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章有实权的生产主任

要不是镇政府有人来请,沈红莲都不知道镇上还有服装厂。

之所以请沈红莲,完全源于王书雯的衣服。

同样是列宁装,沈红莲做的就是比别人合身,好看。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沈红莲当即就和厂长去了镇上,看到三间民房大小的所谓厂子,沈红莲差点吐出一口老血。

厂里只有三台缝纫机,倒有十五个人在折腾。

想到生产队安排两三个人在缝纫室,沈红莲一直觉得像养老院。再看镇上这个服装厂,简直是老干部疗养所了。

难怪要号召上山下乡,号召城里人下放农村,闲人实在太多。

沈红莲不明白,为啥解放前可以有那么多城里人,现在咋就不行了呢。

哦。城里人靠商业生活,现在不允许经商了,闲人当然就多了。

厂里原先只生产短裤背心,很少做长裤衬衫,中山装列宁装更是想都不敢想。

可见这里的技术有多差劲了。

集体所有制的厂子,产品由厂子定出厂价,由公家统一收购销售,由各地供销社按出厂价定出零售价和所需票券,不用担心卖不掉,更不担心是否盈利。

在这无忧无虑躺赢景况下,干嘛还要创新呢,干嘛还要改变搞其他样式呢。

技术好的师父脾气就大,动不动就和干部顶嘴,似乎除了他们厂子就转不起来。

这个时代的厂子转不转得动,和产品质量样式关系都不大,师傅手艺再好又能怎么样,不搞其他创新就是,不用不好好听话的就是,反正厂子又不会垮掉。

基于这种原因,厂里没一个真正的裁缝师傅了。

全是老实听话特别好管理的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好工人。

如同有祖传酿酒技术的季家也被辞退下农村一样。

因为没人会做,厂里的人员衣服也得靠买。买来的衣服又不怎么合身。

镇政府可不管这些,下了个给办公人员做工作服的艰巨任务。

原先附近的几个老裁缝师父都曾在服装厂里待过,现在去请岂不是自讨无趣。

找沈红莲这个自学成才的高手就理所当然了。

一个小女孩罢了,给几粒糖就行。

厂长说了官方对工作服的要求,手忙脚乱地摊开布,请沈红莲划线剪裁。

沈红莲看看厂长,笑问,工资怎么算?

厂长一愣,根本没想到小丫头会要报酬。帮点忙也要钱啊?

沈红莲脸色一寒,原来你想让我白做啊?

你不都是义务帮队里做衣服的么?

队里有给工分,而且是长工。你这应急短工,没三倍工资可不行,而且,我不要工分,只要现金。你们的衣服,也不能用工分换吧。

你——一点集体意识都没有。

你有集体意识,怎么没把家里的东西拿出来和大家共享的。帮你白做,做的衣服你去卖钱,功劳都是你的,想得真美。快送我回去,这活给钱也不想干了。

厂长怒道,给你面子才让你来的,帮一点点小忙就要钱,真是给脸不要脸。

沈红莲一点都不急,我去你家求你了?

厂长冷笑,亏你还是县里表扬的模范呢,一点无私奉献精神都没有。

你能无私奉献,那就快点回去把你老婆女儿叫出来让大家共用吧。

你——简直不可理喻。

哈哈。我不可理喻,你又上了哪门子道?白占便宜,还觉得理所当然。我就喜欢你这种自己狗屁不是,还要站在道德制高点要求别人的人渣垃圾。有了你这样的无耻杂碎,我感觉自己还不算坏。

和这种人争论没意思,看厂长气得脸红脖子粗,沈红莲摇头笑笑,不再啰嗦,转身就走。

出了厂门,回头看厂长没跟上来,更是大笑。

独自走向镇政府,心情居然还不错。

门卫看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并不刁难,说宣传办在第三排第一间,让沈红莲自己去找。

看着镇政府新修不久的四排砖瓦房,沈红莲再次苦笑。

这房子比镇中学好多了。

不由想起建国前某个地方官员说过的话,大意是,如果政府办公的房子比学校好,那这个政府就是不称职的。

嗯。新国家新社会可不是以前,必须砸碎万恶的旧社会。

政府条件不好,还怎么为人民服务啊。

很快找到地方,镇宣传办就在镇长办公室边上,王书雯一遍翻报纸,一遍写稿。

看到沈红莲,王书雯有点小惊。听到事情经过,又有点很无奈的小怒。三丫头根本就不该来,不过,现在到处宣传学习,成天叫人做好事,弘扬无私奉献。厂长这样的做法,再正常不过。

沈红莲说,我知道当前形势,只是看不惯那家伙的嘴脸。

王书雯看看办公室里其他两个人,对沈红莲眨眼,示意她少说。

那两个人确认了大名鼎鼎的三丫身份,居然无动于衷,装模作样地认真阅读写稿,引得沈红莲暗暗发笑。

孬好也是镇级公务员,怎么可能向农村一个小丫头请教。

凭他们的水平,沈红莲也不屑教他们。

互不牵扯,敬而远之最好。

历代统治者或许就是因为这个不是面子的面子带着整个民族停滞不前的。

沈红莲说了自己想搞服装厂的想法,让王书雯去请示镇上一把手。

一个多小时后,镇长总算开完了会,听到汇报,亲自来到镇宣办。

寒酸一番后,沈红莲将自己办厂的意图说了。什么服装我都能做,保证质量比市面上的好。条件是,政府只需安排一名会计,一切账目需要贴在墙上公示。其他工人我自己负责审核招募,表现不好,有权决定去留。

镇长很为难,捣腾出几间公房不是问题,票卷也可以向上级申请,可现在正加紧建设公共设施,扩大粮站以备战备荒,创建初中扫除文盲,完善医疗让人民病有所医,都是利国利民的大事。购买缝纫机和布匹的钱比较难安排。

沈红莲说。如果镇上没钱,我可以先垫付。但有个条件,政府收购价得按照公家供销社的价格和票卷付给我。一是要收回成本,我的钱不能白给。二是有了钱,才能扩大生产。只要质量过硬,县城的厂子和机关单位的制服都能拉过来,我还能给他们定制市面上买不到的款式,保证合身好看。

镇长想了想说,这样吧,我马上召集人手,开了会议再决定,你和王书雯也一起参加吧。

与会的竟然有二十几个人,可见一个镇级管理部门有多臃肿了。

开始所有人都认为镇上已经有了一家服装厂,再弄一家还不如把原来的厂子扩大,可以节约不少成本。

听说生产经营需要的钱暂时不用政府出,反对的人立马同意。

只要不出钱还能办事出政绩,啥都好说。

这种事就算六十年后官方都会一路绿灯。

人员分配上,让一个小丫头担任厂长显然不行,必须由政府安排一个厂长和一个采购销售员,沈红莲只负责生产。

沈红莲提出让她的三哥沈红宝担任购销员,并暗示自己认识县里一把手,有这层关系,不愁接不到单子。

嗯。她得提前着手培养三哥的交际管理能力,以便将来为己所用。

建议被采纳,当即决定由镇上一个副主任暂时兼任厂长,直接从政府部门调了一个会计。

双方很快达成了初步合作方案。

反正一个小丫头片子,再聪明能折腾多大,办砸了,亏的也是她自己的钱。房子永远是公家的。

公家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协议决定由镇政府提供厂房场地,安保设施,以及厂里所需的各种票卷。厂长、会计、门卫由镇上调配。沈红莲负责购买前期生产所需的缝纫机、布匹、制衣配件等生产设施。

二是材料购买和人员调配等生产方面的事,由沈红莲全权负责,其他人不得干预。有关服装厂的任何事宜,必须得到沈红莲的签字才能执行实施。

三是沈红莲不拿工资。工厂盈利后,将陆续归还沈红莲的个人投资。投资收回后,以分红形式不定期结算纯利润,沈红莲和镇政府各拿纯利的一半。需要扩大生产事宜,由沈红莲决断。

四是所有账目和决策必须公开公示,接受政府和群众监督。

镇上第二天就和沈红莲协商了具体细节,怎么解决有可能出现的矛盾,沈红莲以前世几十年的见识和经验,尽力将合约细化。

整整商讨了一整天,第三天继续,到第五天双方才对各种细节表示认可,签订了合作协议。

沈红宝被调离武装部,和厂长会计一起着手安排厂房,购买各种物资。

这个时代办厂就这么简单,不需要营业执照银行账号和各种审核,领导一句话就完事。

沈红莲看中了镇边上的一座房子,原先是个小地主家的,地主被政府镇压后,房子就归了集体。里面成了几个镇政府工作人员的宿舍或休息室。

房子左右都有不小的空地,便于扩展。

第二服装厂正式挂牌成立。

这个名字是沈红莲取的,镇上第二个服装厂嘛,没毛病。

心里,沈红莲是有野心成为全县第二甚至全省第二的,但这心思不能说。

王书雯亲笔写了招工启事贴到镇上的宣传栏。

招工条件本着新社会人人平等的原则,男女不限,户籍不限,年龄不限,文化不限,健康与否不限,各种不限。

只要是个人,只要过了面试这一关,就能成为新厂学徒工,拿公家规定的徒工工资。能不能转为正式工,得看个人的表现了。

这种情况从没见过,很快轰动开来。

县镇到处都在动员下放到农村,这消息无疑是不小的的喜讯。即便招收名额有限,也足以让许多人兴奋。尤其什么都不限,农村男女都有上进的机会。

镇上通过县委只搞到五张缝纫机购买票,一百一十六块钱一台。

正好沈红莲也没那么多钱,五台正好。又将父母和大伯一家的存款洗劫一空,用于购买布匹针线等。

在沈红莲亲自指挥下,一切有条不紊又如火如荼地展开。

前世自己努力了几十年,也不过开了个小服装店,各种缝纫机械七八台,用了七八个人。

穿进书里一下子就有了,少奋斗了几十年,人生之巅峰,莫过于此了。

沈红莲都有些飘了。

到了面试日子,沈红莲准时坐着王书雯的自行车赶到,四五百个人的应聘队伍,让她颇为吃惊。

受镇政府指派,王书雯和会计全程陪同,负责记录面试人员的资料。

作为一名洞察人性的三流写手,一名阅人无数的大妈眼力,一个十足的颜狗,瞅一眼便能看出个七七八八。大部分人都懒得问其情况,登记了一下地址名字,直接挥手让其走人。

权衡再三,沈红莲确定了第一期的十名人选,四男六女。

三男中一个四十来岁,姓潘,是镇上的裁缝师傅,在第一服装厂待过。

一个十六岁的小伙,正跟着潘师傅学徒,右腿小时候受过伤,是个小坡子。

另一个十五岁,排行老五,穿得叫花子一般,显然在家里属于可有可无的存在。寡言少语的,和沈红莲一样,三扁担打不出一个瘟屁的主。沈红莲录用的原因是他眼睛清亮,看着顺眼。

还有一个小伙子十八岁,衣作破旧,却很整洁,一身书香味,眼神清澈。主要是,长得好看,堪称美男。

六个女人中,一个三十多岁的裁缝师傅,却没踩过缝纫机。

一个二十来岁的小媳妇,一副受气包模样。沈红莲见她十指细长,不录用她实在有损天然资源。

其余四个年轻姑娘,都不超二十,统一的瘦小破烂,属于社会和家庭的边角料。

录用名单在镇政府公告栏公示,自然引发不少喧哗。

可以说,绝大部分是上不了台面的。

失望者有之,讥讽者有之,不屑者有之,各种情绪都有。

不管怎样,谁出了钱,谁说了算,这很合理。

上班第一天,没有说教,没有晓以利害,没有画大饼展望未来,更没有高大上的思想政治工作。

连职工守则都没有。

全场除了厂长和会计,都是临时工,包括沈红莲和沈红宝。

沈红莲直接上手做示范,一边说明操作要领,注意事项,没人问,就很少看他们,一副你学不学做不做我都不在意的模样。

沈红宝除了采购,还兼任门卫,机械维修,质量检验,卫生清理等,一点都不敢怠慢。

厂房很大,前后三进,二十间几房,院子里还有一口井,一个小灶屋间。

最后面六间主房,两间侧房,做了工人临时休息室。

前面两间侧房是传达室和沈红宝的休息室。

一间厂长会计和沈红莲的办公室。

镇副书记兼任的厂长很少来,会计倒是全职,兼任统计收纳和与政府接洽。

沈红莲非常讨厌加班,前世为了赚钱,经常夜以继日地干,苦不堪言。

这个时代没有电灯,想加班也难。

和其他厂子学徒工要半年以上才能上手不一样,沈红莲只教了三五天,就让她们直接上手做衣服。

特别声明,不懂的可以问,实在做不好和不敢做的,会被辞退另谋出路。

做衣服也是需要点天赋的。

世上所有手艺都不是想学好学就能学得会学得好的。

为了避免被辞退,从裁剪到缝纫到收边钉纽扣和开水煨烫等个个争先尝试,小心操作。

第一批镇政府定制的百十套列宁装和中山装很快出厂。

做工略显粗糙,三层衣缝有返工现象,但都缝了双线或三线,结实程度毋容置疑。

前世沈红莲几十年的技术可不是盖的,尺寸的把握当地无人可比,除了体型过分特殊需要特别定制,不合身的极少。

领口前襟纽扣等细节方面,沈红莲采纳了不少六十年后的款式和色彩,虽然只是稍微改动了下,却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让人亮丽又精神了许多。

王书雯这个模特身材穿上,更加让人惊艳。

嗯。虽说王已经怀孕四五个月了,依旧美得不像话。

县委很快就知道了,秘书直接带人过来下了单子。

县委的款式差不多,就颜色厚重些,用料也是最高级的。

第二服装厂名声大噪。

附近公社和镇上都有下单,一时供不应求。

又增加了十台缝纫机,二十名名工人。并计划在年后打开围墙,兴建厂房。

这个时候还没有食堂,工人午饭都是自带的。

这个时代没有盒饭那种工作餐,沈红莲决定永不供应伙食,免得吃好吃差增添额外的麻烦。

但配备了蒸笼帮职工热菜。

本来沈红莲宁可增加工资福利,也不打算将临时工转化为正式工的。

政府认为这么大的厂子,一个正式工都没有,尤其增加工资方面,师出无名,向上级不好交代。

三番五次为这事厌烦,沈红莲还是妥协了,同意将表现出色的潘师傅和受气包小媳妇年底转为正式工,工资每月十八块,外加各种票卷。

其他第一批学徒工里,不会踩缝纫机还喜欢摆老资格的大妈被辞退。

在有几十年制衣经验的沈红莲面前倚老卖老,简直官老爷面前舞菜刀,走错了门。

其余工人每月八块升到十二块不等。绩效好的,还有额外奖励。

加上各种福利,已经赶上县城的工人待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