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嫡长孙:老朱家的团宠 > 第281章 朱棣准备提前回京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妙云、你别担心,岳父只要回京,太医们一定能治好他的病症。”燕王朱棣搂着徐妙云安慰道。

其实他也很忧心,徐达不仅是大明的军神,震慑着番邦蛮夷,还是他朱棣的后台靠山。

如果徐达真出了事,以后魏国公府所掌握的军权就会缩减,虽然徐达从小培养几个儿子,虎父无犬子,这几个儿子也都是人中龙凤。

但只不、毕竟他们都还年轻,需要时间成长。

因此、朱棣也不希望徐达出事。

“嗯、臣妾让王爷担心了。”徐妙云话音一转,接着说道:“王爷、你写信回京,能不能跟父皇说,让我随同我爹一起先回京,一路舟车劳累,臣妾想照顾我爹。”

朱棣点点头:“我会跟父皇说,我们一家提前启程回京。”

这!!!

徐妙云面露担忧之色,她自幼饱读诗书,是一位才女,比起那些朝中官员也不差。

“王爷、我们一家提前回京的话,恐怕会被官员弹劾,更何况父皇最忌讳的就是此事,不然也不会颁布藩王不得召令不许离开封地,还是臣妾跟随父亲先启程吧。”

朱棣太了解他那个父亲了,正如朱元璋了解他一样。

朱元璋最不喜欢谁侵犯他的权威,他的决定也不容许侵犯。

提前回京可谓是挑战了朱元璋的权威,说不好朱元璋会治罪他们一家。

朱元璋是他父亲没错,但朱元璋更是一个帝王,身系千千万万的百姓。

燕王朱棣握住徐妙云的手,心疼的说道:“我知道你的担心,可我不放心你。”

见徐妙云要说什么,朱棣不给她说话的机会,继续说道:“你也无需担心,岳父跟父皇是多年的老兄弟,父皇知道岳父生了背疽,肯定跟我们一样担心。”

“只要得到父皇的允许,那些官员弹劾又怎么样?”

朱棣露出自信的表情,他打小最钦佩的就是他爹朱元璋,在他心里朱元璋就跟神一样的存在。

当然、他对朱元璋是又爱又怕,因为朱元璋对他们兄弟几个太严苛了。

只要是他爹允许他们提前回京,那些个官员弹劾他们一点用都没有。

至于提出提前回京会不会挑战到朱元璋的权威,朱棣也顾不上那么多了。

徐妙云想了想,也不再多说些什么,反正距离回京的日期也没多长时间了,提前一段时间应该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两人商议好后,徐妙云去准备行李去了,还好朱元璋之前就发了召令,她们该准备的行李也准备的差不多了。

朱棣来到书房,写了一封信件交给心腹侍卫,交代道:“快马加鞭把信件送到我父皇手上,让京里我们的人多打探最近京城的情况,有什么事情里面汇报。”

别看朱棣已经就藩,他和两个皇兄虽然已经离开京城,但在京城还有他们安插的人手。

这就是生在帝王家,很多事情都是逼不得已的。

他们自然相信朱元璋不会对他们如何,他们也相信自幼陪伴照顾他们的兄长。

不怕万一就怕一万,朝堂上可不都是好人,有很大一部分是反对分封制的,这些人一直在找他们的把柄,想要取缔分封制。

甚至有一些居心叵测之人,想要削弱他们老朱家的权利,铲除他们这些皇子就是最有利的手段。

因此、他们也要掌握京城的动向才能安心。

杨家村最近可谓是非常热闹,到处都是搞基建的。

按照朱轩的规划,一座座屋舍已经有了样子,一排排屋舍坐落有置,都是朱轩按照后世小区格局规划的。

奉天殿内。

“启禀陛下,近日有很多人涌入应天城附近,臣派人打探,发现这些人都去了一个叫杨家村的地方,这些人数量高达一上千人,很有可能是有人想要叛乱,希望陛下派人镇压。”

“陛下、臣附议,这么多人聚集在应天城外,若是这些人叛乱,必定会残害城外的百姓,若是他们潜入城内作乱的话,城内必定大乱。”

“臣附议……”

“臣附议……”

……

一时间、大殿里的声音此起彼伏,文官基本都站了出来,只有李善长和少数几人未动。

李善长眼观鼻鼻观心,好似这些事跟他没有关系一样确实跟他没什么关系,他心里在偷笑,还尼玛的叛乱,不知道那些人都是皇长孙招募的吗?

即便是真的想要叛乱,你们问问朱元璋他会镇压吗?搞不好还打开皇宫大门迎接呢。

至于那些武将们,一个个都没有开口,他们可不像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他们巴不得有人在应天叛乱呢。

这不就是送上门的军功吗?

在他们看来,别说是上千人聚集,就算多几倍人都没关系。

要知道这里是应天城,是京城,是大明的核心中枢。

只需要亲卫军就能轻松剿灭镇压叛乱,更何况京城还驻扎着二十多万兵力。

武器方面更是配备了当今世上火力最猛的火炮。

谁能在应天城翻起花浪?

蒙元大军来了都只能哭鼻子求饶。

“父皇、儿臣也听闻了此事。”朱标开口说道:“这么多人聚集不是什么好事,更何况如今城外有成千上万的难民,若这些真是逆谋之人,被他们煽动城外难民的话,到时候想要镇压会死伤无数无辜百姓。”

“儿臣愿意领命,率军出城镇压。”

不愧是朱标,不愧朱元璋的儿子,杀伐果断,朱标他们哥几个从小随军作战,就没有一个是弱者,都是能骑马安天下,提笔定乾坤的人物。

毫不客气的说,朱元璋这些儿子,随便拉一个出来,都能继承大统。

朱标心里有自己的算计,退伍老兵刚聚集到杨家村的时候他就知道了,他估摸着是常家做给他看的,是在向他们施压,想让他把朱允熥立位嫡长孙。

朱标对此没有多大异议,无论是朱允炆还是朱允熥都是他的儿子,只不过、他不喜欢被人威胁的感觉。

“老大无需担心。”朱元璋笑眯眯的望向朱标和一众官员,心里冷笑,还想镇压咱大孙,你们想屁吃呢。

他开口解释道:“聚集在杨家村的人,是咱的意思。”

“他们都是当初退伍的伤残老兵,因为当初在战场上身体伤残,在家耕地很困难,工坊的人又不愿招募他们做工,他们的日子过的非常清苦,还拖累了家人。”

闻言、众人恍然大悟,在场的官员都知道这些退伍老兵,不仅应天府有,全国各地都有。

为了补偿这些退伍老兵,朱元璋每年都从紧巴巴的国库拨款给他们。

只不过、很少有退伍老兵去领取补助。

像常家,徐家、等等开国将领家族,每年都会以低价粮来接济那些实在是过不下日子的退伍老兵,因为他们都是出自这些家族的军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