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朱轩犹豫片刻:“怎么说呢,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方向。”

“不过、比起游标卡尺,应该更为重要,因为它们运用的方面更广,是重要的战略资源。”

听到战略资源,朱元璋的神色就严肃起来,光听名称就不一样,不得不让他不重视。

“行、咱就等着大孙的惊喜。”

聊完这些之后,大家也就没有继续这个话题,冯胜大马金刀的靠坐在椅子上,活脱脱的一副土匪形象。

完全没有一点国公爷的样子。

朱轩望着冯胜,也知道这是武将的性格,没有什么不妥。

不过、一想到这些大明开国武勋,没有多少有好结局的,朱轩心里很是不忍。

更何况冯胜跟自家爷爷还是过命的老兄弟,未来自己还要借助他们的力量呢,不忍看他们最后落得一个惨死的结局。

当然、这些开国武勋的死,少不了皇长孙朱雄英和太子朱标薨逝,朱元璋怕朱允炆这个废物点心压不住。

只能把这些潜在危险消除。

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如果这些开国武勋都如徐达一样,朱元璋又怎么会对他们动手。

说来说去,是他们自己作死作的。

“冯爷爷、你对汉朝开国的历史了解吗?”朱轩问道。

冯胜大大咧咧的说道:“当然了解,谁人不知鸿门宴,谁人不知萧何、张良、韩信、彭越、英布、曹参、陈平、灌婴、周勃、樊哙等人。”

朱元璋点头附和道:“刘邦有这些谋臣良将,得天下也是应该的。”

“洪武爷能在各路枭雄之中脱颖而出,推翻暴元,最终开创大明,也幸亏有冯胜等人。”

他这是发自内心的真心话,此话一出,听得冯胜很是开心,上位这是把他们这群老兄弟比成萧何张良。

这可都是历史名人啊。

朱轩笑了笑,神情旋即变得严肃起来:“冯爷爷、既然你知道这段历史,那你知道他们的最终结局吗?”

呃!!!

冯胜心里猛的一惊,浑身起了一身冷汗,用余光瞄向朱元璋,暗道,不会吧,上位不会学刘邦那个老逼登,对我们这些老兄弟动手吧?

朱元璋的脸色也是顿时难看起来,面带不悦的呵斥道:“大孙、你怎么能妄议洪武爷呢,洪武爷重情重义,怎么可能像刘邦那个地痞无赖,会对自己的功臣动手。”

“当初刘邦若是不对这些有功之臣动手,也不会让汉朝被匈奴欺负了百年之久。”

冯胜紧绷的心不由得稍稍放松一点,但依旧紧张忐忑。

朱轩点点头:“确实、如果刘邦不对这些有功之臣动手,以这些名将的才能,都不需要等到霍去病和卫青,就能把匈奴打散。”

“但是、事无绝对,刘邦为什么要对他们动手?这些人一个个都是骄兵悍将,嚣张跋扈,恃功自傲。”

“有了权利就作威作福,忘了一开始创业的艰难,危害一方。”

“官官相护,结党营私……”

“无论从那个方面来说,刘邦都会对他们动手,或者说,对他们动手,利大于弊。”

朱轩说着把目光投向冯胜:“冯爷爷、听说现在大部分武将就是如此,一个个都是骄兵悍将,恃功自傲,欺压百姓……洪武爷早就对他们不满了吧?”

“也就洪武爷重情重义,念记旧情,加上有心善的马皇后劝说,不然的话,啧啧……”

这次朱元璋没有反驳,他确实早就对这些老兄弟不满了,特别是刚建国的时候,这些老兄弟一个个我行我素,根本不拿他当皇帝对待。

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大家都对他没有敬畏之心,他如何管理整个大明。

更何况、朱元璋为什么起兵的?

不就是因为暴元政权,欺压盘剥百姓,让他们无法生存吗。

而现在这些武将们,他们的所作所为,跟当初的那些权贵们又有什么两样。

冯胜额头直冒冷汗,他知道皇长孙的身体是什么情况,皇长孙失忆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份。

皇长孙说出这些话 ,并非朱元璋的意思,而是自己看出来的。

既然失忆的皇长孙都能看出来这些问题,那么……可以想象得到,事情已经到了非常严峻的地步。

一个不好、他们将会步入汉朝初期的结局。

朱轩继续说道:“宋太祖赵匡胤之所以搞一个杯酒释兵权,其目的也是不想对老兄弟们动手,以此来应对这些骄兵悍将,恃功自傲之人……”

冯胜忍不住问道:“洪武爷也会杯酒释兵权吗?”他这话看似在问朱轩,其实是在问朱元璋。

朱轩摇摇头:“刘邦和宋朝的结局就是前车之鉴,洪武爷怎么可能会这么蠢,特别是是宋朝的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他忌惮武将们学他。”

“重文轻武,这本就违背了军事规律,一个国家想要强大,想要不被欺负,一定要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闻言、冯胜的神色缓和下来,既然朱元璋不会对他们动手,那就放心了。

朱轩见冯胜的反应,心里很是无语,如果换做是李善长这些老狐狸的话,一点就透。

于是、朱轩只好继续说道:“大明建国以来,洪武爷一直在敲打这些老兄弟,特别是胡惟庸案,洪武爷借此杀鸡儆猴。”

“可惜、效果不大,换做是我的话,可以容忍一次两次,绝不可能无限容忍下去。”

“洪武爷也是如此,如果武将们还不懂得收敛,迟早会对他们动手。”

这……

冯胜彻底不淡定了,因为他看到朱元璋老神在在的样子,他们这些跟随朱元璋多年的老兄弟,太了解朱元璋了。

朱元璋每次在朝堂上,发火的时候始终是一脸温和的笑容,往往这个样子,就有人要倒大霉了。

朱轩问道:“你们应该知道蓝玉吧?”

冯胜连连点头,他们怎么会不知道蓝玉,当初起兵的时候,蓝玉就已经加入了,算起来蓝玉也是最老的功臣。

只不过当时的蓝玉才十四五岁,晚他们一辈,还很年轻比较稚嫩,有很多需要学习,无法独自领兵作战,如果跟他们同龄,以蓝玉的军事才能,搞不好也能混个开国国公爵位。

也不至于直到洪武十二年(1379年),才获封永昌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