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两个儿子都震惊了,大儿子都无法保持平时的稳重了,忙说:

“父亲,您不是说过,靖阳郡主以女儿之身,获封地、拥军队,迟早会有杀身之祸,阳平郡会有兵祸,所以咱们不能去阳平郡吗?”

二儿子也说:

“对啊!这次洪水虽然大,但是咱们在山上多住些日子,等洪水退去,就帮着各家各户把房子盖起来,虽然日子难了些,咬咬牙也能过,等来年粮食丰收了,就会变好了。”

村长看向大儿子:“兵祸会有,但不知什么时候才有,不过,咱们再不走,有祸的就是咱们自己了。”

又转向二儿子,严厉的呵斥:“你也不动动脑子,想想我们于家村,在这一带地势都算是高的,水深都有三尺了,这深度还是雨停的时候,你亲自去量的。

那些地势矮些的村子会怎么样?会是整个屋子都被淹了啊!

平民百姓的日子,你们还不知晓?风调雨顺的日子,都活的艰难,现在一场雨,将家冲走了,粮食颗粒无收。

你再想想你带回来的消息‘难民在城外,县城不开门’,咱们这个桂西郡的郡守,压根就不管难民们的死活。

那是会饿死人的,饿急了眼,那就是暴民了,咱们手里现在有存粮,咱们就是被抢的人。”

大儿子听了,还是开口说:“那咱们可以去黔州郡,离我们这里近一点,也不用担心有兵祸。”

村长眼神幽幽的看着大儿子,“你们是没福气的,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寓景却是个有福的人,我们要为他做打算。”

大儿子看向自己的嫡长孙,这个生来就被父亲夸将来是大福之人的孙子,六岁启蒙,现在八岁就已经能作诗了。

自己一辈子努力上进、勤勤恳恳,没有得到父亲几句赞许,却也是十里八乡有地位的人。

自己孙子得到父亲的赞许,比自己几十年的都多。

自己能挡住孙儿的前程吗?不可以。

于是,位于桂西郡离山县于家村的村民们,就收拾好家伙什,从山上下来,几百人的队伍,赶着马车、牛车、驴车,有序的经黔州郡,进入阳平郡。

经过一些邻近的村庄,村民们听闻县城不开门,又深信于家村的村长,就拖家带口的,跟着于家村一起走。

一路走,一路增加人数,在于家村村长的威信与合理安排下,一行上千人的队伍,走的很是安稳,不像一些几口人,或者几十口人组成的小团体,时不时的会被打劫粮食。

而那些被打劫,或者看到别人被打劫的人,就担心自己的安危,也就跟着千人队伍前进。

楚婕不知道,还有一大批人在赶来的路上,她现在就忙的嘴巴都闭不上了。

楚婕这身体,自然不会去做一些需要跑腿的事情,不然,就是帮倒忙了。

飞鸽传书给娘亲之后的第五天,娘亲就带着军队到了楚婕所在的客栈。

初次见到不着常服,穿着铠甲的娘亲,是真的又帅又酷又有气势。

平常更粘爹爹的楚婕,那一天就净跟着郡主娘亲了。

就算是郡主训斥她不听话,不乖乖回府,楚婕都当娘亲在夸自己又萌又乖又可爱。

睁着一双星星眼,一眨不眨的看着娘亲。

平日里,大多时间都是在外忙碌,偶尔有时间在府里陪闺女,闺女却更喜欢爹爹,都快把郡主酸的冒泡了。

难得一次闺女那么喜欢粘着自己,就说不出赶闺女回府的话了。

一边理智的指挥着军队做好准备,一边又感性的和女儿黏黏糊糊。

楚婕粘了几天英姿飒爽的娘亲,热乎劲过去,就想找点事情做。

毕竟,自己除了出一个传播“谣言”的,不是什么好主意的主意,没有其他贡献。

甚是感到对不起受灾百姓,在大雨第十三天时,收容所就陆陆续续有人来了。

郡主忙着和当地的官员商量灾民的安置,楚婕就给自己招揽了一个任务——看孩子。

对,还是孩子的楚婕,看一群比自己大、比自己小的孩子。

灾民越来越多,一家家的,一族族的,难免有些旧怨,难免有些磕碰。

最终,郡主暂时把男人、女人、小孩、老人,都分开安置。

虽然有点怨言,可是在军队的威慑下,没人敢说出来。

楚婕的任务,就是看着一群孩子,不能打架,不能哭。当然了,小孩这一堆,也不能全是小孩,一大家族的孩子,会有一两个妇女陪着。

楚婕就陪他们玩游戏,时不时的还教他们认些字,还带着他们唱歌。楚婕俨然变成了孩子王。

但是,楚婕很清楚,带孩子是副业,主业是每天的前一晚,列出第二天的下雨时辰,停雨时辰。

郡主好安排人去见缝插针的救人。

一开始,救的都是阳平郡的人。

后来,楚婕就问:“为什么咱们不能救邻郡的人?”

郡主:“非本地的军队,进入他人的领地,视为进攻。所以,咱们只能救自己郡里的人。”

楚婕:“那他们脱下铠甲,放下兵器去救呢?可以给他们安排一个名字,就叫“蓝天救援队”好不好?”

郡主本不想多生事端,但是,听见桂西郡守,非但不派人救援受灾地区。

还下令各地城门紧闭,不让灾民进城。

还是听从了闺女的建议,让一些将士,换上便服,去其他郡的灾区救人。

一边是有大队伍浩浩荡荡的向阳平郡出发,还有阳平郡的平民(将士着便服),自发去桂西郡救人。

一边是毫无救灾动作,且大门紧闭的桂西郡城门。

于是,越来越多的灾民,流向了阳平郡。

本来算是地广人稀的阳平郡,看来了这么多人,当然得努力留住了。

于是,召集百姓,在一些土地还算肥沃的地方,建起一座座茅草屋,在收容所暂住的灾民,愿意留下来,就免费落户,郡主府给救济粮、种子,落户的百姓开荒种地,等地里有收成了,再还粮食。

且三年内不需要纳税,三年后的税赋与阳平郡的平常百姓一般。

被桂西郡的高额税赋压了好几年,又被洪水冲的一无所有,更被桂西郡抛弃的灾民们,纷纷表示要留下。

先不论免费给屋子,落户口,前三年不需要纳税,就说阳平郡百姓的税赋,就比桂西郡少了整整三成,更重要的是阳平郡的郡主,会把他们当人看,不是无灾无难时的收税对象,有灾有难时放弃的对象。

桂西郡是他们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之前不敢离故土,害怕以后落叶无法归根,不能入祖坟。即使税赋再高,也咬牙撑着,可现在,家园被淹,城里都进不去,更别指望官员会赈灾,会帮他们重建家园。

以前,他们对虽然离阳平郡不是很远,但是听说是女子的封地,觉得女子不如男,就单方面觉得不会多好。

而且,时不时的就会有阳平郡的坏事传出来。都是些杀人案、通奸案、官员逼死百姓案,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反正自己还能活下去,就没人去追究,只是听个热闹。

现在,属于生死存亡的选择了,自然是在没有苛捐杂税、善待百姓的地方安家。

还回那个弃自己于不顾的桂西郡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