵通的国产车企就不一样了。
那么早就已经收到消息。
除了炎黄国之外。
哪怕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固态电池,哪怕已经勉强到量产的程度。
无论是价格还是能量密度。
都永远比不上汉唐集团所研发的固态电池。
甚至连龙德时代比亚迪电池等国产电池公司,原本所研发的固态电池项目也都全部放弃了。
不因为别的。
就因为他们所研发的固态电池,基本上都是在锂电池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
尽管也有公司研究钠离子固态电池,但是如果想要真的实现。
想要量产估计最少也得是在2030年以后。
更何况就算这些锂离子固态电池或者钠离子固态电池真的达成量产。
其生产的成本,以及安全性和续航。
都远远不及铝离子固态电池。
在这种情况之下,谁都知道该如何选择。
该放弃的就要放弃。
所以目前几乎所有加入汉唐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18家电池公司。
都毫无例外的采用了汉唐集团所研发的铝离子固态电池。
未来的成本,随着产业链的发展还能够进一步降低。
从而带动炎黄国电动汽车的极速发展。
谁都非常清楚,未来的汽车工业,绝对是以炎黄国为主导。
距离发布会结束已经有几个小时的时间。
到下午三点,各大销售平台以及官网纷纷进行了数据汇总。
当数据传到楚云天的手里。
哪怕是楚云天此刻也感觉到无比的惊讶。
他没想到短短的5个多小时的时间。
深空001以及星空001的订单量居然全部都超过了5万辆。
这大大出乎了楚云天的意料之外。
他原本以为能够各自达到1万辆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却没想到两款车接连超过了5万辆。
甚至轿车车型的深空001的订购量已经达到了6万辆。
照这样下去,当前两款车型的工厂产量,真的未必能够跟得上订单量。
楚云天顿时清楚这是集团的错误估算。
他对于国内的豪车市场确实有些小看了。
这还仅仅只是国内的订单。
他对于这两款车子是非常有信心。
在国外必然也能够火爆。
如此一来当前50万的产量肯定是不够的。
就目前的订单量。
足够两家车企生产两个月了。
而这还仅仅只是开始。
如果按照这样的趋势下去。
2026年之前四个月的订单量超过三十万辆恐怕不是问题。
而且目前在建的超级智慧工厂,可以将产量各自拉高到100万辆。
加起来200万辆的产能,以及五十万产能,应对国内的市场可能绰绰有余。
但如果加上国外的市场。
可能就有些力有未逮了。
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扩大产能。
扩大超级工厂的范围,或者直接建立新的超级工厂。
楚云天立即致电深空以及星空两家新能源公司。
让他们立即对正在建的超级工厂进行再次规划。
对周围的土地进行勘探。
如果有可能直接拿下附近的土地,对超级工厂进行扩建。
至少得是之前的两倍规模。
也就是说一旦扩建完成。
超级工厂的产量将会从原来的原来五十万辆直接飙升到一百万辆。
到时候两大新能源公司的总年产量将超过四百万台。
如此估计便足以应对全球的市场了。
当然具体的产能,还得看实际情况而定。
至于能不能卖那么多,楚云天信心十足。
只要现车卖出去,他相信里面会有大量的汽车测评出现。
现在的订单也只是开胃菜罢了。
两家公司的总裁在得到命令之后,自然不敢怠慢。
第一时间亲自前往在建的超级工厂,进行视察。
不过可惜的是深空新能源公司处于一个科技产业园内。
而这家科技产业园除了超级工厂所在的土地之外。
其他的土地全部都是有主的。
目前根本就不可能进行扩张。
而星空新能源就不一样了。
所在的区域是一个刚刚建立起来的高新区。
土地是非常多的。
所以很轻易的就从管委会那里再度获得1000亩的土地。
再加上原有的土地,共计2000亩。
比起斯特拉在魔都市的工厂还要大。
一旦建成,其年产量将会达到140万辆。
远超斯特拉魔都超级工厂75万辆的年产量。
这也从侧面上说明了由汉唐集团主导的超级工厂,所运用的科技有多么的强悍。
而这也是加持的强人工智能的结果。
所有的产线几乎都是全自动化生产线。嗯
超越斯特拉超级工厂,自然没什么问题。
深空新能源公司以及星空新能源公司自然也有着属于自己的4s店。
不过两家公司此前在新能源领域的实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
所以4s店的数量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多。
甚至在很多地级市都没有这两家新能源公司的4s店。
往往一个省份就两三家4S店而已。
在汉唐集团没有收购这两家公司之前。
两家公司所研发的电动汽车,那就是新能源势力当中的垫底角色。
除了质量还行,硬件可以之外,软件是差的一塌糊涂。
而被汉唐集团赋能之后,直接原地起飞。
不过4s店的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
尽管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已经算是遍地开花。
但依然有所不足。
汉唐集团借用了其他国产车企的4s店。
其他国产车企也很乐意代替汉唐集团为车主提供服务。
直到两家车企的4s店全面开花之后,才会将服务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