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再兴汉室 > 第30章 会糜竺再扩商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其实建设书院,更多的是培养基层官吏。

这样可以避开世家大族的束缚。

有自己理想的官吏,可以更好的管理地方。

至于算术不论在军政、民政方面都可以推广,要是地方官吏在计算赋税、钱粮之时更加的明确、清晰,岂不是大大的助力地方管理?

而军中基层管理算术很好,对于兵力、粮草的计算,对于打仗定是大有裨益。

医学、农学这些治疗疾病、增加亩产的方法,都是可以大大提升百姓的生活。

“什么?农学、杂学,这种下里巴人的学说也要在学院讲学?”

听到周文所说,管宁瞬间就接受不了了,不论古今文学派,对于这种杂学都不甚看得起。

所以就算是华佗这样的医学大家,在读书人眼里也就是会点奇技淫巧的江湖郎中。

而另一个神医,他首先是长沙太守,对医学的造诣也只是他怜悯治下的百姓发展出来的兴趣爱好而已,只是最终他的兴趣爱好发展的远超常人罢了。

“哈哈哈,幼安先生,圣人有云,有教无类。而文以为,任何学说只要有益于让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更有益于地方治理,无需在乎是不是儒学经典,皆可学而用之”

周文说的大义凛然,对于管宁这种经学大家,也只有站在道德的最高点,才有可能说服他,不然和他讨论文学,咬文嚼字,或许十个周文绑起来都不是他的对手。

“好一个只有有益于百姓更好的生活,宁敬佩之至,那敢问?”

“文意邀请幼安公移居长广,出任书院山长”

不待管宁说完,周文便知其意,遂起身拱手一拜,诚挚的邀请。

“呵呵,子惠,某居辽东已久,多有不便”

管宁一皱眉,虽然周文的提议挺让他心动。但是文人是有文人的风骨的,当时董卓乱权,天下大乱,他跑去辽东避祸,专心学说,不理世事。

现在东莱建了个学校,他就出来,从道德层面说不过去。

“文知幼安公有诸多不变,在长广一样可以注经讲学,推广教化,幼安公也不想自己的学说就此沉沦吧”

一个人避祸辽东,能够教授多少学生,但是假如在书院呢?一个郡的学生岂是那种以名声吸引的数量能比的。

如果将来书院的名气更大,教学的东西更加完善,那数量级必然还要上一个台阶,那是管宁的学说又有多少人学?

当真是会名留千古,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了。

“子惠先生说的何其容易,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现今天下大乱,老百姓能过好日子已是不易,又谈何识文断字啊”

周文说的好听,那么大一个学校,而且不是官办,要知道这个时代,读书的也就世家大族加上地方的豪强。

像刘备年少时都要靠叔父的资助,才能去卢植那里旁读。

普遍性的教育纯属是天方夜谭,要知道就算是在后世,共和国极力的推广义务教育,但是在广大农村还是又迫于生计的问题成为了九年义务教务的“漏网之鱼”。

“幼安公来了便知,文既然决议要办,自有方法”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以精盐赚取财富,大力发展农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的日子。再者书院也不可能一下全部搞起来,可以分批建设,分批发展啊。

“好,那某便来试一试”

管宁斩钉截铁的道。

终于被说动, 文人的那点理想、诉求是什么,周文清清楚楚。管宁在辽东着书立说为的什么?还不就是将自己的思想、学说推广,让后人看看。

若是没人推广,没人延续、没人认可,就算是思想再先进,学说更精深又能如何?

又不是写日记,再说正常人谁写日记啊。

文人嘛,就那点风骨和弱点了,还不拿捏的死死的?

却说自管宁被周文忽悠来了长广,又从辽东带下来数十名弟子。周文便开始颁布政令,开始在貕养泽以北,趁着春耕结束,农闲时期,依山伴水修建一座书院。

其中包括主楼一座,各类分学楼宇十余座,东莱的百姓对于周文这些政策习以为常。以往的以工代赈,给予了不少流民和百姓新生,让他们没有在饥饿和寒冷中无助的死去。

是故周文政令一发,长广附近立刻便有数千百姓报名参加书院的修建,自然以周文的财力和计划不会立马一通就把书院全部盖好。

一者现在的老师还很好,整个教育体系的搭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慢慢来,而且学生也一下子不会很多。

虽然在东莱,对于诸如匠人之类的地位有很大的提高,但是整个大汉的骨子里依然将儒家经典摆在首要。

最终周文仅仅先招募了八百人启动修建书院主楼及一些附属工程,这里以后将打造成一个学术氛围浓厚,环境优雅的圣地。

而管宁和他的学生则被周文暂时安排在他原先自己的府邸居住,后勤供应都按最高的规格执行,让他们专注学问。

等所有事情安排妥当以后,回到不其的时候已经进入仲夏。

东莱、不其、周府

“子惠,这次某可给你带来了不少好东西啊”

也是碰巧,恰逢周文回到不其两日,糜竺便带着商队一,坐着海船从朐县沿海北进,到了不其。自从用海船运输,不论是运输的货物数量还是速度较之陆路都有很大的提升。

“哦,何物啊”

糜竺算是他的贵人,没有糜竺当年运来海量的粮食,他治下的百姓都撑不过秋收。没有他运来大量的铁料,他打造不了那么多兵器,更何况那五十匹优良的大宛马。

最主要的是没有他,他也不能立马遇到甄姜。

“千匹蜀锦”

糜竺伸出一根食指,十分得意的道,通过这几年的生意往来,他愈发觉得周文绝非池中之物,将来必会一飞冲天。

对于周文关系的维护乃是他的重中之重,有时候甚至想带他妹子来不其见见周文,看是不是有机会将他从生意伙伴变成妹夫的可能。

“哦,这可是好东西啊”

周文满是惊喜,蜀锦不论是皇家,还是世家大族都视为上品。

历史上的诸葛丞相则直接把蜀锦当作战略物资出口,换取军费用于作战。

以至于五次北伐,蜀中百姓生活都没受什么影响,民生、经济如常,可见此物有多硬通。

“哈哈哈,某已经让人将物资运到了仓库,不过子惠,你这次可要多卖点东西给我才行啊,特别是那个昌明酒,现在徐州和豫州对你这个酒喜欢的紧”

“可,可,可,就依子仲先生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