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尚德军为了这次“破除旧思想”的活动而特意去找了大队长马铁柱商量,马铁柱听了之后就立刻同意了。毕竟这年头需要荣誉的可不只有知青点,他们红旗大队也是如此。

但是红旗大队能捞到什么荣誉呢?无非就是粮食产量啥的。但这个是实打实的数据,谁也没法造假。红旗大队年年在这个荣誉上被隔壁红星大队压得死死的。

除了红星大队是前进公社的社部所在之外,红星大队的可用耕地面积可是红旗大队的数倍,但凡红旗大队的队员不要那么偷懒,在粮食产量上超过红旗大队那都是应该的。

而且最让马铁柱嫉妒的是,红星大队的不少人就在前进公社上班,所以对公社领导的心理把握那更是红旗大队难以企及的。

每年到了农闲的时候,红星大队的各项队员活动那都是热火朝天,不仅公社领导对此很满意,还吸引不少其他大队的年轻人过去围观。

一来二去之下,不少其他大队的姑娘都被红星大队的小伙子给勾走了,这自然让力图打造红旗大队成为前进公社第一大队的马铁柱越发感到不满了。

不过现在尚德军这帮知青愿意带着他们队员一起参与,他当然是高兴的。现在农村的教育普及程度并不高,别说义务教育了,连脱盲在这个时候都是一个考核基层官员的指标。

不得不说,没有文化在很多地方就不行。马铁柱也想模仿红星大队那一套,可他带着红旗大队的人去学习过几次之后,结果整了一个“东施效颦”的活动。

这活动不仅让公社领导黑了脸,更是让红旗大队好几年都成为周围的“笑柄”。

“尚德军同志啊,这次活动不管你需要什么,我们大队都是要人出人、要钱出钱!”马铁柱拍着胸脯给了尚德军一个承诺。

有了大队长的承诺之后,活动便在刘丹的实际指挥下开展起来。刘丹和尚德军在那次例会之后有了默契,刘丹负责实际操作,尚德军则负责给予支持和保障后勤。

在最后评定功劳的时候,尚德军是首功,刘素荣则是次功;至于刘丹,那就是“深藏功与名”。

“刘丹同志,这是我们最近一个星期收集到的案例,你看看我们主要写哪几个?”有知青将最近的采访整理好交给刘丹。

刘丹看了几眼,立刻选了好几个对于老百姓有切身体会同时又过于惨烈的案例,然后就交给负责撰稿的知青开始写稿。

“我都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这么大的功劳就送给尚德军了!”刘素荣一边写着稿子一边低声跟刘丹说着。

刘素荣是黑省某县师专中文系毕业,所以写稿对她来说不算是多么难的事情,刘丹也将最重要的稿件交到她手里。

“我的目的又不是为了占这个功劳的。”刘丹也轻声说道。

这在外人看来就仿佛是两人在交流稿件的写作方向,所以并没有人注意到她们。

“我的目的是将那个老妖婆给解决掉。”刘丹说到这里也恨得有些咬牙切齿了。

因为有关她的流言蜚语又被添油加醋了一番,现在都在传刘丹是“人尽可夫”。哪怕刘丹心理调节能力算不错了,初次听到这个说法的时候也是血液直冲大脑,满脸涨得通红。

“只要能解决掉这个源头,其他事情暂时对我来说还没有那么重要。”刘丹继续说道,“特别是现在,如果这件事是我去找大队长,你觉得大队长会同意合作么?”

刘素荣自然也是见识过马铁柱的“小心眼”,所以点了点头。

就在刘丹这边带着知青在撰稿的时候,尚德军则是带着知青和大队的一些年轻队员们开始在大队队部等建筑物的墙壁上刷着标语。

因为没有电脑等设备辅助,所以会写一笔标准且漂亮的美术字那可是非常吃香的。甚至不少基层单位的宣传科还要专门留一到两个岗位来招聘这样的人才,而红旗大队知青点也刚好有这么一个人才,那就是庄学明。

庄学明那手美术字写的是潇洒轻松,但呈现的效果确实端庄大气。哪怕是公社里很多不识字的老头老太太都忍不住驻足观看。

这些老人家虽然自己不识字,但是不代表他们不尊重文化。而庄学明这手字从最直接的角度征服了他们,没得三天,红旗大队很多人都称呼庄学明为“小先生”了。

而庄学明不仅字写得好,那相貌和身高也是非常符合这个时代审美的。于是让大家始料不及的是,越来越多的队员开始参与活动,其中又以女队员居多。

每当庄学明写字的时候,这些女队员就站在不远处看着,然后彼此还叽叽喳喳地交流着各自的想法。

要不是庄学明是刚插队的知青,同时又是来自京城的知青,现在知青点的门槛怕是有好几拨媒婆要上门了。

刘丹他们整理撰写的稿件也通过邮递员寄送到了县里和省里的报社。

起初刘丹他们以为这些稿件能刊登就不错了,但是没想到他们的稿件居然被省报看中了。尤其是一看这还是插队知青写的有点类似地方调查报告性质的系列稿件,顿时就来了兴趣。

现在宣传知青插队下乡是各大宣传口的任务,但是知青点这些年传出来的消息却没有特别让人振奋的。

可这次不同了,红旗大队的知青们不仅和广大农民群众打成了一片,还充分发挥他们的知识能力去调查农村。虽然给出的解决方案还有些稚嫩,但这还是值得鼓励的。

省报不仅最后都刊登了刘丹他们的稿件,还将其中的优秀稿件推荐给了中央媒体。

“不是吧?我们的稿子要登到国家大报上了啊?”负责撰稿的几个知青激动得眼泪都流下来了。

“估计最少也应该是《青年报》。”庄学明大致估计了下,“但‘两报一刊’有点悬。”

“《青年报》还不满足啊?”尚德军笑着说道,“‘两报一刊’什么的,那不敢想!”