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嫡长孙:老朱家的团宠 > 第352章 大明与高丽的关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几人感觉朱轩的提议,很有道理的样子。

在场的几人,都是一步步拼杀出来的,他们从不小瞧任何一个敌人。

朱元璋他们更加不会小瞧弹丸之地的倭国,当初雄才大略的忽必烈,都两次在倭国折戟成沙。

虽说当时元朝大军的失败,有各方面的原因,比如不适应海上作战,发挥不出蒙古人骑射的优势。

但是、也不能小视倭国。

朱元璋建立大明后,翻看过各种典籍,了解周边国家的情况。

元朝第一次讨伐倭国,忽必烈派出蒙、汉、高丽军队大是两万五千兵力,加上高丽水手六千七百多人和大战船九百多艘。

也就是说,元朝第一次讨伐倭国的兵力在四万左右。

而当时的倭国,组织了九州各路贵族约十万军队抵挡。

元朝第二次讨伐倭国,派出了几路大军,一路是四万人的蒙古大军,一路是一万多的高丽兵,一路是十万人的汉人江南军,以及战船三千五百艘。

总计十五万兵力。

以此同时、面对来势汹汹的元朝大军,这次倭国不仅组织了九州各路贵族的兵力,倭国组织了全国各地贵族的兵力,高达二十多万。

朱元璋沉吟道:“确实不能小瞧了弹丸之地的倭国,别看他们内乱打起仗来,规模最大的可能就一两万兵力,平时的兵力过千已经是大型战役了。”

“但不能忽视倭国的人口,他们有着六七百万人口,只不过是因为倭国皇室就是傀儡,各地贵族割据成为诸侯,这才导致他们内战过千兵力就是大型战役。”

“可真遇到外敌,倭国的贵族们就会联合起来,能组织起一支十几二十万的大军,他们又是在本土作战,熟悉地形,占了天时地利。”

“而且他们能快速补给粮草辎重,这是大明没有的优势。”

冯胜赞同的点点头:“上……你说的不错,人口就上实力,这是不能忽视的一环,即便大明有着精良的装备,能征善战的将士,将士们也是血肉之躯,杀敌也会杀累的。”

他刚才都差点直接说出“上位”了,还好反应及时。

对于冯胜的发言,朱轩当然是信服的,人家是大明武将,开国功勋,他是有实战经验的。

“高丽不是大明的附属国吗?既然大明要讨伐倭国,不能让高丽在边上看戏。”

朱轩沉吟道:“忽必烈当初都让高丽出兵,我们洪武爷难道不行?”

一旁的朱元璋面露纠结之色,他当然也想让高丽出兵,打头阵。

大明儿郎的性命更加珍贵。

可是……

李善长见朱元璋纠结的样子,赶忙解围道:“小少爷……如今的大明,跟当初的元朝局势不一样。”

“1218年,蒙古在追击契丹遗族时第一次攻入高丽,破四城,高丽朝野震恐,向蒙古称臣。”

“其后蒙古对高丽搜刮过甚,多次遣使要求高丽督办数额巨大的岁贡。高丽难以承受,便于1225年反叛,伏杀蒙古归国使团。”

“由于当时蒙古主力南下,即便忽必烈震怒,也只能忍着。”

“1231年才腾出手来遣将撒礼塔第二次征伐高丽。蒙军势如破竹,砍瓜切菜一般冲到了高丽首都,逼迫高丽高宗签订了城下之盟。蒙古在高丽设置了72名达鲁花赤(监察官)。”

“由于达鲁花赤们太过嚣张,欺负高丽王窝囊,不仅搜刮钱财还大肆干预内政。高丽高宗越想越气,一怒之下将72名达鲁花赤斩杀。”

“1232年,蒙古大军折返,第三次攻入高丽,意外的是主将撒礼塔在攻城时被冷箭射死,群龙无首,遂撤军回国。”

“1235年,蒙古第四次攻入高丽,深入高丽腹地,高丽遣质子乞降。”

“1236年,蒙古第五次征高丽,希望能直接吞并高丽,但是由于大汗去世中途撤军。”

“1252年,蒙古大军在蒙哥汗的命令下发动了第六次也是最后一次对高丽的进攻。蒙古人一路烧杀劫掠,逢城屠城,高丽的经济被完全破坏,人口十不存一。走投无路下,高丽于1259年拆除了所有防御工事,向蒙古彻底臣服。”

他说着顿了顿:“也就是说,高丽是被蒙古人用武力征服的,蒙古人让他们干嘛他们就得干嘛。”

“虽然自古以来高丽一直臣服华夏王朝,但高丽人早就已经变了,而我们大明,未曾初步讨伐过高丽。”

“加之北元势力建在,高丽对大明称臣,也只不过是因为大明强大,担心大明讨伐他们,也希望北元攻打他们的时候,大明能派兵支援。”

“而大明收下高丽成为附属国,是不想多个敌人,如今大明的主要敌人是蒙古人。”

“所以……如今的高丽与大明的关系,只不过是权衡利弊而已,并非真正的臣服于大明。”

朱轩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这就是政治,朱元璋定下那么多不征之国,也是出于无暇分身,要把兵力集中对付蒙古人。

“老李、你说什么这些,我也不反驳。”朱轩组织了一下语言,继续说道:“不过……你没有考虑到高丽与倭国之间的关系。”

“高丽频临倭国,也经常发生摩擦,唐朝时期,倭国趁着新罗(高丽)内乱,悍然发兵四万进攻新罗。”

“幸亏大唐出兵出兵相助,打得倭国损失惨重。”

“后来虽然没有发生过这么大的战役,但倭国时常出兵攻打临近的高丽沿海地区。”

“对了、倭寇之患,高丽同样深受其害。”

“因此、高丽对倭国非常敌视,只是苦于实力不如倭国,不然早就发兵讨伐倭国了。”

“既然大明要出兵讨伐倭国,这么好的机会,高丽没道理不掺和进去,若是能把倭国打残,以后他们就不要担心倭国的侵略了。”

“大明与倭国隔着大海,若是倭国被打残了,大明也不方便管理,高丽岂不是能趁机捡便宜?”

闻言、几人都若有所思,按照惯例,大明即便是打下倭国,也只会像历史中点朝代,撤军回来。

谁让倭国都是山,资源匮乏。

当然、这只是别人的想法,这次大明可不仅要把倭国灭了,还要把倭国并入大明的版图。

这是高丽想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