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十年的新年之前,西军主将的这道参了宋家后人的奏折一入临安,朝臣们顿时一片大哗。但是由于赵崇已经秘密西进到达了定西城,所以送往京兆府的奏折被安放在了府衙的案头,无人翻看了。反倒是远送临安的那一封,被兵部尚书阅后,递交给了内阁和宫中。
最终赵崇拿到手的是水寒珊用信鹰发往定西的抄本。再结合竹子查探回来的消息,哪里还不明白案件的原委。
但对于宋家的涉案,赵崇自是不便亲自出面的。毕竟宋家为自己办事不是朝廷授命。只是宋家和皇家甚至是和皇帝个人的口头约定。知情者不过只有那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鹰首一人而已。至于用粮草换马是否恰当,就凭各方各自解读罢了。
朝中言官们大多都是弹劾宋家卖国的行径,文辞之激烈,就是将宋家满门抄斩估计都不能让他们如意。但也有聊聊数人言及西军的种种,越过地方官府,插手地方事务,终究不是武人该做的事情。
其口吻和姚元兴多少有些类似。只是言官们多是没有证据,全凭一张嘴随意风闻发挥罢了。
赵崇冷眼看着内阁和水寒珊转递过来的,全部都堆在了一处的文书,奏折,不置一语。等了数日才发书与孟杰,要求内阁以及六部重臣西进京兆府,商议此事。此举更是让满朝文武大感意外。
这眼见就到了新年了。不仅皇帝不按套路的出京城不归。竟然还拿这么一件算不上惊天大案的事情来让众多大臣西行数千里。这在朝中大多数的文臣们看来简直就是儿戏!
要是按照皇帝的要求,六部重臣以及阁臣全部西进,等于是将大半个朝堂都搬到了京兆府了,留下些按律做事的低阶官员在京,朝廷还能否顺利运行都是难以保证之事了。
再说京兆府的环境怎么比的了暖风熏人的临安城!况且京兆府所在的关中,北面就有十万虎视眈眈的蛮凉铁骑在,这些在朝臣们眼里,那里还有什么安全感可言!
只有孟杰以及少数武将们慢慢的品出了皇帝的言外之意来。
西军,甚至是中路的冯哥等人,对此也都是颇为赞同的。言官们自然也渐渐有些明白了皇帝的意图了。那些待惯了临安的文臣们才不愿意放弃刚刚在繁华之地上歇下了的脚步。千里迢迢的再往西去风餐露宿。
一时间案情本身倒反而没有多少人在意了。剩下的就是对于皇帝要求朝臣西去口谕的争论了。说是争论,阁部以及吏部礼部的堂部衙门里几乎天天都是言官以及各台,寺,监等部的各级官员们上书请愿的集结地了。
扰得孟杰一时间头大如斗。最后索性关起门来,不见来访的各级官员了。
此事甚至都惊动了在深宫多年不出的太后:一帮有些门道的官员们自己不便进宫,纷纷谴有诰命在身的自家命妇们入宫给皇后,太后“请安”不断。
皇后虽有些不耐烦,但好在精力还算充沛,应付起来也还得体。只有太后年事已高,没过几天就不得不传出懿旨,着命妇们不许随意入宫了。
朝臣们如此喧闹不堪的时候,退隐多年的姚秀夫的宅子外迎来了一位老书生。
来人一袭布衣长衫,深冬腊月里的,竟然捧着一柄折扇前来。让正在门房闲坐的二管家差点以为是来找姚相爷求字画的穷酸老书生。好在来人布衣长衫下的身姿颇为不俗,让看人下菜惯了的二管家本能的谴人捧着光面的折扇就往后院请示去了。
半响不到,正当二管家在大门边上的门房里陪着身姿看似不俗的来人闲聊,准备套些话的时候,只见老相爷竟然亲自迎了出来。
二管家瞧见老太爷迎到了大门前,早悄悄的退后了几步,让出了位置。心中暗道好歹自己这双眼睛还有些用,没有怠慢了贵客。能得老相爷亲自出门相迎的那里会是一般的人物。恐怕整个临安城里也没有几位的。
“难得孟兄光临寒舍,愚弟迎接来迟,恕罪,恕罪!”姚秀夫归家数年,但是中气似乎较之在朝堂之时要更加十足了。迎到门前的时候,抱拳笑道,声音爽朗开怀至极,可见姚秀夫的心情是十分不错的。
“姚相爷折煞小弟了。小弟听闻相爷府里还有些荆湖一带出产的好茶,所以才不请自来,想要讨盏茶喝,倒是叨扰相爷清静了。”来人微微躬身还礼,口中也是呵呵笑道。
“孟兄请!”两人礼毕,姚秀夫右手一引,便将来客往书房方向请去。言罢见二管家也在,当即又吩咐了一句道:“速去后厨,午时传一桌清谈酒菜来。”说吧一挥手,便将二管家打发下去了。
“如此叨扰,小弟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来人呵呵一笑后也就不再客套。笑言毕,就随主人往书房而去。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有着当朝阁部第一人之称的孟杰了。此时来访,其意自是不言自明了。
近些年来,在赵崇的刻意推行之下,内阁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分量一日重过一日。其日常的运转职能等,已经不再只是装饰的部门了,而是和当年的相府有些类似,甚至是将六部的架构都隐隐置于几位阁臣之下了。
四位阁臣的品级最低的也是从二品了。比之六部几位新任尚书的三品衔,明显是要高出一级了。
所不同的时当年的相府乃是左丞相一人为主,连右丞相的意见也没有多少份量,而如今的内阁里光是阁臣就有四人之多。
虽说孟杰这位首辅的位份更重一些,但是其余三人也还是有些话语权的。如此一来,处理军国重大之事的时候,也能群策群力了。
“孟大人,朝政繁忙,怎么有暇来鄙府见我这个闲人了!”凉人进到书房,落座后,姚秀夫呵呵笑问道,好似自己对于如今临安城内传的沸沸扬扬之事半点也未曾听闻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