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这个位置有魔力,竞争上岗的人超多,朱棣也算其中一个有能力的,干的比他那个侄子好太多。”
“可不是,就好比《永乐大典》,虽然它失传了,我们不清楚它的具体内容,但是它的地位非常崇高,这也是朱棣的功绩之一呀!”
“说起这《永乐大典》,我就想问一问老祖宗们,为什么不把这样珍贵的书好好保存,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是看一看我们中国古代丢失了多少文献,这可都是中国文化的损失啊!”
“就是,自然损失,没有流传下来就算了,就害怕遇到那种喜欢搞文字狱的君王,动不动就来个焚书,害得那些珍贵的书籍都没有保存下来!”
“要是能回到过去,我一定要告诉老祖宗们,你们的书真的很值钱,很有价值,好好保存下来不好吗?”
“别提这些了,我就想知道那些喜欢厚葬的人,光陪些金银珠宝有什么用,你陪葬一点儿书籍呀!”
“没错,这些人陪葬都不多,陪葬一点书籍,看看那些金银珠宝陪葬的人的墓,哪个不是早早的就被盗墓贼给挖开了,汉武帝刘彻的墓,甚至在他死后的第一年,就有了被盗的痕迹,毕竟在刘彻死后,他的陪葬品就出现在了市场上倒卖,可想而知那些盗墓贼的猖獗!”
“提倡薄葬不好吗?那些金银珠宝陪葬进去又没什么用,只会引来盗墓贼的觊觎,要知道刘小猪的墓,可是不知道被盗了多少次,还有其他汉朝皇帝的墓,也是一个待遇,个个都被盗,盗洞数不胜数!”
“这么一看,让我们这些后人挖了倒也好,毕竟还能保护一下!”
“可不是嘛!我记得是哪个倒霉皇帝尸骨都被泡在水里,还有的皇帝在自己的墓葬里尸骨都找不齐全!老惨了。”
“你说的好像是清朝的皇帝,据说清朝皇陵修的地方不好,有好几个皇陵都有进水的迹象,死了以后尸骨都得泡在水里也太惨了!”
“这么一看,皇帝们的皇陵还真是多灾多难呢!”
“也只有武则天和她丈夫李治的墓葬比较好吧,毕竟那些盗墓贼愣是没有找到这座墓葬的位置,也算是一大奇迹!”
“听说成吉思汗的墓也找不到啊?”
“这个好像是因为蒙古族的习俗是万马踏平,上面并不会像中原地区一样设立明显的标志,被马踏平以后又长出了草,在茫茫大草原上,谁找得到啊!”
“成吉思汗的陵墓是有的。成吉思汗陵原为全体蒙古民众供奉的“总神祗”-八白宫(室),即八座白色的毡帐,是供奉祭祀的地方,而不是埋葬金身之地,所以我们并没有找到成吉思汗的埋葬之地,可能真的是万马踏平了吧!”
“不得不说这方法是真的好,毕竟从来没有听说过成吉思汗下葬的那个墓被盗过,这让那些天天被盗的皇帝情何以堪?”
“注意,我们不是在讨论《永乐大典》吗?讨论陵墓干什么!”
“好玩儿呗!”
“这些皇帝天天想着长生不老,殊不知此后照样是黄土一捧,所以那些天天想要追求长生的皇帝到底在想什么,人间的富贵他已经享受到了,还要其他的干嘛!”
“都是贪欲在作祟呀,有了这个自然想要那个,让自己永远富贵下去不好吗?”
网友们的讨论总是稀奇古怪,话题转变的也很快,开始还在讨论《永乐大典》,现在已经开始讨论皇帝的陵墓和求仙问道的故事了。
倒是底下听着天幕的朱棣很生气,自己好不容易下令编撰成功的《永乐大典》在后世居然失传了,这简直太让他失望和愤怒。
参与编撰的人也很生气,这些都是他们的功绩呀,本来还指望着能靠这本书名留青史呢,结果现在连书都没有了!
于是无论是皇帝还是底下的大臣,第一时间生出了同样的想法,那就是把《永乐大典》多编撰几份,保存起来,绝对不能让他在后世再失传了!
朱棣甚至直接放出话去,要在自己的墓葬里陪葬一整套的《永乐大典》。
旁边那倒霉的,没眼色的太子朱高炽有点儿迟疑的说:“父皇,《永乐大典》陪葬在陵墓里会不会有点儿不太好,后世之人好像十分擅长挖墓!”
朱棣没好气的对着自己的大儿子吼道:“我难道不知道吗?反正总要被挖,挖给后人展览,总比给盗墓贼强得多!”朱高炽被骂的唯唯诺诺。
看见老大被骂,剩下的几个儿子悄悄摸摸的高兴着,眼睛里的野心都快透出来了。
谁能想到朱棣忽然转头就骂起了他们,还是那几样,骂他们整天不干事儿,骂他们就想盯着自己屁股底下的位置 主打的就是一个雨露均沾!
几个儿子忽然被骂到还是挺委屈的,父皇这几年的心情是越来越阴晴不定了,往往他们还没做什么就会被骂。
在一旁的徐皇后倒看的清醒,这是自己的丈夫在嫌弃自己的儿子野心太大,能力却匹配不上野心而已。
这段时间天幕出现了,给了朝廷无数的好处,但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事情太多,不可能每一件事情都要皇帝亲自去管,一些重要的事情总要委派自己的儿子,老二、老三想的事情越来越多,野心也明显膨胀了起来,手段也越发明显了,真不怪自己丈夫看不上他们!
其他暂且不提,听到天幕上的后世之人提到自己的墓被盗了的皇帝,眼睛都要气红了。
尤其是刘彻,当他听到自己墓里的陪葬品,在自己死后第一年就出现在了外面,刘彻内心咬牙切齿,恨不得把那个盗墓贼千刀万剐。
甚至眼神化作刀刃,止不住的往周边的官员扎去,尤其是负责他陵墓建造事宜的官员,他刚死,市面上就出现了他的陪葬品, 这说不是内鬼,谁信呀!
被刘彻盯着的官员身子都在发抖,这位皇帝别看平时笑呵呵的,真论起来可不是个好相处的,看看他平时的手段就知道了,可是一个爱欲其生,恨欲其死的典型代表。
对他有用,他可以把人从一届草民提到大将军,对他没用,他也可以将人从丞相的位置直接拉到刑场上。
周围的大臣可以说是被他训的服服帖帖的,此时忽然被这样的目光笼罩着,内心都忍不住怨恨那个管理陵墓建造事宜的官员,你说你干什么不好,非要去偷那点陪葬品,现在好了,所有人都得遭罪!
那位负责陵墓建造事宜的官员被周围的同僚用怨恨的眼光盯着 ,怎么能没有感受,可他实在分不出心力来讨好了。
因为上头皇帝的目光已经耗费了他全部的心力,说实话,建造陵墓这件事情油水挺大的,更何况汉朝的皇帝是出了名的看重身后事,汉武帝的陵墓甚至直接建了好几十年。
所以,不出意外,这位官员在建造陵墓的相关事宜上贪了不少钱,以前皇帝不知道还好,现在陪葬品被倒卖的事情提了出来,可以想见自己肯定要被皇帝严查,贪污的事情也瞒不住了。
想到这儿 这位官员的冷汗就已经浸透了衣衫,按照以往的惯例,这一次怕是在劫难逃了!
……
明朝皇室里的暗波涌动和汉武帝时期的清扫活动暂且不提。
杜苏苏这个时候要开始放大招了:“众所周知,朱棣这皇位是抢来的。本来人家也没想抢皇位,但奈何侄子苦命相逼呀,杀了自己好几个叔叔,这可不把朱棣给整怕了吗!朱棣的名声还挺大的,那不知道大家对于他当年装疯卖傻,躲过自己侄子监察的事儿知道多少!”
有网友比较了解,直接说道:“主播说的是朱棣装疯吃屎那件事吗?”
“没错,就是那件事!”杜苏苏笑着确认道。
刚刚吼了自己的儿子几句,因为听到皇帝的墓被盗了的恶劣心情有所好转,结果转头就听见了自己吃屎的传言,气得朱棣的胡子、头发都往上冲,形成了真正的“怒发冲冠” 。
看见周围大臣若隐若现的目光,朱棣清楚自己不能就这么沉默下去,加上他心里面确实生气,也就不怕天幕后面的神仙怪罪了,朝着天幕就大吼一句:“老子才没有吃屎,哪个瘪犊子玩意儿造的谣!”
吼出来了以后朱棣的心情好多了,只是周围的大臣,特别是年轻的大臣,偷偷摸摸打量的眼光实在让人讨厌!
不过好在,杜苏苏没过一会儿就开始解释:“有人对朱棣的评价是:戏精,靠装疯卖傻掩饰夺位野心,一生战场官场杀人如麻,然而大明最盛也是他。那他是如何装疯卖傻成功演示了自己的夺位野心呢?首先第一步:拉的下脸!他好歹是当了那么多年的将军,兵法用的比谁都熟练,于是先发制人,认真地扮起了疯子。先是在街上疯跑,对着路人大喊大叫,然后到处去抢别人的食物,狼吞虎咽。为了不露出破绽,还整天睡在大马路上,活生生一个真疯子模样。你们想想,堂堂一个王爷居然把自己搞得如此狼狈,这得下了多大的狠心呀!”
“但是这还没完,朱棣的演技很好,瞒过了城中最初的一批间谍,事情呢也传到了朱棣他侄子朱允炆耳中,但朱允炆并不相信,自己这个四叔这么强,怎么可能突然就疯了?于是派了两拨人明里暗里的到燕地去打听虚实。”
“朱棣一看,我都做成这个模样了,你小子居然还不相信,是不是看不起我!但奈何形式比人事强,这个时候的朱弟还没有实力同自己的侄子朱允炆打,于是只能继续装疯卖傻!所以朱允文派去的人发现,在酷暑难耐的夏天,朱棣竟然穿着厚厚的棉袄围在火边取暖,并且瑟瑟发抖,并且还胡言乱语,这一次的表演取信了朱允炆,朱允文真的相信了自己的四叔疯了,于是就放松了警惕,后面的事我们就知道了!”
“不过我要澄清的一点是,朱棣他真的没有吃过屎,这件事不是他做的。用脑子想一想也知道这个传言不可信呀,当然我知道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有电视剧误导,但我还是得说一句,史料中并没有记载朱棣吃屎这件事。文献资料是这样说的:帝为燕王时,欲举大事,诸官属以变告,建文帝下诏切让,乃称疾佯狂,走市中,夺食饮,语言错乱,或卧土壤中,晕仆者弥日。异幸无事,布政官入问疾,时六月,拥烘炉坐,且呼寒云。--《明朝小史》”
“这还只是其中一个文献资料,还有其他的资料是这样说的:王乃佯狂称疾,走呼市中,夺酒食,语多妄乱,或卧土壤,弥日不张、谢贵入问疾,王盛夏围炉摇颤曰:“寒甚。”--《明史纪事本末》
以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为北平都指挥监燕,燕王佯狂,为涩舌,称病甚。--《名山藏》成祖乃佯狂称疾,走呼市中,夺酒食,语多妄乱,或卧土壤,弥日不苏,张昺谢贵等入问疾,成祖盛夏拥火,犹自谓寒甚。—-《鸿猷录》
至国后称疾,佯狂走市中,夺食物饮酒,语言蹇乱,或食土壤,或晕仆弥日。昺等尝问疾殿中,文皇拥红炉犹呼寒。昺叹息而出,诚密语云:“非病也,不得于上故耳。--《姜氏秘史》。综上,朱棣在装疯装病期间,最多也就是在大街上跟人抢东西吃,胡言乱语,吃生鱼;亦或者在夏天的时候烧炭炉盖被子,远远没有达到要吃屎的地步,这很明显是对朱棣的一种抹黑,甚至是污蔑!”
“传这种谣言的人我真的想知道,他不害怕老祖宗上来找他吗?反正我是不敢乱传这样的谣言的!所以再说一次 真的没有这种事情,不要再乱传谣言了!”
其他朝代的皇帝听见了这个谣言,心里顿时一惊,之前的谣言最多是丢点儿面子,甚至有的不能说是丢面子,只能说是展现个人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