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嫡长孙:老朱家的团宠 > 第421章 徐妙锦夸他是大聪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21章 徐妙锦夸他是大聪明

闻言、朱元璋眉头微蹙,神色微变,但很快又恢复原样,谁也没发现他的异样。

朱轩直接给了李善长一个白眼:“老李啊,你想屁吃呢。”

“你以为是爵位还能世袭?任何一个皇帝都不可能答应,把这个给承包人传承给后世子孙的,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也是不允许的。”

他说着顿了顿:“项目承包是有期限的,具体情况,需要专门派人到各地调查情况,经过对地区商业的情况和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等得到结果以后,设定一个承包期限,比如能五年回本的,承包期限可以定为十年,十年之期一到,收回国有,跟承包商再无一点关系。”

朱元璋眼前一亮,但他没有开口说什么,一脸平淡的望着李善长他们。

朱元璋知道,等搞修路承包项目,关乎着整个勋贵们的利益,他这个时候说话不太好。

李善长和冯胜的脸上露出一抹失落之色,他们还以为能一直留给家族呢。

“如果承包十年,五年才能收回成本,也就是说,需要十年时间才能赚一倍的利润,这是不是太低了?”

“有这些钱,做什么不好,做别的生意一年的利润都能翻倍。”

李善长现在是兴致缺缺,他权衡利弊之后,这点利润他还真看不上,其余勋贵们同样看不上,主要是周期太长了。

冯胜附和道:“确实、有这些钱还不如去买铺面,一两年就能回本。”

朱轩拍了拍手上灰尘,笑着说道::冯爷爷、你怎么跟老李一样目光短浅,他只是个管家,你好歹也是国公爷啊。”

我尼玛!

李善长脸都黑了,瞧不起谁呢,谁还不是个国公爷了。

还有、他冯胜只是个武夫,凭什么拿他跟老夫比?

这不是在拉低老夫的智商吗。

冯胜瞥了一眼李善长,见李善长黑着脸,乐得他嘿嘿直笑:“小朱轩、快跟我说说这里面有什么门道。”

朱轩点点头说道:“开一间商铺才投入多少钱?几百两银钱够了吧?即便一年之内回本,第二年开始赚钱,一倍的利润又有多少?”

听到这里,刚才还黑着脸的李善长神情微变,他是个聪明人,已经听出朱轩话里的意思了。

“反观修路项目就不一样了,都是大笔银钱投入,比如投入十万两银钱,一倍的利润就是十万两。”

“更何况、回款周期不能按照你们刚才说的算,应该从开始收费算起。”

“收取第一笔过路费开始,这些钱就能继续投入别的项目,还有、路修好以后,商业只会越来越发达,后面每年的收益只会更高……”

闻言、冯胜如同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拍着脑袋说道:“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么大手笔的生意,可不是说有就有的,小打小闹没意思,除非是暴利,比如小朱轩的香皂生意,而且银钱放在家里也不会生银钱……”

他说的是实话,像他们这些勋贵,做生意又不在行,只会买一些店面,或者置办田产。

可如今朝廷对农税改革,他们也要交税了,搞那么多田产也没意思。

既然这样,钱放在家里也没意思,更何况这还是不赚不赔的买卖,而且是赚大钱的买卖。

李善长此时也很兴奋,笑的老脸都成菊花了。

呆在一旁的徐妙锦两眼亮汪汪的看着朱轩,眼神里充满了崇拜,她本就聪慧,大家都叫她小才女呢。

可眼前的比她大不了的男孩,不仅能跟长辈们侃侃而谈,还能让长辈们心悦诚服,五体投地。

她是万万比不上的。

“你太聪明了,你就是个大聪明……”徐妙锦夸赞道

呃!!!

朱轩的嘴角一阵抽搐,这是在夸他还是在损他呢,总感觉怪怪的。

“那啥、妙锦妹妹,以后能不能别叫我大聪明。”

“为什么?你本来就很聪明啊,是我见过最聪明的人,不是大聪明是啥?”徐妙锦的小脸上露出纠结之色。

这……

朱轩也不知道该如何跟徐妙锦解释,只能无奈的耸耸肩:“随你吧,你想咋样就咋样。”

“刘叔、加快水泥的生产速度,先往学院那边送过去。”朱轩对刘三说道。

刘三点点头:“我记得小少爷的交代,水泥合格后,已经送往学院那边了。”

朱轩很是满意,刘三他们又忠诚,办事又给力,省的他操心,不然非得忙的他起飞。

提起学院,朱元璋顿时来了兴趣:“咱都没去学院看过呢,走、趁着现在还早,过去看看去。”

冯胜还是第一次听说皇长孙新建的学院,也好奇道:“行、到时候我把家里的几个小子也送来上学。”

李善长笑着打趣道:“宋国公、你家的小子都在国子监进学,国子监已经是全天下最好的学府了,你舍得让他们离开国子监?”

冯胜撇撇嘴:“当我傻呢?国子监学的都是四书五经,那玩意有什么用?”

“以前是因为只有这些可学,如今小朱轩这里有各种知识可学,谁还送孩子去学习那些无用的东西。”

闻言、众人都哈哈大笑起来,这次就连李善长也不反驳了,即便冯胜辱毁他自幼学习的东西。

朱轩的眼睛忽然一亮:“冯爷爷、我觉得你也可以教学的。”

“啥?”冯胜指着自己的鼻子,不确定的说道:“你说我也能教学?”

“对、没错……就是你。”

“我能教什么学啊?我这些年也看了一些书籍,可也只是四书五经之类的,我就不去误人子弟了。”冯胜果断的摇头。

朱轩开口道:“你可以教兵法啊?”

“教兵法?”冯胜迟疑起来,他可不想把自己的兵法外传,这就是古代的思想禁锢,要教也只教自己的儿子或者徒弟。

朱轩继续说道:“朝廷可以单独建立一所军事学院,由你们这些身经百战的将军去教学。”

“这样的话,就能为朝廷源源不断的培养出有才能的军事人才。”

朱轩知道冯胜的心思,古人都有封建思想,于是说道:“历朝历代,也就开国之初的军事强大,到了后面被文官全面压制。”

“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后期战事少,年轻军人得不到实战经验,又没有系统学习的地方。”

“反观那些读书人,一直有学习的地方,知识能传承下去,武将不被文官集团压制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