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个帽子可不一般,是皇帝的帽子!而在古代,我们都知道人的地位尊卑,主要靠衣着和住所来区分,皇帝的帽子难道还能随便给人戴吗?看看甄嬛吧,就只是穿了一下纯元皇后的衣服,就要被骂,戴皇帝的帽子,这是个什么性质,这是要造反吗?所以看见这一幕,在一边伺候的太监何鼎吓坏了,赶紧制止了他们的玩闹,然后跪下来磕头请罪。结果朱佑樘回来不仅没有生气,还对何鼎隐然有些不满,责怪他跟两个孩子较真,把自己的两位小舅子吓着了。说到这儿我就想替这位何鼎说一句,人家本来是好好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结果到了朱佑樘这里,居然还怪罪人家吓坏了他的小舅子,讲不讲道理呀!这要是在职场中,应该是最惹人讨厌的上司了吧!”

网友们也很是无语:“我要是何鼎,高低得骂朱佑樘两句!”

“当个太监真麻烦,不愧是伴君如伴虎,何鼎这样也真是辛苦了!”

“清官还难断家务事呢,何鼎不明就理的去插手人家的家务事,被讨厌也是正常的吧。”

“可是他又不能不做,不做的话不又会讨朱佑樘的不喜欢,认为他没做好自己的工作!”

“所以这算两头难吗?”

“难道只有我好奇何鼎这个性子,加上这两个国舅爷又性格跋扈,他不会下场很惨吧?”

“这位粉丝可是猜对了,还真是下场很惨!”杜苏苏看见了,摇摇头,满脸都是不赞同,说道:“何鼎不知道是不是没有发现自己的顶头上司不喜欢他这样干,还是天性就比较固执,总之后面他又干了些事儿。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张鹤龄和张延龄年纪轻轻就成了国舅爷,而朱佑樘又极其喜爱这位皇后,理所当然的这两个人被这个皇帝姐夫惯得没样,后来有一次入宫时,这两人居然跑到朱佑樘寝宫的内室,掀起床帐偷看,”

“古人对自己房间的私密性是很看重的,讲究也多,比如书房这种重要的地方, 连一般的仆人都不一定能进得去,卧室这种地方,规矩就更重了,古人聊天基本都在外室,而这两个熊孩子居然不打招呼就跑到人家床上来偷看,怕是放在现代,也是很讨人嫌的。结果这俩熊孩子偷看的时候,又赶上何鼎在屋里伺候,何鼎干脆把俩孩子胖揍了一顿,然后给朱佑樘打小报告,说这俩熊孩子再不管管就要上天了。在拥有后世历史的我们来看,何鼎说的这话并没有错,甚至还说轻了,但朱佑樘不知道啊!他甚至觉得自己身边的这个太监是不是看不惯自己的小舅子,于是朱佑樘没有处罚两个小舅子,反而直接把何鼎下了诏狱。”

“前面我们也聊过,朱佑樘为了哄自己的皇后开心,也为了提高皇后娘家的地位,可是给张家人封了不少的官职,绝大部分官职是挂靠在锦衣卫的,而这诏狱是锦衣卫的地盘,锦衣卫的名声又一向很臭。所以在张家有不少族人在锦衣卫上下任职,完全把持了锦衣卫系统的情况下,何鼎落在张家人手里,还能有个好?果然,没几天他就被杖杀在诏狱里了。何鼎又只是一个太监,身后除了皇帝做依靠以外什么都没有,皇帝又摆明了厌弃他,所以何鼎死了也就死了,连个翻案撑腰的人都找不到。”

杜苏苏讲到这儿,满脸不理解的说:“我就不理解了,这皇位是他朱佑樘,江山也是他们家的,何鼎你只是一个打工人,犯得着这么尽心尽力吗?他朱佑樘乐意宠着自己的小舅子就宠着呗,反正代价又不是你付,结果白白丢了一条性命,多亏呀!”

底下的网友也不理解,还一个劲儿的在找何鼎这样做的理由,有的说是因为何鼎对朱佑樘忠心,有的说是害怕被这两个国舅爷连累,也有的说他性格本来就如此,理由倒很多。

但天幕底下的明孝宗朱佑樘没有心情去看这些理由,只见他看着身旁伺候的何鼎,脸上满是尴尬,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何鼎好歹是从小太监升上来的大太监,脸皮比一般人厚的多,而且身份低微也放得下身段,没敢让自己的顶头上司先开口,而是讨趣的说道:“奴可得好好谢谢这后世之人呐!”

朱佑樘不理解,问道:“为何?难道是他们说了以后可以帮你规避这次死亡!”

何鼎摇了摇头,脸上堆满了笑容:“当然不是,奴可不在意自己,奴只是一个卑贱之人,有或无根本没什么妨碍。”

然后转头就说,语气也稍稍热烈了些:“奴是感谢这后世之人帮您提前发现了一大害啊!有了这后世之人的提醒,想必这两位一定会有所收敛吧!”

朱佑樘听到这儿,想起了让他丢脸的这两个人,又想到他竟然会不管自己这个身边陪伴了很长的太监,再联想到这两个家伙之前干的好事儿,顿时心中一股气涌了上来。

于是二话不说就命令左右侍卫带人去往两位国舅爷的府邸,让他们带自己的口谕,命令这两个无法无天的家伙在府内反省禁闭。

而在一旁的张皇后也知道了自己这两个弟弟干的事儿多不好,没敢求情,甚至巴不得罚的重一点儿才好,毕竟还在罚,就表明皇帝心中还有这两个弟弟,罚了以后不会不管他们的。

何鼎在说完了以后就自顾自的站在一旁伺候着了,只是在听见朱佑樘等命令的时候,眼睛闪过了一丝暗光。

都说太监心眼儿小,何鼎的心眼儿自然也大不到哪儿去,这不立马就引导皇帝给自己小小的报了一下仇。

把朱佑樘的行为看在眼里的何鼎内心还有点儿窃喜,要不是这两位国舅爷平时嚣张跋扈,好事儿一件没干,已经把印象分拉的很低了,这次让他俩被皇帝厌恶还没这么简单呢!

不过何鼎心里也清楚,只要有张皇后在一天张家就倒不了,这两个国舅爷也就倒不了,自己只是一个伺候人的,凭借的是在皇帝身边伺候多年的情分,跟这两位国舅爷没得比,以后还是小心一点儿为妙。

想到这儿的何鼎又望了望天幕,无声的向天幕上的后世之人表示感谢,要不是这后世之人,他还真就栽了,可惜自己没什么功德值,想报答也报答不了。

但转念一想,功德值说白了不就是做好事吗,自己难道不能做些好事?

身为皇帝身边的太监,他捞钱收孝敬的机会多了去,但人在深宫中,这钱也没太大的作用,思来想去,何鼎干脆将一部分钱送到了民间的养济院(明代官方设立的恤养机构,用来收养无家可归之人),也算是给自己积功累德了。

何鼎怎么想,杜苏苏是不知道了,她还沉浸在这两个熊孩子做的坏事儿上:“之前说的不过是一些小事儿,毕竟这个时候他们还没做什么危害国家,危害人民的事,顶多算是比较调皮捣蛋,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但之后他们的胆子可就大的多了。在朱佑樘的纵容和溺爱之下,这两个熊孩子日渐长大,有皇帝宠着,皇后在后面撑腰,加上又没人来管教他们,这不长成个纨绔子弟都不太可能,于是胆子也越来越大的两个国舅爷,开始贩卖私盐,侵占田地屋舍,非法监禁殴打他人,收受贿赂,简直是无恶不作。理所当然,这两人的恶行犯了众怒,官员们纷纷上书请求朱佑樘处罚他们。”

“但我们之前就说了,朱佑樘什么都好,就是对自己的亲人有点儿过分溺爱,所以压根儿没管这些上书请求的奏折,哪怕户部主事李梦阳写了一篇《应诏指陈疏》,对张鹤龄和张延龄的罪行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总结和批判。朱佑樘都能捂住耳朵,蒙起眼睛,当一个瞎子聋子,任由李梦阳好说歹说,就是不处罚这两人。何况之后朱佑樘的丈母娘金夫人还跑到朱佑樘面前哭诉,说自己丈夫去世了,剩下她们孤儿寡母的,外人就来欺负她们了。简直是把黑的都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好一通胡搅蛮缠,让本来心还有点儿动摇的朱佑樘彻底没办法了。”

“但李梦阳的这封上奏也不能不管啊,于是李梦阳就惨了,他在狱中遭到严刑拷打,这里主播认为皇帝是要李梦阳收回这封上奏,或者说承认这封上奏是虚假的,总之 不管怎么样,李梦阳在狱中待了不少的时间。朝廷的官员们得知了这件事,甚至认为大明国祚都要危险了,于是拧成一股绳集体上书要求朱佑樘治张家人的罪。当然这里面几分是文人之间的兔死狐悲的伤感,几分是觉得这两个人侵犯了文人之间的利益,几分 是觉得李梦阳真的不应该受罚,主播我就不清楚了。”

“不过包括当时的首辅刘吉、刑部侍郎李东阳、刑部主事王守仁,甚至连司礼监的太监萧敬都跟文官集团摒弃前嫌,一致对抗张家。可想而知那个时间的张家干的事儿多么的恶心人,连司礼监的太监都给得罪了。”

一位网友不可置信的说:“天呐,起猛了!看见明朝的太监和文人居然会联手了。”

其他网友也说:“这张家得多讨人嫌啊,太监和文官不是互相看不惯吗,还能联手?”

“看看他们之前干的那些事儿吧,贩卖私盐,侵占田地屋舍,收受贿赂,是个人看了都得生气,也不外乎文官和太监都能联手了。当然,贪官除外!”

也有网友开玩笑的说:“说不定贪官也讨厌他们,毕竟他们干的这些事儿算是跟贪官们抢钱了!”

“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思路,好像还说得通!”

“这么说来那张家的两个小子岂不是万人嫌!”

“还有他们的姐姐和姐夫呢,不是万人嫌,这两人可宠爱了他们了!”

杜苏苏没管网友们的讨论,继续讲着:“哪怕是这样了,面对铺天盖地的舆论压力和朝堂压力,朱佑樘依然没有动张家人一根汗毛,像成了一个木头人似的。但是他没有任何理由和借能给张家人脱罪,群臣那边不好交代呀,只好在群臣面前装可怜,流着眼泪说:‘不必再说了,我只有这一门亲。’这是暗示自己兄弟姐妹凋零,生母家族叛乱获罪,已经没有什么亲人了。皇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底下的大臣还能怎么办,当然是选择原谅了呗(阴阳怪气) !所以在朱佑樘还活着的时候,张家的人靠着这门姻亲,着实是过得很好!做了那么多坏事儿,愣是一点儿惩罚没收到。”

就在明朝的百姓要喊“苍天不公”的时候,天幕上的杜苏苏转头就说:“那么嚣张的人,自然是没有好下场的!”

天幕底下的老百姓松了一口气,被听到这个消息,匆匆赶来上奏的大臣们包围的明孝宗朱佑樘也松了一口气。

毕竟小舅子是小舅子,皇位是皇位,他还是分得清轻重的。

于是一群大臣、一个皇帝,还有皇后,集体望着天幕,就为了听两个熊孩子的下场!

当然,文官是想要处罚这两个国舅爷,皇后和皇帝则是在想怎样才能让这两个人从这旋涡中脱身,但大家还是很统一的听天幕上的后世之人讲。

杜苏苏也不负众望,直接就说了起来:“张皇后与朱佑樘只有十八年夫妻缘,在朱佑樘死后,她的儿子朱厚照继位后,但是朱厚照不喜欢自己这两位舅舅,因为朱厚照在位时期,朝中官员弹劾张家人的奏折依然像雪片一样飞来,比他爹在位的时候还要恐怖。 正德八年(1514年),张延龄的心腹家奴的父亲曹祖出面告发张鹤龄和张延龄,指证他们虐杀家奴,侵占田地,卖官鬻爵,甚至有谋反之心。连自己的心腹家奴都忍受不了张家人的恶行,可想而知这张家人是什么样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