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结果正当汉武帝高兴之时,天幕上硕大的红字给了他当头一棒,原来那所谓的能够延年益寿,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能不能延长寿命还是要看具体情况。

汉武帝又想起刚才自己买下的书,不禁感到一阵委屈,正想生气,但转念一想,天幕只是说没有绝对让人长命百岁的效果,但也是肯定了能够让人身体更加健康,所以勤加练习,效果肯定也是可以的。

更何况上一次天幕说朕活的太久,做了一些错事,那这么看来朕的寿命还是很长久的。

这么一想,汉武帝又不再生气了,他甚至命令身边的官员,让他们在天幕将书送来之后,将里面的内容摘抄下来,分发下去,让那些大臣也来练一练。

唐朝李世民时期,听到这个消息的反应就要小一些了,虽然李世民知道了这本《养生的108种方法》的效果不如主播吹嘘的那样大,但是也不太失望。

甚至还反过来安慰那些觉得失望的大臣们。尤其是那些被伤痛折磨的武将,他们常年征战,身体受损的厉害,也害怕自己将来死在病榻上,所以对这本书的期望远超之前的任何一本书。

结果却被天幕告知这书的效果没有那么好,一瞬间心里的失望简直冲破了天际。

还好李世民从一开始就没有相信有一本书,只要学了就能够让人长命百岁。何况主播自己也说了要认真学才有可能,并不是保证一定能长命百岁,那时李世民就觉得这本书可能只有延年益寿的效果,因而看到了天幕上的通知,也没感觉特别的失望。

明朝的朱元璋反应就更加搞笑了,当他看到之前那么批判他的主播在卖力的吆喝,第一反应就是不想买她的书,但这个后世之人卖的书又十分有用,对天下百姓大有益处。

于是朱元璋还是来看天幕了,结果听了一大堆不切实际的谣言。正当朱元璋想回宫,不想听前面其他朝代的内容, 想着讲到明朝再来听。

结果刚把胡亥的谣言听完,就看见那个主播在那里卖一本养生的书。朱元璋也并不是不想要活的更久,只是他被这个主播骂了那么多次,几乎只要提到他都是在骂,导致他对这个主播的印象十分的不好。

因此当看到这本书时,朱元璋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主播在骗人。结果还没等他说出来,周围那些已经被主播的广告话术冲昏了头脑的大臣和儿子们,就已经开始抢购书籍了,还好只有两个人抢到了,没有浪费太多的功德值。

还没等朱元璋骂完他们,天幕上就把这本书的真实情况写在了上面,于是朱元璋见到这儿骂的更起劲了!

朱棣也是那个手快的一员,凭借他优秀的手速抢到了那本书,此时正在被自己的老子扯的耳朵骂!

朱棣很不服气,即使看见了天幕上的大字,朱棣也还是相信这本书能够让人长命。

老子要打儿子,并且这个老子还是皇帝,朱棣根本没有任何抵抗的办法,只能任由自己的老爹扯着自己的耳朵骂自己,最后还是老大朱标拦下了自己的父皇,缓和了一下父子间岌岌可危的亲情。

这些人的反应在系统的预料之中,见他们没有疯狂的痴迷于这本养生书籍,便也不再管了,收拾收拾,安排了一个子系统继续盯着后,就又去修复自己的零件了。

而另一边,把没有抢到书的网友们安抚好的杜苏苏收拾了一下自己,看到网友疯狂抢书,杜苏苏再次决定 下一次准备的书一定要多一点,不然每次都要安抚那些没有抢到的人也太累了。

正当她想继续跟网友聊下一个皇帝的野史时,手机铃声又响了。

杜苏苏拿起手机一看,之前打来一次电话的快递员又打了一个电话来,告诉杜苏苏她准备好的快递已经打包好了,马上就发出了。

杜苏苏没有在意,她相信自己的闺蜜能够做好,回了一个知道了,就继续跟直播间的网友们聊天了。

但杜苏苏可不知道她当做礼物送出去的种子给了后世的老祖宗们多大的惊喜。

系统将直播间所卖的东西送到不同的位面也是有条件的,一般都是等这些货物打包好,在送快递的途中将东西送到不同的位面之中。

系统0134留下的子系统很负责任,快递站的工作人员刚将包裹放上车内,子系统就马上把这些包裹偷了出来,送到了购买的人手中。

就这样,不少本来还在听天幕的人突然被礼物砸到了头上。本来还很生气,以为是谁砸他们,结果一看是天幕上后世之人发的礼物,也不嫌弃礼物刚刚砸了他们的头, 而是立马将掉在地上的小包裹捡了起来,打开查看是什么东西。

拥有功德值的人大多品行良好,那些管理国家,治理一方的官员也是拥有很多功德值的,因此有能力购买书籍的大多是皇帝和他的大臣们。

所以上一次主播抽奖,绝大多数还是由皇帝和大臣们得到了。因为礼物是直接被送了过来,所以不少得到礼物的大臣或者皇帝,干脆就直接在众人面前将礼物打开,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

明朝位面,朱元璋在位时期的朱棣抽中的种子是红薯。在上一次直播讲隋炀帝故事的那本书里,明朝的众人就已经知道了有土豆,红薯和玉米这三样十分高产的作物。

因为书中有提到过这些作物是海外流传进来的,他们也曾尝试着去找,除了红薯以外,剩下的两样土豆和玉米他们都已经找到了。

只不过相对于书中所说,他们从找到的地方也看到了这两种作物的产量,以单独的亩产量来看并没有那么的高,而且与书中的形象有些差异,也并不是十分容易种植,不知是不是种子有什么问题,所以一开始朱元璋对红薯种子并没有抱特别大的期望。

(玉米16世纪时传入中国,最早记载见于明朝嘉靖三十四年成书的《巩县志》,称其为“玉麦”,土豆最早传入中国的时间则是在明万历年间,这里作者稍稍的改了一下,改为这两样在明朝初期就已经传入了,主要是为了让朱元璋更重视海外,不要随便开海禁)

不少大臣最开始还以为这本书里说的是假话,或者找到的是与这两种作物相似的东西。但是这些种子即使质量不好,一亩地的产量也比一般的水稻或者粟多一倍以上。

因此大明的君臣还是十分看好这些种子的,就算不能当主粮使用,用来救荒也是不错的选择。

谁能想到这一次天幕直接把他们找不到的红薯给送了过来,里面还放着红薯的“前世今生”,原来是红薯传入中国的过程,以及红薯的种植方式。

只见上面写着:明万历八年(1580年),陈益随商船从虎门出海到达安南,并在当地吃到一种香甜软滑的“红薯”,觉得可以引种回去。之后,陈益冒着杀身之祸收买酋卒,将薯种藏匿于铜鼓中成功带回虎门。当陈益刚将薯种种于花坞间,便被人诬陷入狱,出来后红薯已经长成,香滑不减异邦。从此红薯在明朝流传开来,活人无数。

李善长感叹到:“民间自有高人在,如此侠义之辈,竟被人诬陷入狱,是官吏的失职啊!”

朱元璋也认同的点了点头:“有此人,乃是大明之幸,若他活在当朝,就凭他为明朝带来了红薯,朕定要封他为国公。”

刘伯温也在一旁笑着说:“若是陛下,自然不会让有功之人受委屈,不过我们也不必羡慕后来人,现在红薯的种子不就在这儿吗?只要我们小心耕种,再将种子分发给民众,想必我明朝的人口会大幅增长”

在大殿上的文武官员也听见了刘伯温的话,他们眼神火热的看向吴朱元璋手中的红薯种子,不住的连连点头。

跟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文武大臣们,很多出身都不太好,自然知道饿肚子的滋味,也能明白这些高产作物对民众的重要性,因此看向红薯种子的眼神像是要把种子吃了一样。

“给我看看、给我看看!” 明明是自己抽到了奖励,却不能看一看,被忽略的朱棣很是生气,在旁边又蹦又跳,可惜被自己的老子无情的镇压了。

在一旁的朱棣不甘心自己受到忽视,却又插不进老爹和大臣们的对话中,只能拿起放在另一边的红薯种植介绍看,只见上面写着:红薯适合在气温稳定在15摄氏度以上的春季和夏季种植。选择肥沃土壤,或施入有机肥养分供给。生长期约3-4个月,成熟的红薯苗……

朱棣对这些不感兴趣,反正红薯种子只有那么一点儿,也轮不到他来种,父皇肯定会让精通种地的农民来种这些种子。

那册子只有小小的三四页,朱棣随意翻了翻,就翻到了最后一页,上面是红薯收获的注意事项,只见上面写着“淀粉红薯:春薯亩产8000至斤左右,夏薯亩产3000至6000斤左右,种植较多时,收货前请准备好储藏仓库,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看见红薯惊人的产量,朱棣吃惊的张大了嘴巴,但手里还紧紧的捏着那本种植手册。

良久,朱棣突然爆发出一道尖锐的爆鸣声,那声音冲破云霄,仿佛要把屋顶震塌了,把在一旁讨论的朱元璋和大臣们吓了一大跳。

刘伯温捧在手里的红薯种子差点儿被抖了下去,身边的人连忙护住红薯种子。

朱元璋生气的转头看过去,看见发出声音的是不省心的老四,气急败坏的骂道:“你这狗东西,突然发出这么大的声音干什么,想要吓死你老子好提前登基上位吗?”

“不、不是、不是!”朱棣被朱元璋这么一吼,反而从刚才被惊吓的状态中回了神。

“那你要干什……” 朱元璋的问话还没有问完,就见朱棣用近乎崇敬的姿态,把那本种植手册用双手捧着,递给了朱元璋。

朱棣连话都不敢说大声,只能用眼神示意老爹去看种植手册上的字。

朱元璋看朱棣这样,也想知道他到底在搞什么花样,于是将那小小的,花花绿绿的种植手册拿了过来,仔细的看着。

然后,看到了红薯那惊人的亩产量的朱元璋也像自己的儿子朱棣一样,发出一道尖锐的爆鸣声。

这一次诸位大臣有了准备,倒是没有被吓得太严重,但大臣们实在太好奇那本种植手册上写了什么,能引得皇帝和皇子接连发出那么奇怪的声响。

太子朱标也对此感到很有兴趣,探出一个头去看老爹手上的种植手册,然后毫不意外的,朱标也发出了受到惊吓的声音。

武将常遇春坐不住了,他性格本就大大咧咧的,丝毫不把自己当外人,也探头过去看那小册子上面到底有什么。

结果还没等常遇春把头探过去,朱元璋就用恍惚的语气叫人:“百室(李善长的字)啊!”

虽然好奇那小册子上到底有什么,但李善长还是连忙回答:“陛下,何事?”

朱元璋的语气还是带着恍惚,问道:“之前找到的那两种高产作物,他们的产量大概是多少?”

周围的大臣听见了,心思微动,难道这红薯的产量有所不同?

被问话的李善长回忆了一下,回答到:“黄金麦,也就是后世之人所说的玉米,找到的会种植的人说,亩产量大概有5石,至于土豆,亩产量可以达到7石左右”

(明朝一石在120斤左右,一亩地在614.4平方米左右,与现代的666.67平方米差不多)

“那你知道这个红薯产量是多少吗?”朱元璋眼神紧盯着红薯,一刻也不放过,问道。

李善长看朱元璋的反应就知道,这红薯的亩产量应该低不了,但这是他的顶头上司,可不能这么说话,那不叫胆子大,叫没情商,更何况他这个上司还喜欢动不动就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