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育儿咨询师 > 第27章 为何数据增长停滞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7章 为何数据增长停滞了?

单哲眼神中浮起了一些不在意,但还是高深莫测地微笑着,“嗯嗯,那你说吧。”

杜女士对丈夫失望起来,又有点恨铁不成钢似的,转头跟李欣说:“小李老师呀,我们家之前,9岁的儿子不舒服去看过萧医生的,萧医生说,孩子的病主要是情志问题,用药后是会好,但亲子关系不改善的话,恐怕还是会再生病。所以我们想问,怎么改善亲子关系?”

一直在观察他俩的李欣,心里浮现的画面是:

小单同学每日回家,面对的爸爸像个冬眠动物一样说什么都不屑搭理,妈妈奋力扮演救世主,敲打不给回应的爸爸、又事无巨细地过度关注孩子……哦,这不全面,孩子也会奋力追求爸爸的回应,就像这位妈妈一定要追问到他说话,那被孩子追问到非要说话时,爸爸会说什么?

一边好奇着继续观察,李欣一边照例回应:“我们是有一些改善亲子关系的方法,但还不清楚具体哪些会更加适合你们的需要。所以需要多了解一些情况,您介不介意描述一下,孩子跟妈妈以及跟爸爸对话交流时的情景?比如,可以回忆你们最近的一次对话?”

杜女士听了就很认真地回忆起来,“最近一次是我今天早晨送儿子上学的时候,我记得昨晚老师发通知说今天要测验了,我就跟儿子说了‘今天测验好好考哦,等你的好成绩!’这么一句。”

李欣:“您说完这句,然后,孩子跟您说话了没,说了什么?”

“儿子就不知道为什么很不耐烦听我说话似的,先是不想说话,我又说了第二遍,他才说了‘好了好了,知道了’这么一句。”

李欣:“了解了,能理解到您说的情景。那孩子跟爸爸的最近一次对话,可以描述一下吗?”

“嗯”,单哲在椅子上微微动了一下,像刚叫醒自己似的,先吸了一口气,然后才说:“我啊,我不是那种爱跟孩子聊天的家长。孩子嘛,才是个小学生,能聊啥……嗯对了,我的工作也很累人的,我在投行工作啊,你知道嘛,每次工作完回到家,话都不想说了。”

“有没有孩子总追着您问什么问题的时候?他一直问您问题的话,您会跟他怎么对话?”

“我一般就让他找他妈妈去。”

“哦,明白了。谢谢您。”

这个时候的李欣,还清楚记得上回那位卞老爷爷所带来的消耗感,所以这回,她本还想着,要不试试其他的方法,来推进更多的事实确认?也许事实确认有更多进展了,自己也会成就感多一些、进而没那么大消耗感?

但这位爸爸的状态,直接让李欣偃旗息鼓了,她明白地看到:这样的状态,根本不可能听她说点什么就有所改变。于是李欣决定,改为主要回应妈妈的提问,对方问什么我答什么,尽量答得准确,就好了。

斟酌了一下,李欣从工作背包中拿出一张“亲密育儿”的科普卡片,这个卡片正面除了介绍概念出处与原则,还有一行加粗的字:

“从内心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感受,就像西尔斯博士所说的一样,先有尊重才有服从,但只有先奠定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亲子关系才最为成功。”

李欣先将卡片展示给杜女士看,“不知道杜女士了解过亲密育儿法没有呀?”

“好像听说过一些,有段时间比较火的育儿书吧?但好像主要是针对婴儿期的孩子的?”

李欣:“您说的这点我理解,因为按亲密育儿法来说,最容易为良好的亲子关系奠定基础的阶段,就是婴儿期,比如母乳喂养、多跟孩子肌肤接触、多跟孩子一起看周围并描述及交流感受、跟孩子一起成长,等等。不过,只要父母想改善亲子关系,那需要的核心原则还是一样。”

杜女士:“是吗?用它这个原则就可以改善亲子关系?这上面的具体做法,能不能举个例子呀?”

“可以的。比如,我们面对只有9岁的孩子,虽然他还是小学生,但我们也尊重他是一个独立的人,所以当他表现出、或表达出一些感受了,我们就确认他的感受、尊重他的感受,而避免否定他的感受。

因为感受一经涌起,就已经是关于孩子的事实的一部分,否定这部分事实,只会让我们无法实事求是。换个角度说,如果我们有一些感受涌起了,那是不是也会希望他人尊重我们的感受?我们想要与孩子互相尊重,就要先给孩子做这个示范。”

“身教重于言传?”

“您说得特别对。就是这个意思。”

“可是,孩子对我说的话不耐烦,我怎么尊重他这个感受呢?”

“就这个例子而言,如果是我的话,我会先尝试去确认孩子的感受,比如说‘宝宝,我看到你皱眉了,你这会儿的感受是什么呀,是不耐烦吗?’

若孩子情绪舒展了,那无论他答什么,基本都可以确认我说中了;若孩子情绪还是紧绷的、不赞同的,那我就换几个可能的描述情绪的词,直到描述准确了、孩子确认了。

然后我会说‘那我了解了,当我说某某话的时候,你会感到有某某情绪,我也不希望你有这样的不好感受,所以我下回就不这样说了,谢谢你的反馈。’”

杜女士看起来半懂不懂,但还是继续问:“那我想在考试前提醒他认真对待考试,表达我期望他考得好,还能怎么说呢?”

李欣:“如果是我的话,我会试试说‘你们老师通知说,今天有考试?我祝你考的全会,蒙的全对!哈哈,我以前考试的时候,一粗心就会丢分,哎哎,你说说我,当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呀!你知道这种情况怎么办吗?’

一般情况下,孩子就会回应‘这还不简单,认真细心点不就好了!’

孩子自己说过的话,就会有用行为去维护它的动力,所以这样就起到了提醒的作用了。当然,具体孩子听了什么反应,还是要具体观察哈,然后再确认,去找到孩子最容易接受的那种表达方式。”

李欣一边说,一边将科普卡递给对方,“如果您需要的话,我也会在咨询总结里,写一些推荐在亲子交流中使用的句子,等一下就发给您,供参考。”

杜女士伸手接过科普卡,“好的好的,需要的,谢谢。”

很快咨询时间结束,夫妇二人起身走了。李欣坐在位置上,填这单咨询总结的时候,多写了这么几个句子:

推荐尽量在亲子对话中使用的表达:

需要协作时,可用“有需要我帮忙的欢迎跟我说。”

需要提醒时,可用“祝你*****!我从前总是踩***的坑,都不知道怎么办!你说该怎么办?”

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时,可用“好的,这完全可以满足!”

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可用“我也很想满足你,但现在我 时间\/精力\/财力\/或其他有不足的方面 暂时条件不足,暂时没办法满足,我们再商量一个别的方案吧!你有没有好想法?”

其他情景若有一时想不到的,欢迎再联系我,我们一起寻找最合适的表达。

待这单工作终于完成后,李欣长舒一口气。回想整个过程,她不由有些庆幸,那位单哲先生没怎么跟她说话。因为若主要跟他交流,无疑会感到消耗更大!

痛定思痛,李欣给咨询工作的流程增加了两条新规:

1,对方问什么,我就答什么,尽量简洁从实、答得准确即可,不追求其他;

2,凡不肯痛快用事实来交流的,都只给“聚焦实际问题”的科普与思路(并重点问“您在这里的需求是什么呢?”一但对方说自己没需求,那就总结为“实际我并不需要为此烦恼”),避免深入讨论其他,因为这样的客人所提供的信息,大多是以想象代替现实,一旦被他绕进去,就只会陷入浪费时间和无意义的消耗过程。

这天快到5点下班时间时,李欣又在工作群里看到丁宏发的数据总结:不知为何,育儿号的阅读量、粉丝数等数据增长,都明显停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